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游戏竞技>惊雷入汉> 第133章 群英会(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群英会(上)(1 / 2)

第章 群英会(上)

司马昭的军队屯驻在弘农,已经没有主动出击的力量,姜维的八阵之强远超乎众人意料之外。破不了八阵,日后终究是要被蜀军击败的。

文武之中,只有裴秀对于八阵有所了解,不过也只是对于传承下来的八阵而言。姜维使用的八阵乃是诸葛亮所创,平时蕴含在屯兵安营之中,战时可做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般阵势变幻莫测。

传统的八阵都是采用锣,鼓来号令军队,但是根据魏军兵将的回忆,蜀军从始至终都没有传出鼓声和锣响,显然蜀汉的八阵要比流传下来的八阵精细许多。这无形中又是增加了破阵的难度,蜀汉通过什么传递军令,只有蜀人自己知道。魏人摸不到头绪,再次交手也是一样被蜀军玩弄。

杀手锏并非只有八阵,还有投石车与诸葛连弩。两者都是马钧的发明和改造,其威力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惊人了。几万大军被铺天盖地的石块一砸,瞬间便土崩瓦解,作鸟兽散,让人难以应对。

这一点上又和裴秀有所牵扯,当年裴秀前去拜访马钧,把马钧辩驳的哑口无言而回。现在这哑口无言的家伙竟是造出如此威力的兵器,让裴秀忍不住汗颜。早几年想到这一点,今日苦恼的便是蜀汉与东吴了。

弘农太守傅玄是当年裴秀与马钧辩论的见证者,又屡次向朝廷推荐马钧,希望马钧的才能可以为国家所用。只是历代当权者都将马钧的才华视为玩物,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才有了刘禅派人掠人的事情。

偌大个魏国,还找不出与马钧比肩的巧手不成?司马昭便派人传令各地,征召巧手工匠制作军械。

过了些时日,弘农的军民总算是定下了心,长安的蜀军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这点倒是在司马昭等人的预料之中,毕竟四五个月的长期作战,又夺下了雍凉二州,这都需要消化消化。

许昌,洛阳,河北各郡的军队陆续向弘农进发,随之而来的还有司马炎派来的使者杜预。

长安的失守意味着蜀汉凭空增加了两个州的土地,天下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在崛起的蜀汉,丧失西部土地的曹魏成了天下的焦点,而江东则处于最为尴尬的境地。

进难以攻取魏地,退又无法坐视蜀汉一家独大,这等处境让人倍感无力,无奈。朝中的建议很是清楚,利用蜀汉休整期间,巩固弘农,洛阳以及新野,宛城,两淮等各处要地的守御。同时要联系吴人,吴人如何在这时代变革之时自处。

若是可以拉拢东吴站在自己这边,那么蜀汉便不足为惧了。蜀汉国力迅速的膨胀让人侧目以待,但不带表蜀汉的国力已经可以与魏国相提并论。魏国可以同时承受吴,蜀两国的夹击,保持多线作战而兵力足够使用。

蜀汉可以么?

攻与守是不同的概念,二打一和一抵二更是天壤之别!

东吴一贯自恃与蜀汉并驾齐驱,甚至凌驾于蜀汉之上。如今被蜀汉远远的甩开了几条街,一个寿春折兵五万都没能拿下,蜀军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雍凉乃至三辅。

江东群英的自尊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落差感想必也是十分巨大。这个时候去游说东吴,至少有五成的几率可以使吴人背盟反蜀!

就算游说失败,吴蜀之间也会因此产生隔阂,而魏国则是得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

等到刘禅第二次宴请长安城的士族宿老时,双方依旧是谈不妥。说是谈不妥,其实什么都没有谈,刘禅没有明确出这些盘根错节世家的权责,宿老们也不想提及蜀汉法制在本地的实施。

三颗人头没有震慑住这些老而成精的士族首领,反而刺激这些人放手一搏。争的无非是利益二字,而赌的便是蜀汉想稳定雍凉,三辅之地,便要依靠这些世家的力量。

这里可不是东西两川,被刘氏父子经营了几十年,稳固的不得了。蜀汉若想继续东进讨伐魏国,后方的大本营便是雍凉二州以及三辅之地。前方鏖战之时,后方失火,那将是万劫不复的遭遇。

川中不少人都是三辅的后代,与当地的世家多多少少还能攀上些关系。因此东西两川的世家豪族是何等的境遇,这些宿老们都是知晓的。

自家的奴仆佃户都要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何等的损失?今天振臂一呼各家能凑出数万家仆,若是从了蜀汉的政策,将来岂不是任人宰割?

刘禅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三辅的世家使用武力,这就是众人的倚仗,也是想和刘禅耗下去的缘由。你不说我也不说,终究不会烂在肚子里,可利益就截然不同了。

于是众人欢饮而散,刘禅又厚赏了前来赴宴的宿老们,此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不过是试探这些人的态度罢了,眼下有比这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事儿。

关于雍凉二州,刘禅与姜维早就勾画好了蓝图,现在正是付诸实践的时机。雍凉境内的汉人并不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出力好少数民族的关系,将其改造成为第二个南中。

从羌,氐等各族群中补充人力,物力,使其忠心于汉,为自己所用,这是当务之急。五个月征伐的消耗让蜀汉刚有富裕的国库又要见了底儿,并不是财力不足,而是粮食不足。

山路崎岖难行,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都有所改善,这是支持蜀汉十几万人连续作战五个月的根本,但不足以解决粮食储量的问题。战争和运输本身就是极为消耗粮草辎重的,蜀汉解决的一些问题不过是相对于以往做了改善,本质上粮食不会因此就变得多的吃不完。

屯田耕种都是发展农业的好办法,只是都需要时间。在南方各国交易的货品种也有粮食,但数量十分有限。这个时代农耕在任何国家都是问题,有余粮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换钱,这是救命的根本。

南方各国中愿意和蜀汉交易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这些人家能搜罗到了粮食也是很客观的,拿到国内来供应十几万大军却是不够。再加上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控制,所以得到的粮食实在是有限。

不过少数民族的手中却是有许多粮食,姜维之前数次北伐都是依靠各个族群支援粮食的。所以处理好少数民族与汉族乃至蜀汉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需要军力也需要政治力量。

大量的商业物资由汉中运送到了雍,凉二州。交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