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红五军团传奇> 一、年轻的政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年轻的政委(1 / 3)

起义部队当晚在澎湃县苏维埃政府固厚村住宿。第二天一大早,部队在村头一个空阔的打谷场上集合,没有讲台,只在中间放了一张大方桌。刘伯坚站在桌上庄严宣布:“我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革军委,热烈欢迎原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光荣起义,参加红军!你们的起义是在国民党对共产党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之际,在艰难的时刻毅然站到了共产党和人民方面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你们的行动也向全国人民宣告,我们红军是积极抗日的队伍。这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国民党军队里有血性、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官兵们的愿望。同时,你们向他们指出了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因此,你们起义这一壮举将流芳百世!我相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将永远记载你们光辉的一页!”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广大官兵眼噙着激动的泪水,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刘伯坚深深地感受到,这掌声代表着二十六路军全体官兵们的肺腑之情。因此他一直等待着,兴奋地扫视着全场。

许久,掌声才渐渐平息下来。随后他又讲道:“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革军委决定,授予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下辖第十三军、十四军、十五军。任命季振同为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下辖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赵博生为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下辖第四十师,第四十一师。黄中岳为第十五军军长,下辖第四十三师,第四十四师。希望同志们紧密团结起来,高举革命的红旗,为解放全中国,为几万万被压迫的工农群众,为中国的真正独立和统一,英勇奋斗!”

话音刚落,起义官兵再次兴奋的欢呼起来,掌声、口号声响彻大地。

经几日行军,红五军团陆续开到瑞金附近。红十三军进驻秋溪,红十四军进驻沿坝,红十五军和军团部驻九堡地区。部队驻扎下来,即开始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进行整训。

在起义部队到来之前,中革军委就专门为此召开了会议,作出了对这次整训工作的几点指示:

(一)建立政治工作和政治委员制度,确立共产党的领导。中革军委在红1军团、红3军团等部队中抽选大批干部到红5军团工作。他们分别是:肖劲光、刘伯坚、陈伯钧、张南生、张际春、何长工、程子华、唐天际、赖传珠、宋任穷、邝朱权、刘型、李翔吾、高白立、余化民、王紫凤、李山关、谢良、袁子钦、王采水、刘绍文、钱益民、黄子云、曹家庆、姜启化等。

(二)建立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实行官兵平等,不准打骂士兵,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协助行政领导管理部队。

(三)组织政治学习,进行阶级教育。

组织上任命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肖劲光,是一位极富传奇的我党早期军事领导干部。早在1921年,他就同任弼时、刘少奇等人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即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在实践摸索中,他清楚的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要抓军事,抓武装斗争。于是毅然第二次赴苏,进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钻研军事理论。1930年回国后,肖劲光被派赴中央苏区,任中央军事学校校长。

接到调令,肖劲光着实感到有些意外。他找到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王稼祥看出他有顾虑,便笑着问道:“怎么啦?肖劲光同志,对这次调动不满意是吗?”肖劲光说:“我觉得担子很重,对西北军的情况又不熟悉,要带好这17000余人的起义部队,我心里实在没底,再说,我是搞军事的……”

王稼祥没等肖劲光说完,即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你是中央军事学校的校长,22岁就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的中将师党代表,还去苏联两次学过军事,军政双全,资历不浅呀!”说完拍了拍肖劲光的肩头:“组织上考虑过的,不要有顾虑,快去上任吧!”肖劲光淡淡一笑又说道:“刘伯坚同志以前在西北军工作过,在那里的威信很高,影响也大,他应该比我更适合当政治委员呀!”

“呵呵,刘伯坚同志已经上任了,五军团的政治部主任,你的搭挡。”王稼祥笑着说。

既然组织上已决定了,肖劲光也就再无二话。第二天,肖劲光带着从红军中精心选拔的各级政工干部们来到红五军团。五军团在军团部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大会上刘伯坚首先介绍了政治委员肖劲光。肖劲光走到台前,先向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代表全体政工干部发言:“同志们!”台下立即传来一片夹杂着笑声的议论:

“嘿哟!别看他一脸大胡子,其实好年轻呀。”

“他和咱季总指挥一般高大,好威风啊……”

“听说他在苏联留学过,学问可大呢,刘主任都要让他三分!”

“听说这个人很凶,从来不笑,动不动爱用眼睛盯人,目光像刀子,简直不得了。”

……

肖劲光听着台下的议论声笑了,又继续讲道;“同志们,我这样称呼大家,是因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同志了。”

台下顿时爆发出浪潮般的掌声。

“党中央派我们来红五军团工作,我希望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这支队伍建设成铁的红军。有些同志初来乍到,可能有些地方还不习惯,我相信大家很快会习惯的。红军中讲求民主,大家有什么疑问,尽管提,我们解决不了的可以报告中央……”

肖劲光的一席话,使五军团将士紧张的心情松驰了一大半,但这仅仅是个开头。

几天以后,各种压力和矛盾纷至而来。首先,一部分在基层做政治工作的干部们纷纷找到肖劲光发牢骚。这其中有反映下级军官任意打骂士兵的;有反映部分军官军阀习气甚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