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五十三章 琼林苑会议(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三章 琼林苑会议(1)(1 / 2)

琼林苑,是大宋皇家园林之中,最为知名的一座。因为每界新科进士,都将在放榜后,来到琼林苑,参与琼林宴。代代如此,从无例外。宋之琼林宴与唐之闻喜宴,就这样名留青史。而在当代,琼林苑名动天下,除了它是新科进士们的赐宴之地外。还因为,此地是汴京城最有名的酒家一条街。是的!你没有看错!皇帝的私人园林,同样被人侵占了一部分,改成了酒楼,堂而皇之的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营业。而皇帝听之任之。原因,只有一个——这些酒楼,皆是官营!皇帝为了赚钱,自己将自己的园林的一部分,改成了酒楼。很不可思议对不对?但,琼林苑对面就是金明池。金明池每年开放的时候,日夜游人如蚁。庞大的客流量,带来了商机。所以,皇帝在琼林宴外开酒楼,就合情合理了。赵官家们,只要是赚钱的生意,都会千方百计的插一手。毕竟,赚钱嘛,不寒碜!从琼林宴前的道路而入,两侧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在这些松柏之外,则是石榴园与樱桃园。石榴园和樱桃园旁的亭谢,就是那些酒楼的所在了。当然了,这些酒楼不全是皇帝的。也有民营的酒楼,比如说,汴京城三十二家正店,每年都有机会,买扑几个琼林苑前的酒楼。其实就是承包那些皇帝感觉不太赚钱的酒楼。而这些人承包之后,常常都经营的风生水起,赚的盘满钵满。慢慢的,皇帝选择将更多酒楼扑买。到得现在,官营的酒楼大概只有三四家了,其他都是民间买扑承包的酒楼。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官营的酒楼,在垄断的情况下,质差价高。买扑出去后,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配方,但他们酿出来的酒,就是比皇帝官营酿的酒味道好,成本低。好在,赵煦不亏。因为,民营酒楼,既得给他交钱承包,还只能买他的高价酒曲酿酒。双赢!……从琼林苑的大门,进入这个奢华的皇家私人园林。迎面而来的是,无数争奇斗艳的花园。茉莉、牡丹、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种种奇花异草,遍栽其中。琼林苑的道路,更是锦石缠道,其中池塘镶嵌着宝石,虹桥两侧,一株株柳树垂下枝丫,远远看着就好像虹桥被柳树锁住了一样,这就是琼林苑着名的景观——柳锁虹桥。然而,这也仅仅是琼林苑最寻常的景色。琼林苑中真正让人神往的,是其中的建筑。特别是宝津楼,乃是天下第一楼!不仅仅在如今享誉已久,更在此后数百年,一直让士大夫们念念不忘。到了元朝,都还有人看着古籍描述的宝津楼,幻想不已。不夸张的说,琼林苑就是大宋的圆明园。赵煦走下御车,琼林苑的官吏们,都已经来到了御前,跪了一地:“管勾琼林苑臣容恭迎大家!”一个内臣来到赵煦面前,躬身行礼。赵煦摆了摆手,道:“都免礼……都起来吧……”“朕今日,率诸经筵官及开封府官员,来此游玩……”“尔等各司其职便是!”“诺!”赵煦便带着群臣,开始游览起琼林苑。一个个花园的看过去,不时的点评一番,称赞一下。完全不慌不忙,好似一副根本没有将今日巡城的事情放在心上一样。可是,他越是如此,陪着他的大臣们,就越没有心思。经筵官们,回忆着一路上的见闻。他们也都听到了赵煦和曹晔的对话。于是,傻子都知道了,那些违建背后,都是权贵外戚。那么权贵外戚,在文臣士大夫眼中是什么形象?祸国殃民,贪得无厌!现在,证据板上钉钉。官家,却不闻不问?他们已经开始焦急起来!若是这样,日后如何是好?毕竟,对士大夫们来说,外戚勋贵也好,武臣内臣也罢。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敌人!都是政治对手!汉唐,宦官乱政,外戚擅权,勋贵武臣跋扈的教训还少吗?史书上那一个个写着xx之变的事情,那一次不是流干了士大夫的血?所以,必须防微杜渐!而跟着赵煦的伴读们,特别是那塞进来的四个关系户,就更加心急了。曹晔现在也回过神来了。这种事情,官家不处理,对曹家的危害,可比官家拿着曹家痛骂一顿要重的多!为什么?骂了、罚了,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不骂不罚,甚至笑眯眯的和他拉着亲近。这不是给外廷的士大夫们一个攻讦他们的借口吗?不夸张的说,现在官家对他们越好。士大夫们弹劾、攻击的动力就越足!当年,温成张皇后家就是最好的例子!文臣们前仆后继,哪怕仁庙一直袒护着,可等张皇后一死,张家就迅速没落。等到仁庙驾崩,张家也就从勋贵名单里除名了。现在,汴京城里,那里还有张家的位置?昔年显赫一时,让宰相都要结交的张家,现在连个环卫官都很难捞到手了!谁干的?士大夫们!于是,当赵煦继续带着大臣们,要前往下一个园林时,范纯仁和吕大防,终于忍不住了。他们两人,齐齐来到赵煦面前,拜道:“陛下……”“时候不早了,该回宫了……”“不然两宫慈圣,就该担忧陛下了……”赵煦微笑着说道:“不急……”“朕出宫前,已经和两宫说了,要晚一些回宫……”范纯仁只好道:“陛下,今日巡城一事,该有个结论了……”“结论?”赵煦微笑着:“朕不是已经给了吗?”“仁恕,乃圣人之道也!”范纯仁拜道:“可侵环道者,皆是外戚勋臣!”“此辈,素来贪得无厌,跋扈横行……”“臣恐,陛下仁恕,为其视为软弱……”“若是如此,彼辈必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范纯仁说的,确实有道理。历代外戚勋臣这些货色,都是这样的。得志便张扬,跋扈就无形!而大宋之所以没有这样的外戚勋臣,是因为文臣士大夫们,日日夜夜都瞪大了眼睛,监视着每一个越界的人。发现就打死!绝不容情!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任家、朱家那几个货,就被文臣们日常拿来打脸、立威、祭旗。赵煦于是看向其他人。邓润甫、苏辙、程颐、吕希哲,都躬身而拜。蔡京、苏颂等开封府官员,自然也立刻跟进——士大夫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天然统一,不分新旧。毕竟,文彦博说得好啊——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百姓。也不是和外戚勋臣,更不是和武臣!而曹晔等伴读们,战战兢兢,立刻趴下来,拜道:“臣等惶恐,不敢因家中不肖,而望陛下隆恩……”“乞陛下严查!”赵煦叹息一声,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