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平凡的清穿日子> 一一七、别院(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一七、别院(下)(2 / 3)

州知府宅里的青云巷么?就跟那个差不多。这处宅院两侧都有一条长长的夹道。听说原来地主人白先生,让许多军中的兄弟带了家眷住在这里,因每个人当值时间不同,为了避免有人深夜当值回来吵着别人,便开出这两条夹道,每个院子都有小门相连,有人半夜回家,便顺着那夹道回自家院子,不会惊扰他人了。”

淑宁想到自己地院子后面似乎也有一道小门。看来就是通往另一条夹道的了。这样的设计,既可保证各院落来往紧密,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设想实在不俗啊。

过了练武场,又经过厨房与仆役住的地方。便是后门了。门后又是一条长长地夹道。对面是另一扇大门,许多枝叶越过墙头。那就是花园。

端宁说:“花园本来是和正宅分开的,阿玛叫人把夹道两头封起来,开了门,平时锁上,就完全是咱们家的地盘了。”正说着,只见园内草木繁密,虽已入冬,却仍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端宁一路走,一路为妹妹作解说。园中大道正中立着一座“假山”,据端宁说是真正的山石筑成,山顶有个小亭,沿着石阶上去,亭边立有一块大石,刻着“陶然忘机”四个字。从亭中往北远眺,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小湖。

还不等淑宁观赏湖景,端宁便站在石后向她招手,示意她跟着,沿着一个新制的木梯,盘旋而下,忽然到了山腹之中,居然有八九平方米的空间,不知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所凿。凭借山隙中透进的光线,可以看到里头地地面比外头高些,摆了两个小书架和一个箱子,一几一椅,俨然是一处小书房。

淑宁看得有些呆了,只听得哥哥说道:“这里是白先生悄悄儿告诉阿玛和我的,本是他放置重要文本图纸的去处,因此除了他一位至交,无人知道。咱们住进来,就当作偷闲地地方,除了你我,只有阿玛与长福叔知晓,阿玛也很快就会告诉额娘,只是贤宁与小宝却要暂时瞒着他们。”

淑宁深以为然,如果那两个调皮鬼知道了,躲了进来,可要人好找,若是真的要瞒住其他仆役,要找到他们就更难了。

端宁带着妹妹转了两转,忽然就到了外头,淑宁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这个出口十分隐蔽,可能是角度或光线地原因,经过地人很难发现。看来这个密室原本要更名副其实一些,只不过他们家倒是用不着这么神秘。

再往前走,便是一处大大的水阁,正建在那小湖上,里头极大,四面俱是大窗,地板是木制地,光滑可鉴,应当是用来宴客的地方。阁门旁平放着一块匾,上书“临渊阁”三字,看字迹却是张保的手笔。端宁解释说,园中的各处亭台楼阁,除了“陶然忘机”,名字都要改掉。这处水阁是刚做好了新匾,还未来得及挂上去。

湖面临近水阁的地方种了许多荷花,只是季节不对,不太茂盛。从水阁右手边延伸而出的竹桥,以湖正中的一座竹亭为中转,分为两条桥道,通往斜对面的两屋小楼和正对面的山坡。只是那山坡上秃了一块,只剩下稀稀的一片竹子,边上有两间房屋,屋后有山墙。

端宁道:“我们的园子占了一小片山坡,那屋子便是给看守的人住的,如今是老伍头和另一个人住着。”原来当年在奉天给他们家赶车的老伍头,如今年纪大了,怕那拉氏当家后会把他革掉,索性早早秉明张保与佟氏,跟到房山来,只做个守园人,当是享福了。

水阁左边是一大片林子,居然都是李树、桃树、梨树之类的。淑宁原以为是春天时开花好看,端宁却忍笑道:“怕是为了秋天结的果子吧?”淑宁一片哑然。

穿过林子,来到那二层小楼处,淑宁发现这地方比临渊阁还要“凉快”,楼中家俱齐全,若是在夏天,就是住人也没问题的。她挺喜欢这里,打听得此处还未命名,便想起了一个典故:“不如叫枕霞阁如何?旁边的林子,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大概会象在五彩云霞中一般吧?”

端宁赞了一声好:“回头我就跟阿玛说去,索性咱们边逛边想,把其他几处的名字一并取了。”淑宁笑着应了。

两人下得楼来,踩上了竹桥。近看才发现,那桥虽不是新建,但栏杆上的竹枝却是新加的,使其缝隙最多只能容一只手臂通过,虽然不太好看,却很安全。

端宁见妹妹盯着那栏杆,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好看是不是?我叫人加上的,原本的栏杆虽美,缝隙却太大了。弟弟他们年纪小,万一失足掉下去可不是玩的。不过我是从山上竹林就地取材,因此花费并不大,阿玛也很赞成。”

淑宁笑了,果然是好哥哥。山上秃了的那块,原来是这么来的,不过他还记得留下疏疏的几棵,只过两三年,又能长起来了。

顺着桥到了山上,悄悄儿避开正在屋前长榻上睡午觉的老伍头,两人穿过林子,延着石阶从另一边下了山,便是另一处房屋,建在水面的一处平台上。屋中挂着几幅字画,还有些矮几之类的家俱。屋外檐下挂了灯笼,只是并非红色。

讨论着这里应该起什么名字,他们通过长长的走廊,往临渊阁方向走去,中间经过与枕霞阁相对的一处八角亭子,八面都有窗,看着与伯爵府花园的水阁有些象。端宁道:“亭下面其实有个闸门。这个湖里的水,是山上一处瀑布形成了溪流,顺山势流到这里形成了湖,再通过这个闸门,流出墙外去,横穿过外头的农田。附近的人都拿它来灌溉呢。”

原来是这样,不过她怎么觉得这情形很眼熟呢?端宁又道:“说起来,这里与枕霞阁相对,也该起个好名字。唔……不如叫观云亭吧?”淑宁道了一声好,却又摇了头:“这里地势低,用云字却不太好。”端宁想了想,笑道:“那就是观澜亭了。”淑宁想想果然不错,也很赞成。端宁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纸笔,将方才想的两三个名字都写下来,打算带回去给张保看。他们沿着走廊走回了临渊阁,又观赏了一下园中的景色,便结束了这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