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恐怖灵异>血色曜变> 第24章 剥茧抽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剥茧抽丝(1 / 2)

讯问完梁狗伢,王逸英一行谢绝了张政委再三挽留,没有接受宴请,离开湖南第二监狱后,立刻驱车赶往成州市。

本来没报太大希望的讯问,却获得了两条关键线索:其一,流落到日本的“曜变天目茶盏”,极有可能是梁旺财在杭城东南化工厂原址,也就是南宋都亭驿旧址挖掘的,与收藏在吴越文化博物馆里的正好凑成一对,与陶竹青大师的预判相符合;其二,这只“曜变天目茶盏”下落清楚了,被梁旺财卖给了一个港商,更为重要的是,梁旺财身上极有可能还有港商“大哥大”的号码!

只要找到这只号码,这个隐匿了二十多年的凶手就会浮出水面!

三个人都很兴奋,王逸英操纵着方向盘,将警车开得又快又稳;赵玉雯在后座全神贯注操作着笔记本电脑,整理着讯问笔录;李光耀则在副驾驶位置上,用手机向局领导汇报:“郑局,我是老李!我们刚才讯问了完梁狗伢,得知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只‘曜变天目茶盏’很可能就是被害人梁旺财在东南化工厂原址挖到的,梁狗伢交代,梁旺财用五万元卖给了一位港商,他身上可能还留下了那位港商‘大哥大’的电话。我们正在去郴州的路上。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老郭,还要麻烦你,将这个情况向省厅汇报,请省厅出面协调,申请调阅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梁狗伢的审判案卷,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那个‘大哥大’号码。”

警车进入成州市区时,已是暮色沉沉,万家灯火。

三个人找了一家商务宾馆住下,这里距离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在咫尺。刚安顿好,李光尧口袋中就传来一阵振动,拿出手机一看,里面刚接受到郑伟局长发来的一则短信:

已经和成州中院联系好,明天直接找刘副院长。联系电话:13******89。

王逸英将头凑过来瞟了一眼:“师父,郑局动作够快的啊!只用了半天时间,就跨省、跨系统协调好了。”

赵玉雯补充道:“公检法司这么配合,这倒出乎我意料。真没看出,老郑的路子这么广。”

“这和老郑的路子没什么关系。能让外事局王副局长亲自出马,能动用国际刑警组织,这证明‘96.88’案子上达天庭了。如果再没有进展,导致国宝追不回,我退休老头一个,倒没什么关系,你们两个,就等着脱警服吧。”

“这么严重!”王逸英做了个鬼脸,“师父,快救救徒儿!”

“救什么救。先出去填饱了肚子再说。中午只是在路边摊上吃了点面条,现在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第一天一早,三个人就前往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门卫处,王逸英亮明身份,并拨通了刘副院长电话。

五分钟后,一位穿着制服、短发干练的女法官下楼与王逸英一行热烈握手:“欢迎欢迎!昨晚我接到省高院领导的电话,说是浙江有几位警官要来调查一个陈年旧案。昨晚我就让档案室将案卷调出了,就放在会议室,请跟我来。”

刘副院长领着王逸英等刷卡进入了电梯,乘着上楼的功夫,她问道:“一上班我特意翻了翻案卷,这是二十年前发生在本地的一桩伤害致死案,罪犯和受害人都是本地人,这桩案子怎么和浙江警方扯上关系了?”

“刘副院长,是这么回事。”李光尧说道,“我们得到线索,本案罪犯和受害人在浙江打工期间,可能涉及到一起重大文物走私案。昨天我们提审了案犯,得知受害人身上可能有重大线索。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线索基本上都已灭失,唯一有可能查到线索的,只可能是法院的判决案卷。”

说话之时,电梯停住了,门一打开,对面就是会议室。

刘副院长将三个人引入会议室,指着桌子上三盒卷宗说道:“案卷都在那里,各位警官慢慢看,局办公室就在边上,你们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办公室小王说。我还有个会,就不陪你们了。”

谢过刘副院长,三个人人手一份,分别打开卷宗:王逸英拿到的“案卷1”是法院一审、二审判决书和梁狗伢的一叠上诉材料;李光尧拿到的“案卷2”是检察院的起诉书和讯问笔录;而赵玉雯拿到的“案卷3”,则是最有价值的公安现场勘查记录。

“案卷3”里面,除了一份尸检报告,剩下的全部都是些黑白照片,李光尧和王逸英分别拿着照片一一辨认,突然,王逸英拿着一张照片递给李光尧:“师父,快看!”

那是一张纸条的特写:纸条像是从练习本内页撕下来的,上面有一串数字--901**888,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何”字,照片下面的说明是:死者身上遗物,贴身口袋中发现!

“这应该就是就是年代‘大哥大’号码!只要查出这个机主,‘96.88’就破了!”王逸英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声音都有点微微颤抖,“二十多年了,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身,赶回灵安。玉雯说,玉雯?你没听到我说话吗?”

此时,赵玉雯正全身贯注地盯着手中那份发黄的尸检报告,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七天后。

灵安公安局会议室,“96.88”大案案情通报会正在进行,王逸英正代表“96.88”专案组做案情汇报:

“拿到一个‘大哥大’号码后,我们立即前往省厅技术处,得知这串数字,是九十年代省移动公司专向办理的第一批手机号码。我们随即走访了省移动公司,得知通信数据最多只能储存两年,通过号码通话途径已无法查找机主。二十多年前,购买手机和通讯卡还不需要实名,专案组一下子又陷入了死胡同。好在这批号码客户对象是在省城做生意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这个901**888的电话号码又很特殊,在省移动公司全力配合下,我们挨个走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省城营业部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