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平凡的清穿日子> 二一一、侄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一一、侄儿(2 / 3)

,不过是为了让手里更宽余些。

但大伯父养伤,自己身为侄女,地确不该袖手旁观,所以淑宁便从自个儿的私房里匀了二百两过去。一来这些银子加上药材,晋保一个人用是绰绰有余地,甚至还能惠及那拉氏、李氏与三个小侄儿;二来,也是暗示那拉氏,这是三房侄女的私房钱,让她不好意思再多讨。

端宁显然已经领会到妹妹的意思。白了她一眼:“你这小鬼灵精,越发狡猾了。”淑宁一扬下巴:“谁狡猾了?我不过是想表表心意而已。哪儿找我这样纯良的人去?”

端宁被呛到,咳了好几声。才道:“罢罢,我不跟你说了,回去陪老婆。”说罢便打算起身。

淑宁迟疑了一下,问:“哥哥,你……你最近好像天天都很早回来……不要紧么?

心情不好?”她留意到兄长最近一个月都是申时前回前,起码要到酉时才会回来。而且似乎有些倦怠之意。

端宁笑道:“没事,仗都打完了,自然没以前要备战时忙。何况你也曾说过,这时候应该多陪陪你嫂子。我可是照足吩咐,每天都陪她在院子里走几圈的。这不好么?”

淑宁想想也是,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如果有事,千万要跟我们说。一家人有什么可顾虑的?你在外头受了委屈,若不想嫂子知道,只管告诉我。就算我帮不上忙。你也有地方发泄一下。”

端宁心中感动,柔声道:“不妨事。其实不过是有些心灰罢了。想来我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做到七品,只要熬几年资历。等孩子大了求外放,岂不轻松?如今有时间,不如多陪陪家里人。只要不误了正事就好。”

淑宁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也不再多说。端宁提醒她将军府的人可能过两天就到,便自回梅院去了。

真珍行将分娩,为此将军府那边派了好几个人来帮衬,但有了专职的月嫂,那些人都没派上什么用场,只能打些下手。被借调到李氏身边的两个月嫂回来后,将军府派的人更是无所事事,连六如七喜八福九儿四个,也比她们懂行。

氏是六月中旬到家地,还把儿子贤宁与小刘氏母子带了回来。见过媳妇,问明一切安好后,方才放下心,听女儿和二嫫回报家中诸事。将军府的几个人来拜见,氏看到凉珠也在其中,而且挽着妇人发型,才知她已经被崇礼收房了,心中暗暗庆幸。然后又得知如今崇礼正在议婚,对方是某位总兵的小姐。

氏回来不到十日,真珍便要生了。也许是她身体底子本来就好,孕期内又常常活动地缘故,她并没有受太多罪,只痛了两个时辰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母子平安。

氏抱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完全无视身边一直跳着要看小侄子的贤宁。她先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胖胖,大名等到满月时再由张保取。

她一边吩咐众人好生照顾真珍,一边叫人去保定报喜讯,又通报大房、二房与四房,让他们也乐一乐。

淑宁逗着悠车里的小侄儿,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可爱。虽然小脸皱在一起,活象个小猴子似的,但看着比贤宁小时候白胖多了,以后想必也更漂亮。

贤宁却在一旁使劲儿地叫小婴儿喊他“叔叔”,见胖胖不理他,就急得不行。听到姐姐说胖胖日后会长得比自己讨人喜欢,不依了,紧抱着淑宁扭来扭去的,非要她改口不可,弄得淑宁哭笑不得。小宝在旁边猛地咳嗽,可惜当事人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端宁走过来敲了他地脑袋几下,咪咪眼道:“臭小子,敢说我儿子不可爱?今晚小厨房要做花生糕,看来你是不想吃了?”贤宁眼珠子一转,忙抱起了哥哥的大腿,道:“我怎么会跟胖胖争?他最可爱了。哥哥,今晚的花生糕,我可不可以多吃两块?”

氏用团扇遮住脸,抖了半日才放下,一脸正经地道:“都别闹了,孩子看来有些饿了,快抱了去找他额娘吧。我给他找了个乳母,想来也快到了。”

氏找来的乳母叫宣嫂,是府中下人的亲戚,容貌周正,是个安静的妇人。氏对她很满意,甚至允许她将自己的孩子带进府里来,只要不耽误胖胖吃奶,别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真珍产后恢复得很好,看来那些月嫂们的确能干,李氏听说后很是眼红,更加坚定了要借人来照顾自己地想法。

端宁为了孩子出生的事,请了十天假,当他再度回衙门上差时,意外地接到桐英地书童天阳送来地消息。简亲王府那边辗转收到桐英的来信,说已经把噶尔丹围在某个地方,只等对方投降了,如果一切顺利,十月时就能回来了。

淑宁得知这个消息,心里也很是高兴。氏听说后,仔细想了想,便决定要大肆庆祝一番,在孙儿满月那天好好摆上二三十桌酒席。听到那拉氏暗示账上银子不多,她道:“大嫂子不必担心,这本是我三房地事,自然是我们自己出钱。只是还要借用府里的下人与地方,再请嫂子、弟妹与几个侄儿媳妇们帮着撑撑场面。”

不等那拉氏说什么,晋保就先答应了。这是三房的嫡长孙,本该好好庆祝,更何况他他拉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高兴过了,正该找个由子讨点喜气,叫府里上下也振奋振奋。

氏一得了准信,便开始计算起要花费的银子来。

如今他们三房的财政状况良好。顺丰粮行获利颇丰,因春夏时粮价高涨,一度升到三两一石,他们着实发了一笔不小的财,至今已经将本金赚回来了,还获利数百两。虽然江南一带闹灾,漕粮价格上升,再加上秋收后粮价肯定会下滑,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少赚些罢了。而恒福堆房那边,前后已做了七八万石的生意,再这样下去,年底前就能把本金收回。

只是大半年,就有这样的成绩,可想而知往后会是什么情形。一年下来,起码有七八千两银子的入息,再加上广州那边的分红,上万两也不在话下,而且就算在灾年,也不会受太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