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节(2 / 2)

离的权力拥有者自己却需要极度的清醒,绝不能陷入自己制造的迷雾之中。归根结底,政治的胜负是需要实力较量的。秦孝公在一个月里,精心揣摩的一件事,就是预防卫鞅不可能抵挡的那种普遍动乱。他用短剑削出一堆小木人,涂上各种颜色,在秦国大图上反复摆置,预想出有可能出现的种种动乱方式,以及可以采取的各种平息方略。

月亮很亮。他对着地图上的木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君上,左庶长求见。”黑伯低声禀报。

“噢?左庶长?他回来了?快请。”秦孝公笑笑。终于回过神来。

卫鞅匆匆走进,“臣卫鞅,参见君上。”

秦孝公笑道:“左庶长辛苦了。黑伯,上茶。月色正好,就在这儿说吧。”说着指着一个石墩,“坐吧,比草席凉快多呢。”自己也在另一个石墩上坐下来。

卫鞅坐下,看看石案上地图上的木人阵势,沉吟道:“君上,有迹象么?”

“没事儿。我是做万一之想。说说郿县的事儿吧。”

卫鞅喝了一盏茶,便从孟西白三族和戎狄移民争水说起,详细讲述了械斗原因和经过以及死伤人数,又讲了审理人犯中“接受”的礼物,一直说到法场上孟西白三族人犯的悔悟与自杀,最后道:“君上,一次刑杀七百人犯,确实是旷古未有。臣也忐忑不安。然则孟西白族人的悔悟,使国人深为震撼,臣亦感到意外。有此一条,足以说明斜不胜正,罪不抗法,国人不会由此而动荡。”

秦孝公长吁一声:“国人庶民好办,我担心的是栎阳,是宗室庙堂。”

“君上,臣之见恰恰相反。”卫鞅笑笑,“只要民众稳定,拥戴新法,宗室庙堂的作祟势力再大,也翻不了大船。”

“何以见得?”

“国家之根本在民众,国家之力量亦在民众。只要民众守法自律,庙堂蟊贼就没有力量兴风作乱。纵然做乱,也可从容应对。君上以为然否?”

秦孝公沉吟道:“宗室贵族和元老勋臣都有封地,封地内的民众都是依附隶农,素来以宗主号令是从,安知他们没有力量?”

“君上所虑极是。下一步就是要剥夺宗主贵族的这部分力量,让所有的民众都直接听命于国府,让任何叛逆都无所施展。”

“噢?请道其详。”秦孝公有些兴奋。

“废井田,开阡陌,除隶籍,改封地,此所谓釜底抽薪也。”

秦孝公沉默品味有顷,拍掌笑道:“好!连接得好。冬天以前能铺开除籍夺地这两件大事,秦国就度过了倾覆之危。左庶长再说说仔细。”

卫鞅便将第二批法令的内容、目标及推行办法说了一遍,秦孝公又提出了许多应该注意的民情国情,俩人商议到三更天方散。临走时秦孝公反复叮嘱,要卫鞅专心致志的操持变法大计,不要为宗室庙堂的骚动分心,这种事有他一力支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