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七百七十五章 茶香四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七十五章 茶香四溢(1 / 2)

元佑元年八月丙戌。休息了两个月的集英殿,再次开放。殿上,帷幕已经放下,两宫端坐其中。殿中,元老、宰执,坐于两侧,皆穿朝服,以示郑重。伴读们,则都穿着白色的圆领袍衫,这是如今很受欢迎的流行服装。赵煦则被伴读们簇拥于中心,他今天穿着一件素白的绛纱袍,戴着一顶小巧的折角幞头,腰间系着一条玉带。吕公着身为宰相兼侍读,自是今天经筵的主持人。他拿着一册书册,抑扬顿挫的念着其上的内容。赵煦临襟正坐,听得无比仔细、认真。整个集英殿,更是鸦雀无声,连帷幕内的两宫,都没有议论。因为,吕公着现在在读的内容,是吕公着奉旨,召集包括所有经筵官在内,以及秘书省、崇文院的官员,一起修撰的《三朝宝训》的序言部分。作为专门给赵煦一个人修的教科书。这部《三朝宝训》在修撰过程中,自是不知道闹出过多少幺蛾子。新党、旧党的大臣,经常会为了一个情节的走向,甚至是一个字的用与不用,而吵得不可开交。好在,如今的朝堂上,拗相公和司马牛都不在。脾气火爆的章惇和最喜欢在这样的事情上耍花样的蔡确,也已经出知地方。旧党里的刘彘、王觌,也都被流放了。加上还有文彦博、韩绛坐镇。所以,新党、旧党,吵归吵,闹归闹,但红过脸后,还是会坐下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所以,这部《三朝宝训》,可以说既有新党喜欢的东西,也有旧党爱的东西。如何理解,就纯看解释的人,也看它的人了。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序言,自是吕公着亲自操刀。其中内容,虽然晦涩,但有许多的政治隐喻。赵煦听着,一直保持着微笑,等到吕公着读完,他才起身,以弟子之礼,带着伴读们拱手:吕公着连忙还礼,拜道:赵煦颔首:于是,便命冯景,赐给吕公着御茶,并请其落座。吕公着后,其他经筵官,自是按照身份官职高低逐一亮相。先是侍读、执政李清臣登场,讲了先帝的一件小事,然后阐发出先帝大仁大德的高尚秉性。赵煦听着,眼含热泪,当即表示,必须继承皇考圣德,认真学习,三省其身。李清臣之后,则是集英殿侍讲、御史中丞傅尧俞。傅尧俞讲的,自是英庙的故事。说了当年英庙在位,拔擢贤臣,贬斥贪官的事情。赵煦自也表示,自己还年少,难以辨别忠女干贤愚,还请宰执大臣,多多匡正。时间就这样在经筵官们的宣讲中,一点一滴过去。很快,随着最后一个经筵官,集英殿说书程颐登场,举了真庙时,秋决死囚后回宫,道遇御厨宰羊羔,于心不忍,下诏赦免了那只被宰杀的羊羔,并诏宫中从此不宰羔羊的故事。说完此事,程颐就长身而拜:赵煦颔首,表示受教,并命人赐茶、赐座。程颐恭身而退,今日的经筵也就到此结束。在整个过程,赵煦从头到尾,都是高度认真,表情严肃,与经筵官们交流,也是一副虚心受教,认真思考的模样。无论是观礼的元老、宰执,还是殿上帷幕内的两宫,都非常满意。……结束了经筵,赵煦在两宫簇拥下,回到福宁殿。祖孙母子三人,刚刚坐下来,喝了一口茶,还没来得及说话。冯景便来报告:赵煦放下茶盏,问道:冯景低声说着。赵煦看了看两宫,旋即道:片刻后,石得一和郭忠孝,便已各带着一沓厚厚的文书,进了内寝,到了赵煦和两宫跟前,石得一纳头就拜:郭忠孝则俯首而拜:赵煦柔声吩咐着:两人连忙再拜,他们一个是内臣,一个是恩荫的武臣,那里敢在御前坐着?赵煦却是摇摇头,道:向太后在这个时候,说道:太皇太后也道:郭忠孝当即从自己带来的文书里,找出一份,跪下来呈递在手上:赵煦点点头,命冯景去接过来,冯景领命而去,很快就将蔡卞的奏疏送到赵煦手中。赵煦看完,递给身边的两宫,笑着道:两宫接过看了看,也都是满脸笑容。今年,大宋万事都好。就是淮南的旱灾,让人头疼。从三月开始,淮南开始连续不下雨,旱情迅速蔓延到大半个淮南路。最要命的是——汴京的命脉汴河与大运河淮南段,都相继报告流量不足,漕船难行的事情。这就要命了!汴京城经过百年扩张,人口早就突破了一百万。所以,汴京需要的粮食供应,也早就从国初的四百万石,一路攀升到了仁庙时的六百万石,以及如今的八百万石。可想而知,一旦漕运受到影响,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如今,旱情终于过去,漕运重新恢复正常。对朝廷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赵煦问道。石得一起身拜道:说着,他也将一封奏疏,呈在手上。冯景当即受命取来。赵煦接过来一看,顿时就垂下头去,叹息一声,递给两宫:两宫接过去,看了看,也都沉默起来。她们对淮南的旱灾,记忆是很深刻的。因为,从去年开始,这老天爷就又开始折腾了。先是夏天,永兴军、陕西出现旱情,好不容易过去了,开封府又连续一个月不下雨。最后,还是赵煦亲自出马,到景灵宫祈雨,这才终于让老天爷下了雨。但,到了冬天,旱灾变成了洪水。大名府告急!只好派了宋用臣,去河北赈灾、清淤。好不容易,撑了过去,过了一个安稳年,转过年来,正月永兴军再次大旱。润二月,河南府报告旱情。三月,淮南路大旱,而且这一次持续时间特别长。从三月到四月,淮南路滴雨未下。直接让大运河的流量骤降,五月份好不容易下了点雨,以为旱情能够缓解。结果,才好了半个月,又开始不下雨。麦禾枯死运河流量持续下降。在整个五月、六月,大运河的通航量只有去年的一半。没办法,只能让宋用臣再次挂帅,率领一万禁军南下救灾。主要任务就是保住大运河的通航!如今,旱情总算是过去了。但长达数月的旱情,直接废掉了淮南路多个州郡的农业生产。根据宋用臣报告,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整个乡的庄稼绝收的惨状。赵煦问道。两宫面面相觑。她们没有处理这样的大规模灾害的善后经验。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试探着道:大宋的宰执、元老们,当然有丰富的灾害处理经验。这都是练出来的。只是,赵煦不想要他们的建议。因为,赵煦闭着眼睛,都能猜到,这些宰执、元老会用什么办法?首先,自然是招刺灾民中的青壮为厢军。然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