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节(1 / 2)

顶盔贯甲的景监哈哈大笑,“公子卬哪公子卬,有你在,何愁魏国不灭?”

公子卬却是一副笑脸,“说得是,说得是。当初怠慢,将军勿怪。”

卫鞅揶揄道:“公子卬,我要将你做一回人质,看魏王是否愿意拿函谷关与崤山换你?请你这个元帅即刻修书,派行军司马为特使送回安邑。我军只等六日,明白么?六日一过,若无音信,纵然我想救你,三军将士也不答应。”

“是是是,我即刻,修,修书。”公子卬竟是毕恭毕敬。

卫鞅蔑视而又厌恶的看了公子卬一眼,拂袖去了。

第四天早晨,魏国特使便从安邑返回了河西。他带着盖有魏惠王红色大方印的国书在中军大帐晋见卫鞅,递上国书,反复陈述魏国愿交出河西与秦国罢兵息战的愿望。

“何时撤出函谷关?秦国需要确切时间。”卫鞅根本不看国书。

“魏王已经下令,即刻撤出函谷关与华山军营,三日后当有军报。”

“好!”卫鞅下令,“车英,你率一万精锐铁骑,兼程赶赴函谷关与崤山接防。”

“是!”车英立即出帐准备去了。

“司马错听令。”

“末将在!”

“你率领五千铁骑星夜赴华山魏营接防,魏军若有抵抗,立即全歼!”

“遵命!”年轻的将领雄赳赳去了。

卫鞅笑道:“至于特使嘛,你还得在这里等几天。一俟我军在函谷关等地接防完毕,贵使与元帅即可返回魏国。”卫鞅说罢便下令军吏,“将魏国特使带下。”

“且慢。”特使急迫道:“我王恳请大良造,将离石要塞归还魏国。”

“归还魏国?”卫鞅冷笑,“贵使几曾听说过,战胜者的土地能归还别人?”

“魏国已经将函谷关归还秦国。秦国亦当归还我离石要塞。”

卫鞅大笑,“离石要塞岂能与函谷关相比?魏国不还函谷关,我军还不是一举而下?离石要塞乃魏国欺凌秦国之要害,又是我战胜得来。魏国不服,尽可以再派名将太子申领兵来夺,我倒很想再见识一番,魏国到底有多少个酒囊饭袋?”

魏国特使低下头喘息着,“既然如此,请大良造准许丞相与我相见。”

卫鞅一摆手,“可也。带特使与饭袋元帅同宿一帐。”

旬日后,车英与司马错相继从函谷关与华山派军使飞马回报,他们的铁骑已经驻守函谷关、崤山与华山,关内所有魏军已经撤出,崤山华山魏军也已撤走,秦军已经在崤山各个关口设卡完毕。卫鞅接报,终于松了一口气。

次日清晨,卫鞅亲自带领一百名骑士,将公子卬和魏国特使走马送到大河东岸。遥见不远处的离石要塞城堡上飘扬着秦国的黑色军旗,魏国特使不禁悄悄拭泪。公子卬却是浑然不觉,带着庆幸逃生的满脸笑容拱手道:“大良造,你我既是早年挚友,又都是两国丞相上将军,日后这魏秦结好,就要多多仰仗了。”

卫鞅不禁大笑起来。公子卬茫然,“大良造,笑从何来啊?”

卫鞅走马上前,靠近低声道:“告你一个秘密。你我只是相熟,不是朋友,更非挚友。卫鞅放你回去,只是因为有你当权,对秦国有好处。记住了?秘密。”

公子卬一怔,却又立即仰天大笑,“好好好,两国结盟好!”

卫鞅忍俊不住,更是开怀大笑。

魏国特使奇怪的看着公子卬,一个大大的疑团在心中升起。

五 战国格局大变 咸阳祝捷封商君

公元前三百三十九年春三月,卫鞅班师回到咸阳。

去年深秋的两场大战,河西之地全部收回。北起肤施高原,南到桃林山地,东起大河,西到高奴、雕阴,被魏国占领将近一百年的河西屏障,终于一举回到了秦国 。战胜施压的结果,黄河东岸的离石要塞和函谷关外的崤山也被夺了过来。这两个地方对秦国而言,非但是加固河西屏障的外围形胜,而且是伸进中原的两块东方根据,其意义之大,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份。卫鞅为了彻底巩固河西,战胜后暂时没有班师,快马报捷的同时,请秦孝公选派二十多名精明强干的县令郡守立即赶赴河西军营。卫鞅和这些县令郡守详细谋划了安抚聚拢河西老秦人的办法,以及在河西全面变法的步骤;又在河西招募兵士,组成了各郡县的地方守护力量。整整一个冬天,虽然是大雪飞扬,寒风料峭,县令郡守们却是每人带领一百名铁骑立即赶赴任所,在传统的“窝冬”时期便开始了紧张的变法准备。

开春时分,护送县令郡守赴任的骑士队先后回到了河西大营,各县的变法也蓬蓬勃勃的开始了。卫鞅分出两千军马驻守离石要塞,便在柳枝吐牙的时候班师了。

这时候,秦国河西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中原,引起了高山雪崩般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魏国朝野震恐,深感安邑处在离石要塞和崤山的遥遥夹击之中,立即议决迁都大梁。魏国都城南迁虽说已准备多年,但丢失河西之后的南迁,与本来准备的南迁却有着天壤之别。未失河西,魏国南迁大梁,是要将北部安邑变成与燕赵齐三国放手大战的重镇,南部大梁则泰山压顶般威慑楚韩两国,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大构想。那时侯,魏国根本没有将秦国的力量考虑在内,因为整个河西地区就象压在秦国头顶的一座大山,秦国根本无力东出中原。如今情势竟然大变。秦国非但全歼了魏国仅有的精锐大军,一举收复了河西,还硬生生夺取了离石要塞,又压魏国退出了函谷关外的崤山。如此一来,魏国北部完全处在秦国和赵国的巨大压力之下,魏国西部则被崤山象一根楔子一样钉在那里。要不是中间夹了一个东周洛阳,秦国两个时辰就可以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