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七十章 外交(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章 外交(2)(1 / 2)

高泰明看了看自己面前那只,做工精良的碧玉宝盏。然后又看了看,端坐在那凉亭上,居高临下看着他的小皇帝。他不大确定对方的真实态度,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外臣斗胆,请陛下告之,大宋需要翡翠几何?”赵煦笑起来:“这做生意嘛,当然是越多越好。”说到这里,赵煦微微昂起头,无比自信,也无比骄傲的说道:“我大宋富有四海,朕的财帛,数之不尽!”活脱脱一副人傻钱多的狗大户形象。这就让高泰明有些搞不清楚了。这宋庭的小皇帝,到底要做什么?他有何意图?不过有一点,高泰明无比确信——这就是宋庭的富裕,此事天下皆知。不夸张的说,大宋这个巨人身上拔一根毫毛,都够大理国上下享用好几年的了。所以,若宋庭真的只是想要翡翠,那宋庭确实是有这个胃口,可以包圆了大理、蒲甘的所有翡翠。于是,他试探着道:“外臣斗胆,不知陛下,愿赐下国多少财帛以购这翡翠?”赵煦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眯起眼睛来。“高卿且起来说话!”连声音都变得无比亲热起来。高泰明有些不明所以,但他还是巍颤颤的站起身来。然后,他就听到了小皇帝的声音:“冯景,给高爱卿赐座、赐茶。”“诺!”便有着人,搬来一条椅子放到他身后,又奉来一盏煮好的茶汤。“高卿且先喝茶。”赵煦摩挲着小手:“这是今年建州的北苑茶园新出的御茶,香味浓郁,味道醇厚,非一般人可以尝到。”高泰明那里有喝茶的心思?端起茶盏,只随意的抿了一口,就放了下来。赵煦见着,微笑着道:“方才高卿提及价格一事,此事,朕会着有司,与卿好好商谈,定不会让卿以及大理失望。”谈价这种事情,自然是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赵煦是皇帝,皇帝要做的是掌舵。从战略上确定大方向,然后想方设法,引导一个部门或者整个国家,向这个方向发展。其他事情,就不是他该管,或者说可以管的了的。高泰明楞了一下,旋即便听着赵煦道:“朕想和高卿谈的是,如何交割。”高泰明抬起头来。“高卿听说过,如今宋辽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式吗?”高泰明点点头,宋辽交子贸易,是他这次来到汴京打探到的最震撼的情报。宋庭将本该支付给辽人的岁币,作为准备金,发行交子。于是,像变魔术一样,凭空变出来三百万贯的交子。两国贸易,因此激增。此事,让好多人都心动。毕竟,这宋庭的羊毛,谁不想薅呢?难不成?高泰明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旋即他的亢奋被理智压抑下去。大理,小国而已,何德何能,配和辽国一样,享受这样的待遇?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大国礼下小国,还开出看似无比优厚的条件。对小国来说,这极有可能,不是幸运,而是灾难。最典型的例子——假道伐虢!晋国君臣,以宝马、美玉贿赂虞国借道伐虢。结果回程的时候,顺手将虞国灭了。送出去的宝马、美玉,再次回到晋国手中。大理虽然偏居一隅,但高泰明作为下一代高家继承人,自是熟读史书的。但他也没有当面拒绝的胆子,只能小心翼翼的道:“陛下之意是?”“朕打算借鉴宋辽交子贸易的制度……”宋辽今年的交子贸易额,如今已经差不多全部完成了。是的,短短数月之间,辽人三来汴京。每次都是大手笔的采购到耶律琚这次来,提出的订单,就已经将今年的交子额度全部花光了。辽人的贪婪和穷奢极欲,让人赞叹。其中的腐败,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但不管怎么说,宋辽交子贸易,为市场提供了三百万贯的金融润滑。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宋辽的经济贸易往来水平。做到了大宋满意,辽人开心。双赢!所以,赵煦已经可以开始尝试,扩大交子的发行量了。靠着一个辽国,交子的发行空间还是有限。但赵煦又不想给西夏,就只能想方设法的拓展新的市场了。大理就不错。以现在来说滇马就是一种大宋很需要的资源。可是通过茶马贸易,一来很繁琐,二来贸易规模始终受限。一年撑死也就几千匹滇马的贸易量,实在无法满足大宋的胃口。必须,找到新的市场痛点,直击用户核心需求,打通关键节点,塑造全新生态。只是,看着高泰明的神色,赵煦也反应过来了。于是,他轻声道:“卿不必担心,朕给大理国的是一个基于交子贸易的选择。”“大理国可以选择在每次贸易结束后,运回铜钱、丝绸、茶叶……”“也可以选择,将之折算成铜钱,朕会命有司,专门为大理印制一种大理交子。”“贵国商贾,持此交子,则可以在大宋榷市之中,采购所需的商品。”这就又是在薅现代那个已经解体的国家的羊毛了。一个原始的简易版本的经互会的特色卢布记账制度。所有交易,都只会发生在指定榷市之中。两国贸易也是在榷市结算。当然,这只是为了让大理放心的手段。等他们适应了之后,就可以趁势推出可以自由流通的交子。这样,大宋的交子,就可以进入大理。然后,发生的故事,就无需赘言了。高泰明咽了咽口水,明显动心了。因为这个协议或者说条约,对高氏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为,如此一来,高氏就有机会和可能,主导与宋庭的贸易。甚至利用这个权力,反过来,胁迫国中的反对势力。只是……高泰明心中还是有些担心和犹豫的。这个时候,赵煦在天平上放下了一块足以让他不顾任何危险的砝码。“若此事能成,朕会命有司,在大宋遴选高僧,前往大理传法。”“同时,朕还可以接受一部分大理僧侣,入朝求法、学法。”大理国,以佛教为国教。僧人的地位极为崇高,段氏国王,历代都有出家的。然而,大理国僧人的水平,却只能说一言难尽!在宗教领域,他们现在既无法对抗蒲甘的小乘佛教,也对抗不了高原的乌斯藏正在兴起的红教、噶当派。所以,只能缩起头来当乌龟。但若可以从大宋,延请高僧来到大理传法、弘法。并以高氏的名义,来资助这些高僧在大理的活动。那么高氏在国中的地位,岂不是……更重要的,还是可以向大宋派遣僧人求法、学法。这就真的拿捏住了高泰明。因为,这意味着,高家不仅仅可以得到来自大宋高僧的支援。同时,也具备了自己造血的能力。在大理国这样崇佛的小国,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