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2 / 2)

“如今只招募到了两千多人……”“不够啊!”“朕得想个法子,将这些人全部吸收进大宋的体制。”赵煦能理解,在外海岛屿活跃的那些‘外越人’的心思。无非是陈睦的官职太小,他们担心说话不算数。同时,也是政策风险太大——万一朝廷朝令夕改,怎么办?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不少自由惯了\/身负命案的海盗头目,害怕上岸后被追究责任。“等蔡确福建任满,可以让其将他的天赋带去明州……”“以浙江路观察使,出判明州,兼提举明州市舶司、都大海运大使……”蔡确是宰相。宰相说话的份量,应该足够了。这样,大部分‘外越人’都会乖乖上岸,为赵煦的大业发光发热。至于剩下的人?自也不能浪费!他们也该有为了‘大宋再次伟大’而奉献自身聪明才智和血肉的觉悟。“无非招安!”在其他王朝,造反、暴动这种事情,别说沾上了。碰一下都可能被官军杀全家。但在大宋不会!杀人放火受招安,一直是大宋绿林好汉的出路。《水浒传》的宋江和大多数好汉,为什么心心念念,就是要跪舔赵官家?原因就在于,之前历代赵官家们信誉良好。对于肯受招安的人,从来都是怀柔安抚。不止给出路,给高官厚禄。还给他们为大宋建功立业的机会。比如说,现在在泾原路的老将,同时也是阵斩了党项太尉、监军仁多零丁的彭孙,就是在福建受招安的山贼头子。如今,这个昔年的山贼头子,已官拜泾原路兵马都监,武臣阶升到了四方馆使,并以四方馆使,遥领忠州刺史。等到他致仕,绝对可以拜正任防御使。他若在朝中有人,操作一下,拜正任节度也是有机会的。毕竟,他战功很高——静边寨一战,阵斩仁多零丁,打破西贼主力。所以,赵煦相信,只要他这边愿意招安,给那些海盗头子赦免,并授给官职。那么,这些只想着赚钱的海盗,肯定会归附大宋,并给他的航海大业,鞠躬尽瘁的。就像这些人的后辈——那些在元代,给蒙古人海运,甚至组织舰队,跟着蒙古人一起远征日本的海盗们一样。赵煦甚至想留下一批海盗,学带英给这些人发私掠证,让他们去抢别人。只要这些人肯纳税!甚至,赵煦还可以给他们一个政策——抢够了以后,允许他们拿钱买一个爵位。国公不可能。但开国男、开国伯、开国侯还是可以商量一下的。至于这些人会不会给赵煦面子?答案是肯定的!外越人,自古就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更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这就是方国珍,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的原因。同时也是明末的郑芝龙会投降鞑清的原因。中国的海盗不同于西方的海盗。中国的海盗,只是一群活不下去去海上冒险求生的可怜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想落叶归根,更想衣锦还乡。他们不会也不敢对抗官府。只要官府释放出一点善意,他们就会和舔狗一样,立刻回头。……赵煦在福宁殿东合,看着陈睦的实封状时。遥远的明州外海,被称为昌国县的群岛上。一艘艘渔船,陆陆续续的入港。港口码头上,许多穿着青衣的百姓,翘首看向那些归来的渔船。“郎君们平安回来了!”妇女们高兴不已的带着孩子们,在码头欢呼起来。而带着铜钱的商贾,则已经招呼着伙计们,为接下来的鲜鱼收购做好准备了。渔船一艘艘靠岸。满仓满仓的鲜鱼,被船上的渔民,一匡匡的送到岸上。旋即就被在码头上的商贾,当场收购,立刻送去在岛上开辟出来的晾晒场晒制。宋武站在码头一角,静静的看着这个场景。在他身边,一个裹着青巾的文人模样的男子,轻声说道:“大头领看到了吧?”“如今官家圣明,知我等海民艰辛,故命陈明府来我明州,推行德政,授给士绅诸般官船之术,并借官钱与民……”“除此之外,官家还命陈明府,广招大头领这样的海上豪杰……”“只要愿意归附的,一切从前罪行,全部赦免,不再追究!”“同时,还授给官职!”“上个月,岱山那边的曹头领,就带着两百人至明州受招安……”“陈明府大喜,当场授给曹头领昌国县巡检副使一职……”“听说,陈明府还已经上书官家,请求在昌国等地,设置水师,编成禁军……”“此事若成,曹头领就可能成为真正的官军了。”“未来便是做个提辖,乃至于当一路兵马都监,都是有机会的。”“光宗耀祖,指日可待啊。”“宋头领麾下有大小船舶百余,乃是这明州外海响当当的人物……若归顺官府,接受招安……”“依我之见,别说是小小的巡检副使了,陈明府大喜之下,授给县尉,乃至于本州提辖的官职也不是不可能!”“等朝廷旨意下来了真的编练一支禁军水师,宋头领当个指挥使,还不是轻轻松松?”宋武听着,明显意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