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9节(1 / 2)

吕不韦爽朗大笑。赵姬也笑起来。

白幡如林。盛大的送葬方阵向西部推进。

咸阳城西门城楼,遍插白幡,兵士皆白衣白甲。门两侧垂下两幅白布,直落地面。北幅大书“王霸如铁”,南幅大书“国法如山”。

字幕:公元前二五一年,秦昭襄王逝世,在位五十六年。雍城外秦陵区。依山展开的壮阔陵园,一座座大墓松柏长青。

陵园入口处,横跨大道的石牌楼正中石刻大字——“秦王陵区”。

送葬方阵在长号哀鸣中缓缓开进雍城陵区。

画外音:战国时期,秦昭王与魏惠王是两个执政最长的大国国王,前者五十六年,后者五十二年。然其作为却截然相反。魏惠王使魏国在手中一天天萎缩,最终失去大国地位。秦昭王却使秦国在自己手中一天天强大,成为战国末期无可抗争的超级霸主,号称西帝。秦昭王逝世,使战国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一个短暂的回流时期开始了。

第七章 流火淫雨惟天盖高 竹冠亦冠(9)

10、咸阳王宫。大殿。日。

大殿内。百官排列整齐,黑衣冠带,凝重肃穆。西侧文臣中可见蔡泽靠近班首,吕不韦接近班尾。东侧武臣列,蒙骜居于班首。

中央高高红阶上,巨大的王座虚位以待,侧立红衣司礼大臣。

司礼大臣高宣:“新王即位大典开始──”

王座阶下两侧席地而坐的乐队奏起宏大详和的黄钟大吕,悠扬浑厚。

太子嬴柱身着王服,头顶无流苏的黑色天平冠,移动肥胖的身躯,在两名侍从扶持下,从大屏风后走出。将及王座,他盘腿入坐王几,气喘吁吁,面色苍白。略有恢复,他向司礼大臣轻轻点头。

司礼大臣高宣:“新王昭告国中臣民──”

嬴柱展开王几上的一卷竹简,缓缓念道:“大秦王昭告臣民:老王已逝,谥号昭襄。新王承业,恪守祖制,宣化法统,安定朝野。兹尔昭告,顺应天心。大秦王嬴柱元年宣。”念得颇为费力,声音黯哑。

司礼大臣又宣:“新王制命──”

一老内侍于殿阶前展简宣道:“秦王元年首命:为固国本,册立王嫡子嬴子楚为太子。特此昭告国中臣民。”

全殿臣僚拱手齐呼:“恭贺我王册封太子,河山永固!”

老内侍又展开竹简宣布:“秦王书命:特任蔡泽为丞相,蒙骜为上将军,吕不韦为太子傅兼领太子府丞。”

被封三人出班作礼:“谢过秦王。”

王座中嬴柱一阵眩晕,伏身王几……蔡泽忙向司礼示意。

“典礼完成──,散班──!”

一名白发太医连忙从后厅走来,为新王把脉……

殿外。朝官三三两两出殿,下阶。均有不安神色。

一人悄对同僚道:“这吕不韦何许人?升得真快。”

“客卿闲职,身无实权,快有何用?”同行者不屑地一笑。

“差矣。看这新君气象……可知这太子傅必闲不了多久。”前者颇为郑重。

“别说了,快走吧。”同行人左右观望,匆匆向前走去。

嬴柱斜倚坐榻,书案上空空荡荡,灯光照着他肿胀疲惫的脸。

蔡泽、蒙骜、吕不韦三人坐于对面。蔡、蒙面有焦虑,目显忧郁。吕不韦肃然端坐,神色平和。三人与王座间,那位白发太医手按药箱,正襟危坐。

嬴柱睁开眼睛,颇有些许迷惘的:“都说吧,该如何办?”

蔡泽清清嗓子,拱手道:“臣以为,我王新政,应有一番宽松和顺的新气象。先王治秦五十六年,法制森严,为政略显苛猛。我王若能稍事松弛,则民众生计将大有起色。”

“如何松弛?”嬴柱问,平淡无力。

“其一,赦免一批罪人。先王法行过猛,卅县冤狱累积已多。若能赦免一批冤犯,则民心大安。其二,为先王功臣修祠,封赏其后代与亲属,以安臣民之心。此事当以穰侯、白起、范睢为先。其三,开放万亩王室园林,分配给庶民耕种,以示我王重农之心。此三令若行国中,则国人幸甚。”蔡泽胸有成竹。

蒙骜面色胀红,“纲成君,我大秦自孝公商君变法以来,新君即位,可从来没有松弛法制之说。赦免罪犯,则人无畏惧之心。开放园林,则懒汉弹冠相庆。法行如山,国人自安。望我王三思。”向嬴柱拱手。

嬴柱望望吕不韦,平板肥大的脸上没有可否之色。

“纲成君持计然之学,素来主张治民以宽,治国以富。与法家之学有互补之用。”吕不韦平静恬淡,语中余地极大,不知是支持抑或反对。

蒙骜大声抗辩:“正因纲成君不以法家为尊,先王方罢其丞相之职的!”

气氛骤然紧张。吕不韦神色如常。

蔡泽微笑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此乃老子治国精华之说。法制再好,不能应势而变,依然要失败的。”

“蔡泽,你敢以道家之学反对商君?反对先王?”蒙骜威压之意显然。

嬴柱摆摆手,又淡又缓的:“不要争了。丞相理民治国,自有全局谋划,就以丞相三令发出,错了再改嘛……上将军,你以为应如何对付关东六国?”

蒙骜慨然拱手:“臣以为长平大战后攻赵失利,先王停止对关东用兵,使六国得以苟延残喘。我王即位,应振作国威,以攻击三晋为第一要务。”

场中短暂的沉默。

吕不韦温和地开口:“臣以为,对山东用兵应慎重从事。”并无激烈反对。

“臣以为,根本就不宜对六国开战。秦国目下尚须恢复民力元气。”蔡泽明确反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