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773.印度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73.印度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2 / 3)

临别前,双方约定好了,要为理想付出一切。

这份约定,成为了辛格的动力。“以前的我已经死掉了,当我重新回来时,我,已经不再是我了。”

辛格以一种家里人所无法理解的方式,重新投入到印度的事业当中。

他们的家族其实就是地主。

他们掌控着北方邦的大面积土地,这些土地让他们赚取了大量的福利,而这些福利都来自于底层人民的血汗。

家族人希望辛格去继承他们的事业,辛格直言拒绝。

家族人在餐桌时聊起英国人所带来的先进文明,辛格冷言嘲讽。

家族人给辛格的配婚对象同样是地主阶级,辛格在与对方家长见面时,直接出口怒骂对方为‘英国人的走狗’。

一开始,家族人都只是认为,辛格不适应回到印度的生活,仅此而已。

但随着辛格的态度越来越激烈,他们这才意识到,辛格变了。

他变得不再是地主阶级,变得跟他们完全不一样。

家族内的长老开始针对辛格,但他们不敢对辛格怎么样,毕竟辛格是他们的长子,是本应继承家族的孩子,

他们在辛格身上投入了太多,他们便以此为理由,要求辛格懂得感恩,懂得报恩。

但是,辛格却对此极其反感。

在一次餐桌上,辛格就直接放开手脚,怒斥自己家族内的人。

“你们在我身上投入的资源,都是从我们印度百姓身上收刮剥削而来。”

“是的,我需要感恩,但我要感恩的对象不是你们,而是人民。”

“我要利用我学来的所有知识,利用我的一腔热血,我做我该做的事!”

说罢,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辛格离开了。

他的离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在他离开之后,便将自己秘密存储起来的资金拿出来使用,而身后的这个家,他不会再回去了。

然而,辛格还是低估了现在印度的情况。

印度很乱,其混乱程度,别说是英国殖民者,就算是当地政府,也不一定能够理得清楚里面的情况。

各种民族乱斗,地区乱斗,宗教乱斗。

乱,很乱,非常的乱。

辛格的第一次行动就遇到了挫折,而这份挫折正是村民之间的械斗导致。

他本打算团结自己北方邦的人民,然后根据自己对家族的了解,先革掉自己家。

但没想到,他们内部率先起了混乱,因为每块地的分配不同而导致冲突。

第一次挫折并没有让辛格放弃,他开始分析自己的失败,然后便总结出了一个道理。

现在的他,需要分清楚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为了分清楚自己目前所迷惑的问题,他选择了低调行事,并且开始考察整个北方邦。

这一考察,便花费了他两年时间。

两年过后,便是1932年,这一年是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与到竞选的时间。

这一年,全世界的关注都集中在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身上。

至于印度,几乎没人关注这里面的人民死活。

在这两年时间里面,辛格考察了北方邦和其他十二个邦,他正确认识到印度目前的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国内民族、宗教、地区、人种都是很激烈且急需处理的矛盾。

但是,真正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国内的社会矛盾,而是英国人。

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确实激烈,然而,每当印度人想去进行修正问题时,都会遇到一个极其巨大的阻力。

这个阻力,就是英国人。

而且,印度国内有很大一部分社会矛盾,都是英国人带来的。

他认为,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入侵,印度或许会像隔壁的震旦那样,通过激烈的内战,最终形成统一。

所以现在印度的最核心矛盾,就是英国人。

虽说印度国内的现状问题,并非全都由英国人引来的,但英国人确实就是毒瘤,他们加剧了印度矛盾,并且阻止了印度的自我修复功能。

所以一切过错都是英国人。

都是这个,满世界散布病毒癌症的世界毒瘤。

确立了明确目标和主要矛盾之后,辛格便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

不久之后,辛格利用自己的资金,创立了一个名叫‘印度青年协会’。

这个青年协会创立之初,只有寥寥十人,而这十人却发挥出了无穷尽的力量。

他们很清楚,单靠这十个人去直接反抗英国殖民政府,那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他们借鉴了来自震旦的某个方法。

那就是,思想觉醒。

在讨论‘如何觉醒印度人民’这条路上,他们展开了讨论,尔后便得出了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觉醒底层人民,但他们可以觉醒印度的青少年。

于是乎,他们决定从知识分子这里入手。

这十个人里面,有八位青年都是在大学里读书。

他们完全能借助学生的身份,传播这些书籍。

至于要传播什么内容,他们有了统一的决定,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当然,他们要根据印度国情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翻译和编写。

于是乎,包括辛格在内,这十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编写。

当第一册杂志内容写完后,他们决定给这份杂志取一个有引导性的名字。

辛格思考了一下,便将其取名为:《印度新青年杂志》。

一开始,辛格还没抱有很大的希望。

毕竟这样的新杂志,其中内容实在是过于新颖,里面的思想在印度内是跨越式的先进。

但没想到,印度学校内的大部分青年,在看完他们传播出来的《印度新青年杂志》时,都不约而同的表达出好评。

有一些青年学生,更是以无偿的方式,向他们给予资助或者亲自给他们宣传。

一时间,《印度新青年杂志》在各大校园内传播开来。

不单是学生,就连教师们也同样被其所吸引。

尽管,这些内容被某些二鬼子给举报到殖民当局,并遭到英国殖民者的强令封锁,但也无法阻止这种新思想的热潮。

很快,《印度新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