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玄幻小说>大唐双龙传> 第一章 噩梦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噩梦开始(2 / 3)

少主更不会容我落在外人手上,索性给小人一个痛快吧!;呀!

一声闷哼,声音倏止,似乎是曹应龙被弄昏过去,接着安隆道:"他这番话听来全无半点破绽可寻,你相信吗?"杨虚彦冷笑道:"以寇仲和徐子陵的行事作风,怎会为财宝不惜与飞马牧场反目。这叛徒定是出卖我们的秘密以换命。此事非常严重,幸好我闻得风声后,立即邀青漩到成都来碰面,徐子陵纵使到幽林小谷去,只有扑个空。

外边窃听的徐子陵心中一檩,才知石青漩现身成都,竟是为赴杨虚彦之约,幸好给自己误打误撞听到。

奇怪的是安隆乃这里的地头虫,为何竟不知自己已抵成都。旋又释然,因为除杨虚彦外,安隆和他的手下都不认识自己。

但杨安两人又怎知他徐子陵来四川呢?该是长江联内有他们的线眼,亦因此可及时把曹应龙擒回来。

安隆压低声音道:"虚彦有多少成把握可令石青漩上当?

杨虚彦平静答道:"十成把握。因为自懂人事后,她只见过师尊一脸,那时她不过十岁。

徐子陵心头剧震,把握到杨虚彦玩的是甚么把戏,石青漩虽冰雪聪明,说不定亦会中杨虚彦的奸计。

安隆叹道:"当时石大哥若狠得下心一掌把她了结,那他便到达不动情的至境,不死印法更可功行圆满,岂知那么一着之差,唉!

杨虚彦冷冷道:"师长有事,弟子服其劳。但此事却千万不可让师尊晓得。

所以必须先从这叛徒囗中查清楚他究竟透露多少秘密给徐子陵知得。必要时我们还须改变计划,又或先把徐子陵杀死,否则你和我均休想活命。

徐子陵整个人轻松下来。虽说如若两人分头行事去对付石青漩和曹应龙,教他如何分身?不过现在至少石青漩那边尚未是十万火急,假若能救走曹应龙,已可令两人心有顾忌,不敢对石青漩轻举妄动。

同时也感受到杨虚彦和安隆对石之轩的恐惧,从而推测出石之轩这天生邪人的可怕。不过石之轩对石青漩显然不能泯灭其父女之情。安隆若无其事的道:"放心吧!以他目前的功力,只要我施出离魂功法,保证他没有半丝秘密能隐藏,个半时辰后,在南市我的老铺碰头巴。

杨虚彦答应道:"一言为定,让小侄为隆老开路。

外面的徐子陵知他出来在即,忙飞身避往远处去。

寇仲倏地扎醒过来,头痛欲裂,喉咙乾涸,浑身冷汗。

刚才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见自己来到一个明如白昼、灯火辉煌得异乎寻常的巨大厅堂,一队乐师像着了魔似的拚命吹奏,却没有发出丝毫乐声;他们似男非男,似女非女,到看清楚点时,发觉他们满脸都是深刻的皱纹,个个行将就木的样子。

在这座仿似隋炀帝杨广遇弑身亡那座可容数百人的宫殿内,聚满宾客,分成一组组的查鬲声喧哗谈笑,看清楚点,赫然竟是李世民、突利、伏骞、王世充、李密、萧铣、香玉山等等认识的人,均对他视如不见,迳自饮酒作乐。

忽地有人在他耳旁笑道:"你终於来了!

寇仲别头瞧去,竟然是李秀宁,想说话,只是发不出任何声音。李秀宁旋又变作宋玉致,以怨恨的目光紧紧盯着他。

他想往她扑过去,景物又变,厅堂变作千军万马的战场,人人拚死厮杀,他和战友正处於下风,正亡命逃走。身边的人似是宣永、陈长林、徐子陵等,一个接一个溅血掉往马下。

他想拔出井中月,井中月却只剩下半截,然后醒过来,不住喘气。

月色洒遍窗台和院子,秋蝉的呜叫方兴未已,还隐隐听到院墙外不远处从树林中流过来溪水淙淙的流动声音。头痛逐渐消减,寇仲在榻子坐起身来,才发觉手上正拿着李秀宁经商秀徇转给他仍未启封的书信。禁不住摇头苦笑,把信收在包裹鲁妙子遗着的防水布内,贴身藏好。

正要起来,洛其飞匆勿赶来道:"刚接到消息,杜伏威的轻骑兵渡过长江,向沈纶的营地推进,我们必须立刻起程。请少帅定夺。

想起刚才的噩梦,寇仲珍而重之取出压在枕底的井中月,点头道:"我们立即动程。

只待半晌,徐子陵立知不妙,皆因杨虚彦并没有如他所料出来巡察。

徐子陵腾身斜掠,两个起落驾轻就熟的回到适才窃听的位置,果然不出所料,屋内已是空无一人。

徐子陵扑上瓦顶,纵目四顾。

对方若是从秘道离开,出囗该是附近十多间空房屋的其中之一,不可能在很远的地方,而出囗的房舍当备有车马,以方便把曹应龙运离"险境",好让安隆安心施展邪术。

念头才起,一辆马车从南方数百步外一所房子的院门开出,蹄声踏踏的跑到街上,望东而行。

徐子陵连忙伏下,定神观看。

两道人影同时从那院落跃起,正是安隆和杨虚彦两人,都是迅如鬼魅,分别落到左右房舍瓦面处,然后消失到暗影里,如若有人跟踪马车,定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徐子陵心中冷笑,认清楚马车的式样,这才回到地面,绕道往前拦截。

寇仲立在船尾,江风吹得衣衫猎猎作响,他却像尊石像般纹风不动。若让李世民得到巴蜀,那他势将成另一个秦始皇嬴政,重现大秦在战国未期的形势,既有关中淆函之险,西北的兵马,关中的富足和巴蜀的铜铁,天下谁还能与其争锋?这令杨公宝藏变得更为重要。

自己真是粗心大意,竟一直没想过巴蜀的战略意义,唉!早知道些又如何,他寇仲又有甚么办法。

惟有寄望"武林判官"解晖是个野心家,并不甘心臣服於李阀,又或宋家的影响力能令解晖保持中立,或是采取观望态度。

不过若师妃暄亲自出马,李阀成功的机会实是非常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