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恐怖灵异>血色曜变> 第2章 暗夜惊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暗夜惊心(1 / 2)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10月18日。壬午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明月朗照,空气清润,桂花甜香。

夜深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外,两只写着“陶府”的灯笼发出惨白色的光,两名戴着钢盔的哨兵正端着步枪来回走动,枪尖上的刺刀,反映着冷冽的月光,显得寒意逼人。哨兵时不时地凑近虚掩的大门,用狼一般的眼睛,透过门缝扫视着院内一切。

整个大院里一片漆黑,只有书房的窗棂还透射出一丝亮光。一位儿童趴在一位老者的腿上已安然入睡,老者手中正拿着两张照片,就着洋油灯昏暗的灯光,反复地观看着:

一张照片是一件古老的瓷器,黑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斑,既像是一只只洞见未来的眼睛,又像是夜空中闪耀的群星。

另一张则是一个瓷片的特写,上面满是血迹,放在一只医疗托盘上。

这两张轻薄的照片,就如同两只沉重的石头,压在老者的心头。

对于老者来说,这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对于这个偏远的山村来说,这也注定是个恐慌之夜。

浙东。四明山麓。桂坞村。

这是一座被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一条桂花溪穿村而过。溪水上游,蕴藏着丰富的白膏泥,村庄四周,则是莽莽苍苍的松林。这片风水宝地,为开挖龙窑、烧制陶瓷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从南宋陶氏一脉迁居到此,桂坞村就以精美青瓷享誉神州。每天,络绎而来的马帮从山外带来粮食布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将一批批新烧制的精美瓷器带到全国各地,甚至流传海外。

数百年来尽管外界经历了元朝铁蹄、明朝崛起、清兵入关、太平天国和军阀混战等一系列改朝换代的腥风血雨,但这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从来都是按照传统节奏,平静而又忙碌地渡过一天又一天。

窑火熄灭了又燃起,村子里的桂花凋谢了又开放,几百年来,小村的人们就这么平静安详地生活着,小村的族长,也历经八百年,传到第三十三代陶家掌门人陶露白手中。

终于,小镇的平静,在1942年的秋天,一个桂花吐蕊时节,被彻底打破,多年之后,在幸存的桂坞村民心中,那一天依然历历在目:

那天早上,初升的太阳,将东方染得一片血红。后来老人说,那是不祥凶兆。果然,当窑工们走出各自家门准备出工时,却发现整个镇上出现了更多的“太阳”--无数挂着膏药般太阳旗的刺刀,将他们一一逼回家中。

在惶惑不安中,窑工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们的族长,陶氏家族三十三代传人--陶露白。

此时此刻,陶露白正坐在陶家大院书房里,就着煤油灯,看着两张照片,愣愣地出神。

就在白天,陶家大院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日本驻浙讨伐军少佐藤田正雄!这位双手拄着指挥刀的刀把的少佐年轻气盛,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和皇军合作,研发制作早已失传的“曜变天目茶盏”,实现东亚文化共荣;否则的话,桂坞村就会被视为“非治安区”,毫不留情地“杀光、烧光、抢光”……

藤田正雄留下两张照片,给陶露白一晚上时间考虑。

陶露白陷入两难之中:

顺从鬼子的意愿,重新研制“曜变天目茶盏”,那将违背陶家世世代代的祖训,成为不肖子孙;不和鬼子合作,桂坞村将会面临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陶氏一脉也就因此断绝。

“阿爸!”一声亲切的呼唤,将陶露白杂乱的思绪打断。

书房里出现了一名腰间插着驳壳枪的年轻人,正蹲在他面前,深情地望着他。

“江河,你怎么进来了?”来人正是自己的小儿子陶江河,一名坚定的抗日游击战士。陶老先生又惊又喜,连忙将洋油灯芯拧暗,压低声音责备道:“村内村外全是鬼子,大门外就有鬼子兵巡逻,你怎么挑这个时候回家?”

陶江河说道:“游击队接到报告,鬼子一早突然包围了桂坞村,李队长担心您的安全,亲自带着一支小分队来到村外,准备将您和二哥全家接走。”

“我不能走!”陶老先生起身抱起睡熟的孩子,将孩子平放在书房一角的罗汉床上,为他轻轻盖好被子,“如果我走了,鬼子将会血洗桂坞村,村里百十口人恐怕都难以幸免,还有,你二哥江海也落在日本鬼子手中。除非彻底干净地消灭了这群鬼子,我带领桂坞村全体族人加入游击队。”

陶江河面露难色:“据侦查,村内外驻扎的鬼子有百十号人,距桂坞村五里外,集结了整整一个大队的鬼子!以游击队的实力,没法和装备精良的鬼子对抗,这次李队长只带着二十来号人前来接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枪。”

“那只能听天由命了!”陶露白轻轻叹了口气,他指着罗汉床的孩子说道,“江河,这是你姐和大师兄的孩子,也是你外甥,你带上他,还有桂坞村乡亲,从后山送货的密道逃走,能救一个是一个……”

说话之间,大门口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说话声。

陶江河一抬手制止了陶露白说话,闪身出门。门口还有一名身材高大的游击队员双手端着驳壳枪,身子斜靠在廊柱上,警惕地注视着院门。

“队长,有情况!”陶江河拔枪在手,正要打开机头,却被一双大手紧紧按住了。

队长抬手往上一指,陶江河心领神会,两人迅速爬上廊柱,掩藏在屋顶阴影处。

虚掩的大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手中端着一个食盘走了进来:“师父,您睡了吗?”来人朝着书房喊道。

书房里的灯光又明亮了起来,里面传来陶露白苍老的声音:“是江湖吗?进来吧。”

昏黄的煤油灯下,陶江湖的脸色显得既晦暗又尴尬:“师父,藤田太君怕您晚上饿了,让我送点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