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西南忠孝之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西南忠孝之家(1 / 3)

第二天,赵煦在紫宸殿中,继续接见来朝的各国使者。先是于阗国使者入朝。这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打着于阗使者名义的黑汗王朝的使团。有时候甚至会有回鹘商贾冒充于阗国的人,来汴京骗吃骗喝。大宋朝廷其实对此心知肚明,但假装他们是于阗人。一直亏本赚吆喝,但这些狡猾的家伙,却逮着大宋这头羊往死里薅。熙宁十年的时候,有个于阗使团来朝,一次就带了三万多斤乳香进京——你们这是来朝贡的,还是来做买卖的啊?于是,赵煦的父皇下诏:自今于阗国入贡,唯赍国王表及方物听赴阙,毋过五十人,驴马头口准此。余物解发,止令熙州、秦州安泊,差人主管卖买。你们来骗吃骗喝,最起码也盖上于阗国的那个大唐赐的金印,给我们一个念想啊。自那以后,于阗贡使就变得规律起来,五年才会来一次,虽然依旧是来骗吃骗喝做买卖的。但最起码,会拿出盖着大唐所赐金印的国书过来。今年正月的时候,于阗本已入朝。按照一般规律,他们下次入朝该是元佑五年。但,因为熙河那边最近动作比较大,加上溪巴温、温溪心倒向大宋,使得商路变得安全起来。所以,黑汗人就屁颠屁颠的又来进货,顺便看看看看这东边的情况。赵煦对于阗暂时没什么想法——太远了。所以,只坐着受了使者的礼,便算应付了。于阗之后,就是西南五姓蕃的贡使。所谓五姓蕃,龙、罗、张、石、方等土司首领。他们都受大宋册封,也有着官爵。其控制区域大抵在现代的贵州省,大宋对这些人,也就是有个宣称而已。不过……赵煦在五姓蕃的使者入殿叩拜的时候,想起了田仕儒。“却是得将田家这块招牌立好才行!”赵佶那个混小子,虽然荒唐,但有一个事情他做的很对!思州田家在其统治时期,被特意扶持、拉拢,树立为典型。田氏土司,于是成为赵官家们最忠诚的土司——没有之一。田氏土司甚至是南宋在陆地上抵抗到最后的武装。于是,竟因此打出了自己的统战价值,南宋灭亡后,田氏土司降元,为元朝封为思州宣抚使,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田氏土司的历史价值还不止于此。他们是黔州第一个建立书院的土司家族——銮塘书院。同时贵州省第一部地方图志《思州图经》,也是田氏土司主持编修的。不夸张的说,后来明朝的统治能深入贵州、重庆山区,田氏土司们的开荒和示范影响,功不可没。于是,赵煦在心中,想好了对田士儒的封赏了。除了原本已经定下来的封赏——田士儒升皇城使遥领荣州刺史,进封思州开国候,勋转左护军,知思州军州事。赵煦还打算给一个恩典,命太学、武学、算学各录田氏子弟一人,加强田氏土司的文化水平。未来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从田氏宗族之中,选择几个适龄女子入京,或入宫为美人,或配与宗室。联姻,始终是封建王朝最好的统战策略。就是自己可能要辛苦一点了。心里面胡乱的想着,五姓蕃的贡使们就已经退下去了。“外臣大理进奉使臣泰明,拜谒大宋皇帝陛下,恭祝皇帝陛下万福无恙!”一个三十来岁,戴着裹巾,穿着白色绸缎的男子,在押班的礼部官员带领下来到殿上,恭恭敬敬的行礼、拜手,他的正韵带着浓厚的西南口音,但能听懂。赵煦听着,猛地抬头,拿起了案几上同文馆那边送来的国书。直接看向这次来使的正使头衔和名字。大理国幕爽、鄯阐候、进奉使臣高泰明。赵煦的眼睛眯起来。“高泰明?”“一个高家人?”这就有意思了啊!赵煦在现代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大理国,只大略的知道,现在的大理的格局大抵类似后来日本幕府时代。所谓国王,只是个傀儡,高家人不开心了,随时可以命其出家,换一个人来当。真正话事人是高家!而高家的老巢,大抵就在后来云南省的昆明市。昆明现在应该叫啥来着?赵煦想了起来——鄯阐啊!所以,这是大理国真正的话事人来了?赵煦于是认真起来。他最初在现代醒来的时候,有个舍友就是昆明的。赵煦记得,那个舍友和他吹牛逼的时候,说过昆明自古就是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地的精神首都。好多缅甸、老挝、柬埔寨的有钱人,哪怕到了现代,也热衷于把子女送到昆明读书。昆明的古称鄯阐还就是那个舍友科普的。赵煦于是露出一个自认为友善的微笑,今天第一次开口问了起来:“高卿,贵主可无恙?”殿上的高泰明却露出了一个略带尴尬的表情,过了好久才弱弱的拜道:“奏知大宋皇帝陛下,外臣国主一向安好。”确实很好!好到他们父子打算让其出家,去寺庙里给大理国百姓念经祈福。所以,他这次专门跑来汴京,其实是来看看风向的。主要是,宋国南征,打的太厉害、太顺利了。根据很多和宋朝贸易的商人报告,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荡平了交趾北方。甚至还立起了京观!高家当然有点慌,所以,派他过来瞧一瞧,以便打探风声。没办法,他和他爹废了上明帝那个神经病,强迫其出家后,立了现在的这个傀儡段正明。看上去大理国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可问题是经过上明帝那个神经病的一阵骚操作后。高家人的心态有些崩了。特别是高泰明和他爹,实在是有些绷不住。他们父子自认为对于段家,已经足够‘忠诚’了。当年,杨义贞政变,弑杀国君。是他们父子出兵,替段家诛灭了叛贼,恢复了江山。但扶持起来的上明帝,却总是在宫里面疑神疑鬼,总觉得高家要害他。于是秘密联络外地实力派和国内的贵族,想要叫外镇诸侯兵马入羊苴咩城。碰到这么一个神经病,高氏人麻了。高泰明和他爹高升泰,这两年一直在琢磨着——要不,干脆自家取段氏而代之算了!省的段家再出神经病!于是,一直在积极谋划、准备。可问题是其他地方实力派,觉得段氏当国挺好的,你们高家凭什么取代?若将来高氏代段,这些人勾结宋庭,一起对高家发难,那就不好玩了。高泰明是读过中原的书的。他可太清楚,一旦他家的所作所为,为中原皇帝知道,那必然是勃然大怒的——以臣篡君,以下逼上。这就是最好的出兵理由和借口。而宋军这次南征听说不过调动了五千人南下而已。就这么点兵马,就扫荡了整个交趾北方,斩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