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恐怖灵异>血色曜变> 第25章 柳暗花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柳暗花明(1 / 3)

赵玉雯说完,刚才还气氛热烈的会场立刻变得寂静无声,这些资深刑警个个都是刑法专家,如赵玉雯的推论正确,那造成梁旺财死亡的凶手另有其人,梁狗伢的“伤害致死”罪名就不成立,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明显量刑过重,这就是一件错案,办案人员都将被追责,当地公检法机关也会承受极大的压力。

赵玉雯看出了大家的疑虑和担心,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兄弟机关毫无保留地提供了所有案卷,我却从中挑出了破绽,是不是太不仗义了?”

刘副队长咳嗽了两声,欲言又止。

李光尧察觉到气氛不对,于是说道:“赵法医当时就和我提出这个疑点,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要确定导致梁旺财死亡另有其人,还缺少两个关键证据:其一,梁狗伢说看到了梁旺财一大早去村外公路,但村里面有很多人,为何只有他一人看到?孤证在法律上不予采信;其二,如果真有这么个凶手进村入室杀人,就算不会惊动人,但农村普遍养狗,怎么也没有惊动狗呢?这个问题也很难解释得通。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现在还不能推翻梁狗伢伤害致死案是错案。”

“很好!”郑伟局长赞许地点点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放过一点线索,不疏漏一点疑点。今天是案情分析会,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开拓思路,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郑伟局长一番话,将会场气氛又渐渐带动起来:

“案件沉寂这么多年,足见凶手行事周密,既然‘何永昌’没有入境记录,那他会不会换个名字,重新申领一本护照,再次入境呢?或者,干脆偷渡。”

“何永昌这么多年不敢踏入大陆,这不就证明他心中有鬼嘛!”

“既然何永昌当年愿意花五万元巨款收购一只破碎茶盏,那至少证明,他对大陆古玩市场很有研究,不会放过前往大陆‘捡漏’的机会。”

“如果是在国内,那我们完全可以在何永昌从事非法交易时,将他按住。”

“只要在中国境内犯罪,就适用中国刑法。走私文物就是犯罪,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有最近一次犯罪,就可以追溯以前的杀人犯罪,何永昌就法网难逃!”

一次次的发言,如同一次次打着的打火机燧石,让李光尧心头一阵阵闪亮,终于,一团火苗在他心底燃起,,一个“请君入瓮”的计划轮廓,已经构建完成。

口袋里传来一阵接一阵的手机振动,李光尧拿出手机,解锁一看,里面竟然有好几条陶竹青发来的短信:

“李警官好!我和杉浦蕙子刚从日本回来,发现了重要线索,想和您单独面谈。”

李光尧赶忙回复:“我正在开会,会后去找您。”

很快,李光尧手机屏幕上又跳出一条消息:

“我在灵安大酒店405房间。务必一个人来!”

会议结束后,李光尧没有参加郑伟局长在机关食堂为专案组举办的“庆功宴”,而是借口约了医生去医院检查,从王逸英那里拿了一只录音笔,一个人来到灵安大酒店,按响了405房间的门铃。

里面马上传来了陶竹青的声音:“是李警官吗?”

“是我,老李。”

门开了,露出杉浦蕙子那张俏丽的脸庞。

李光尧进入房间,习惯性地用眼光环顾四周,房间一角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旅行箱,上面的“全日空”标签还没拿下来,显然,两人刚从日本回来,一下飞机,就马上来到了灵安来找他。他心里暗暗思忖:“陶师傅这么急着要见我,难道又发现了什么线索?”

一见到李光尧,陶竹青就急切地问道:“李警官,这些天你们查到什么线索没有?”

李光尧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岔开了话题:“现在全世界疫情蔓延,机票一票难求,你们两个真神通广大,飞来飞去的,畅通无阻。”

“那还不是在日本,我有一门好亲戚。”陶竹青没好气地说道,但神态上看上去,又不像是开玩笑。

李光尧一头雾水:“嗯?你们一下飞机就来灵安,难道是为了找我聊日本亲戚?”

“是,但不全是。”陶竹青说道,“因为这位日本亲戚,就是那件‘曜变天目’建盏拍卖品的持有人,更为关键的是,他说出了这件国宝是谁卖给他的。”

李光尧脸色立刻严峻起来:“此人是谁?”

“松永武尊。一名日本大厨。”杉浦蕙子在一旁小声地说道。

日本大厨?!这个敏感词汇,李光尧立刻与那张照片中的‘日式料理”联系起来,他抑制住内心狂跳,依然不动声色地问道:“怎么可能?一位日本厨师,会有这么一件中国国宝?再说了,有这么一件国宝,怎么可能轻易出手?”

“我们也认为不可能,所以请你过来一起分析。”陶竹青说道,“据说,那位日本厨师长期在国内高档酒楼做高端日式料理,认识了不少达官贵人,这件国宝,是别人托他让出去的。”

日式料理--老板--厨师!所有的证据都对上了!笼罩在“96.88”二十多载的迷雾即将柳暗花明!

李光耀手伸进口袋,悄悄按下了录音笔的“录音”按键:“你们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越详细越好。”

“这还要从半个月前,杉浦蕙子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电话说起--”

陶竹青陷入回忆之中……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陶竹青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着杉浦蕙子有关“天目曜变”建盏的问题,一边脑海里盘桓着李光尧那天说的话--“我有一个预感:杀害陶老先生的凶手,很可能就是陶氏家族的人”。尽管当时他很生气,但现在静下心来细细思量,李光尧的推测也不无道理:伯父生性孤傲,不是信得过的人,怎么可能上门去用祖传绝技去修补那只建盏?如果凶手不是熟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