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七十四章 极限施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四章 极限施压(1 / 2)

赵煦到庆寿宫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申时了。申时,又称哺时,秦汉以来,一直是第二餐的时间。而权贵们,则在这个时候,会食用茶水、点心。类似现代的下午茶形式。通常,斗茶等娱乐活动,也是在这个时间点进行。所以,赵煦给两宫问了安,就被向太后拉着坐了下来。然后,向太后就亲自为赵煦,打好一碗茶汤。赵煦接过来,尝了尝,眼睛就亮起来了。这味道,浓郁的茶香混合着浑厚顺滑的奶味。怎么说呢?和现代的奶茶,颇为相似。但,味道远胜赵煦喝过的那些现代奶茶。想想也能理解了!现代的商业化奶茶,用的都是很一般的茶叶。而如今,宫中的茶叶,都是建州北苑的御茶。属于最顶级的团茶,价格甚至超过等重的黄金。向太后在旁边关切的问道。赵煦赞道:向太后顿时开心起来,道:赵煦听着点点头。在汴京这样的商业度极高的市民城市。如今,已隐隐有着近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些特征了。资本主义的特征是什么呢?现代的教科书上,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募的劳动者。很不幸,如今的汴京城,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给皇帝服务的御医,在马行街开着医馆。招牌牌匾,光明正大的写着:金紫医官药铺的前缀。自然,都是皇家太医的买卖。像是给赵官家们服务了三代人的孙奇,就在马行街有着足足三间大药铺。虽然坐堂的医生,不是孙奇,只是他的徒弟、子孙。但这三间大药铺,日进斗金不为过。京城的奢遮人家,想请他开个方子,非千贯不可!此外,赵煦身边的太医钱乙,现在也在汴京城开了一个‘钱家医官药铺\"。听说也是赚的盘满钵满。赵煦即位后,局面进一步瓦解。在他的指示下,御厨们,也踏出了创业的道路——由赵煦指令冯景,安排内侍省出资资助御厨们,并由这些御厨的妻子\/丈夫等,在外按照宫中法子,开设各种吃食店,而内侍省只是少少的分一半利润就可以了。那个叫张纲的御厨,想必就是创业大军的一员。而接下来,等到汴京学府的蒙学、小学开学。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也将在孔方兄面前瓦解。这种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法子,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中,效果极佳。恐怕,只有等一切都无可挽回的时候,道学家们才会猛然惊醒,田园牧歌,已是过去。新的世界,一切都将看钱说话。赵煦说着,就端着茶盏,就着点心吃了起来。他的饮食习惯,一向很好。总会将食物吃光,不会有半点浪费。这次也是一样,向太后给他的茶水、点心,他很快就吃的干干净净。然后就拍拍肚皮,舒服的说道:向太后看着,很是高兴。那些点心、茶汤,确实都是她带着文熏娘和狄蔷在宫中亲手做的。向太后说道:赵煦乖巧的说道。太皇太后在旁边听着,多少有些吃味。便道:赵煦连忙谢道,然后他问道:太皇太后于是坐直了身体,严肃起来,道:赵煦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两宫自然对此早有耳闻,但还是第一次听到赵煦亲口承认他在看史书。这可不得了!须知,天子成年的标志之。特别是国史!看了国史后的皇帝,普遍都会被认为,已经具备了发号施令的能力。于是,太皇太后问道:赵煦点点头,道:上上辈子,曾经主政天下的他,自然知道,史书的重要性。在儒家文明的社会,史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载体。也是政治说明书。看懂了史书,也就看懂了历朝历代的政治。若再能从文字里,推敲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相的话。那么,这个皇帝也就能够合格了。是故,历代明君,无不读史,而且会很自律的每天都看一段史书。向太后笑着对太皇太后道:太皇太后点点头:于是,她便公式化的考较了一下,一些史记、汉书的内容。而赵煦对答如流。听完赵煦的回答,这位太皇太后的内心,多少有些落寞。因为她清楚,照这样下去,她能听政掌权的世间,比她预计的可能要少的多。恐怕等不到官家大婚,朝臣们就会不耐烦。那时候恐怕就不怎么体面了。想要体面,就得提前交权!对她来说,值得安慰的是,这个孙子是孝顺的,而且对高家无话可说,可以说事事都替高家着想,能给的恩典,全部都是拉满。以至于,高家人甚至更亲近这个孙子,而不是她。高遵惠和高公纪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个家伙在外面的事情,现在居然是先报告福宁殿,再来庆寿宫请示!想到这里太皇太后也是在心中叹了口气:连高家人都更亲近、拥戴这个孙子。其他人还用想吗?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就给向太后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对赵煦道:赵煦点点头,道:他知道,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众。两宫都在宫中,供奉着佛像。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吃斋念佛。遇到英庙、先帝生辰、忌日,更是会遣人去太平兴国寺、护国寺以及开宝寺烧香祈福。便解释道:两宫听着,对赵煦的话,自很赞同。她们其实也很讨厌如今市面上的那些大和尚的做派。和尚们不念经,反而经商。出家人不出家,反而厮混勾栏,甚至和***同居,和官员往来,追逐名利的比比皆是。几乎所有名臣士大夫,都有那么几个和尚朋友。太皇太后颔首道:和尚不懂佛经。这在其他时代,可能会是个笑话。偏在大宋,是社会现实。因为大宋佛教的主流是禅宗,禅宗唯心,不怎么修佛经,讲的就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于是,这些大和尚,个个能言善道,嘴巴一张就是天花乱坠。但要他们念经?却是抓瞎。尤其是这汴京的大和尚们,处在汴京这样物欲横流之地。又有禅宗思想,推波助澜。大和尚们打着‘在欲行禅\"的旗号,做着种种勾当。遇到外人责问,就是‘我在修心,你懂什么?\"。赵煦本也懒得管。奈何这些大和尚手中把持着质库这个聚宝盆。他实在是眼热的紧。偏那些大和尚,既不肯乖乖合作,也不肯交出质库。这就让他很为难了。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上上强度,抓住他们的弱点,狠狠的修理一番。赵煦于是问道:太皇太后听着,顿时哑然,只好拉了一下向太后的衣袖。向太后无奈,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