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1 / 2)

二人回到家时,太阳已经有点偏西。

回到家,陈氏已经擀好了面条。

“快洗手,面条煮一下就好,先吃饭。”

赵宁应了一声,和赵政一起把东西搬到厨房,又给牛伯为了草料才去洗手。

午饭还是打卤面。

自从赵宁做了一次打卤面,赵妙意就念念不忘的说要天天吃,赵宁卤的汤汁都下去了一小半。

陈氏还是忍不住问:“阿宁,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出摊啊?”

这都好几天了,买了那么多东西……

赵宁扒拉完最后一口面,嚼着面含糊道:“嫂嫂,我们今天就把菜穿好,然后再做成卤串就可以了。”

饭后,厨房里,赵家四口人坐齐了。

“姑姑,囡囡也能干活吗?”

赵妙意坐在小板凳上,好奇地瞅着大盆里的一堆菜,“姑姑要用这些菜做好吃的吗?”

赵宁微笑道:“当然啦,囡囡也可以帮姑姑干活的,不过这木签子扎手,囡囡要小心点知道吗?”

大盆里是洗好的菜,有萝卜、青菜、冬瓜、红薯、蘑菇、莲藕,还有赵宁前两日做的腐竹。

赵宁先把各种菜在案板上各自切了一些,然后拿起了木签子和两片青菜叶。

“哥,嫂嫂,囡囡你们看,就是这样的,把木签子穿到菜里。”

她一边穿一边讲,菜叶穿完了就穿下一个菜。

赵宁把所有菜品都穿了一遍,“这些菜我是根据价格分的,切得大小不一样,每根签子上穿多少也不同。”

这里的菜蔬物价她已经打听过,什么菜便宜什么菜贵都已经了解。

她买的这些菜里,蘑菇和莲藕是比较贵的,红薯、冬瓜和萝卜虽然压秤但是便宜。

如果小吃摊的生意真如她预想的那般好了,再加些其他的种类也可行。

陈氏顿时恍然大悟。

她刚才就想问怎么签子上的数量上不一样,有的一片,有的两片,还有三四片的,原来是按价钱分的!

赵宁也太会做生意了!

赵宁讲完了怎么串菜,就起身继续切菜。

她又在案板上摆了好几个盆,然后把几人穿好的菜分门别类的放在了盆里。

几人忙活了两个时辰才穿完所有的菜。

赵宁看着满满当当的盆,心里突然久违的升起一种紧张感。

接下来,就是等大集了!

-

鸡鸣第一声,赵家屋子里就亮起了灯。

过了片刻,赵家四口全都起了。

陈氏抱着遮风的小被子,忐忑的看向赵宁。

“阿宁,我、我们……真的今天出摊啊?”

赵宁刚洗过脸,也不擦了,直接用手拭去多余的水珠笑道:“当然了嫂嫂,今天是大集!最热闹的,人也多,这个时机刚刚好。”

大集,指的是正阳镇每月初的大集市。

每个地方都会有集市,现代的很多乡村也都保留着集市的习俗。

正阳镇每个月会有三场集市,但只有每月初的才是规模最大的,有时候还会有官老爷坐镇。

而这一天,也是赵宁特意挑的、小吃摊开张的日子。

卤菜摊不像面摊那么常见,又不是主食,没有足够的宣传时,若是在比较平常的日子里开张了,结果可想而知。

若是赶上大集,人最多的时候再卖力吆喝一下,先刷个脸熟也是好的。

但大集市是每个乡镇都有,日期也大多是错开的,所以就造就了集市限定——“流动商贩”的局面。

附近镇子的商贩会赶着各个镇子集市的时间,一窝蜂都聚在一起。

这就造成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好玩的多。

二是好吃的多。

三就是……摆摊的地方有限。

这些赵宁都想到了。

而且还考虑到了牛伯腿脚不好,又拉着那么多东西和人,会更加吃力。

所以,为了摆摊的位置,他们这才这么早起。

陈氏犹豫道:“那我们真要……那种吆喝?”

他们自从知道赵宁选在这天出摊,激动地都睡不着觉。

特别是赵宁还给了他们任务——出摊的时候大声唱卖,吸引人。

赵政也凑上前来,看样子也是在纠结。

赵宁无奈一笑:“哥,嫂嫂,我们是要去做生意的,不那样怎么招揽人来买我们家的东西?”

她也能理解夫妻俩的别扭,本本分分半辈子了,如今既是抛头露面,又是喊嚷叫卖,可不得紧张。

赵宁安慰道:“你们放轻松,到时候跟着我一起喊就成。”

陈氏还待踌躇。

她已经一两年没有去过镇集了,这次不仅要去,还是去摆摊做生意!

她做梦都没想过有这么一天。

赵宁莞尔一笑,上前握住陈氏的手。

“没事的嫂嫂,你一定可以的!”

-

晨光熹微时,赵宁一行人到了镇上。

一眼看去,街道上已经有不少商贩,正忙忙碌碌的收拾摊子。

大集市这样的热闹日子,只要是想来做生意的都会来早些,还有些直接前一天晚上把摊子支在街上直接占位置。

位置是有讲究的,要看卖的东西是什么类型,要考虑把摊子支在什么地方最能留住人。

比如面馆子,要是守在了街的后尾,大多数人都吃饱喝足了,谁还来吃?那收入可就大打折扣了。

而最重要的,就是别和地头蛇冲上了。

赵宁提前下了牛车,快步在前面带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