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3节(2 / 2)

龙就会在即将到来的惊蛰时节腾空而起。从周人开始,关中庶民就将二月视为万物复甦振兴的祥和之期,将整个二月叫做“春社”,如同将六月最热的一段时日叫做“三伏”一般。春社虽非二十四节气,但却是周秦老民对岁月流转的一种独特概括。春社之期,雨水催生惊蛰而使苍龙振翼,农人便在这段时日大起“社火”,以欢乐祭祀土地,祭祀从大地腾空的龙神,祈求五谷丰登。惟其如此,一进二月八百里秦川便是一片祥和喜庆,备耕的忙碌与欢腾的社火交相弥漫在春寒料峭的原野,到处都是热气腾腾。

大朝会在此时举行,便有着一种深远的寓意。秦昭王即位四十二年,从来没有在二月举行过隆重的开春朝会。因由只有一个,宣太后与穰侯摄政,一切国事都在背后实际处置了,以国君为正尊的大型朝会便自然被各种各样的理由冲淡了遗忘了。去冬一举廓清朝局,四贵伏法,秦王亲政。消息传开,朝野便是一片欢腾。商鞅之后,老秦人虽然早已不排斥外国人身居高位治国理民,然对于宣太后、穰侯四贵一班裙带楚人长期秉政毕竟是心有别扭;宣太后之后穰侯四贵非但没有还政于秦王,反而对秦国新法动起了手脚,民众无言,心里却都是清清楚楚。如今“楚党”尽去,秦国上下顿时如释重负。老秦人竟是根本不关心其中情由及刑罚是否适当等等诸般细节,立即便是弹冠相庆,秦川社火竟闹腾了个天翻地覆。

便在这弥漫朝野的欢庆中,秦昭王率领百官先行出郊祭天,再回归太庙祭祖,向上天先祖禀报了亲政大计。午后未时,两百余名大臣整齐聚集在咸阳宫大殿,举行四十二年来第一次开春朝会。秦昭王第一次全副衮冕,戴上了黑丝天平冠,佩起了三尺王剑,肃穆地登上了中央王座。

“参见秦王!”举殿两百余座大臣整齐肃立,一齐长躬做礼。

“诸臣就座了。”秦昭王一挥大袖在王案前坐定,竟不由自主地向左右瞥了一眼,心中顿时一阵轻松。从前无论何种形式议事,王案两侧都有两个并行座案夹持,使他如坐针毡,如今没有了,宽阔的王台上只有一张九尺大案威势赫赫地矗立在中央,全部大臣都在九级白玉台之下。一眼扫过连绵排座的大殿,便如同扫过沉沉广袤的大秦国土,秦昭王顿时涌起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无法言传的王权豪情,刹那之间,他几乎便要迷醉了。

“诸臣就座。秦王开会——”司礼大臣一声宣呼,殿中顿时肃然。

开会者,朝会开始之发动也。如同宴会要由最尊者“开鼎”启食一样,朝会也须得由国君先行宣示宗旨,而后会同议论(会议)决事。司礼大臣的宣呼使秦昭王顿时清醒,他咳嗽一声道:“诸位大臣:秦国大势已定,本王亲政理国。但得如此,赖上天佑护大秦,使我得大才张禄入秦,一谋定国,廓清大局。今日开春朝会,便是要议定秦国拓展之大谋长策。先生已有初谋,陈述之后合朝决之。”说罢伸手遥遥一个虚扶,“先生请。”

范雎座席在大殿东区座席的首位,从王座看便是右手第一席,与之遥遥相对者,便是左手第一位的武安君白起。虽然是一个客卿坐了首席,却没有任何人惊讶。毕竟客卿只是虚职,座席在首也只是敬贤之道。这个被传扬得高深莫测的魏国士子究竟有无真才实学?便得看他今日大谋如何。秦昭王话音落点,举殿目光便齐刷刷聚到了范雎身上。

第十一章 远交近攻咸阳冬雷起宫廷(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