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1 / 4)

高遵惠拿着一个锦囊,舔了舔舌头。“果然还是得跟着官家才能赚钱!”他认真的说道。他现在是越来越崇慕在汴京的官家了。论赚钱,官家是真的有那么一点圣人的味道了。文官们总喜欢说什么:天不生孔子,文道万古如长夜。但,在高遵惠看来。天不生官家,万古商道如长夜!看看官家给他的这些锦囊吧!到广西拆开一个,出发,前往归化州、顺安州,借助侬家的人力物力,帮他种甘蔗。于是,他高某人就花了不到两千贯的成本,在归化州、顺安州的荒地,种下了两千亩以上的甘蔗!一亩地的种植成本,还不到一贯钱,就这还包含了甘蔗苗的运输成本在里面!并且,这些地,侬家人表示——怎么是我们的呢?明明就是国舅您的啊!您看,这地契上写的是国舅您的名字呢!高遵惠还在恍惚中,就被塞过来好几个娇滴滴的小娘子。虽然这侗溪人家的小娘子,不会唱小曲,不会弹琴,更不会和李师师一样,在他耳畔不断喊:官人我要。可她们会跳舞啊还会唱山歌啊!最要命的是,她们的腰臀真的有力气!这是完全不同于汴京瓦子的船新体验,在归化州的日子,高遵惠几乎是夜夜笙歌,连魂魄都差点留在了那些小娘子的肚皮下。而在高遵惠沉迷温柔乡的时候,侬家人拿着他剩下的甘蔗苗,又哐哐哐的种了两三千亩。也是到现在,高遵惠才明白原因——对侬家这样的土官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了。在理论上,土司治下的侗民,土司本人都可以无偿征发,因为他们的一切都属于土司。让干嘛就干嘛的那种。而他高遵惠开出的价码,实在是太让人动心了。种上甘蔗后,到收获一亩地就有一两贯呢!对这些侬家来说,这是泼天的富贵啊!至于会不会砸在手里面?谁担心这种事情呢?这可是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的买卖!对侬家人来说,即使只是为拍马屁,做做样子,也得种上这两千亩甘蔗田。想到这里,高遵惠嘴角溢出些笑容来。那又是什么时候打开的第二个锦囊呢?高遵惠记得清清楚楚,他是认认真真的按照着旨意,在完成了归化州、顺安州的甘蔗大业后,才打开的第二个锦囊。这是他作为外戚的自我修养——在我大宋,要当好外戚、勋贵,吃好这碗饭,不仅仅需要高度的自我定位,还需要有着一切行动听官家指挥的觉悟。那些自以为是,认不清自己定位的外戚、勋贵家族都已经被淘汰干净了。比如温成张皇后的外家,现在汴京城里还有谁鸟他们?再比如,前些时日,被编管地方的那几个家伙。要不是宫里面的太妃去两宫面前求情、说好话,搞不好连驸马郭献卿,据说差点就要去地方上冷静冷静了。这就是大宋对勋贵、外戚的手段。以磨勘为主,抽打为辅。拔掉刺头,去掉乖张,剩下的就是都是皇权的舔狗。作为高家人,高遵惠从小深受勋贵、外戚的自我修养教导。他可以贪,可以蠢,可以好色。但绝不会连吃饭的本事都忘掉。若是这样,高家必亡!所以,高遵惠的每一个步骤,都依着旨意来做,绝不逾越旨意。官家说了,什么时候才能拆锦囊,他就一定会等到那个时候再拆。想着那第二个锦囊。高遵惠嘴角的笑容,就更加压抑不住了。因为,这第二个锦囊上,依然很简单——配合章惇,雇佣南下青壮,渗透交趾北方各州,并以甘蔗为利,诱降彼辈!一开始,高遵惠是不信的。因为,甘蔗能榨糖,这在大宋是只有东南明州、苏州等地的蔗农才知道的事情。空口白牙的,谁会信?还诱降?高遵惠当时感觉,他雇佣的那些青壮,大抵会要死在交趾了。然而……高遵惠怎么都想不到,章惇至于使出了封官许愿加册封授爵,世袭罔替的绝招。一招就打在交趾各州土官和豪族的命门上。于是他雇佣的青壮,迅速渗透进去。各地土官、豪族,一听是大宋太皇太后亲叔叔的使者来谈合作的。一个个原地化身哈巴狗,只知道汪汪汪汪汪。再一听是来谈甘蔗种植的。土官、豪族们虽然不知道甘蔗是什么?但他们知道铜钱是什么?一听说种一亩甘蔗就可以卖一两贯钱。一个个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不是没有人怀疑过,但,大宋的太皇太后的亲叔叔都来求合作了。不答应,也不像话啊!土官、豪族们,纷纷应允,不过傻子都知道,他们未必会真的在自己的地盘,大规模种植甘蔗。随随便便种个两三百亩,意思意识就得了。然后……然后……随着章惇一个个落实他的承诺。一张张空名劄子,送出去。一个个土官,摇身一变,成为大宋天子册封的世袭飞骑尉、云骑尉、羽林校尉。土官、豪族们发现,大宋的许诺是真的。说给册封就册封,说授官就授官。于是,这些家伙一边敲锣打鼓,将章惇授给的授官状、封爵书以及官印,送到自家祠堂。一边开始真的组织起人手,在各自辖区,大量种植甘蔗。少则千来亩,多的五千余亩。从明州、苏州等地,源源不断运来的甘蔗扦苗,就这样被种到了交趾各州。为什么呢?这既是因为,他高遵惠被吕嘉问怂恿着亲自去了一趟北件。并在哪里,见了很多土官。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这个头衔,对那些连汴京城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土官来说,杀伤力委实有些大。同时,也是因为章惇的许诺,落到了实处!真的授官了、册封了!真的承认了他们了!基于这个原因,土官们对大宋的信任度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大家都愿意试一试。反正,就算最后种出来的甘蔗没有人要,他们也亏不了太多。无非是一点荒地,也无非是一些反正就在闲着的侗丁不值钱的劳动。可要是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最后真的拿着铜钱来买甘蔗了。那他们就赚大了。一亩一两贯铜钱?一千亩岂不是一两千贯了?而在这个时候,从后方源源不断运到前线的铜钱,点燃了这些土官们心中的火焰。当他们亲眼看到,从邕州源源不断运到前线的,那一车车的铜钱,也亲眼看到大宋的官员,拿着这些铜钱给禁军、土官们发赏。所有人都震惊!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一箱箱铜钱,被人打开,箱子里满满都是孔方兄。叮叮当当的铜钱,敲动的不仅仅是禁军将士们的心。也是土官们的心。于是,就这样,土官们再无犹豫,纷纷和他签了契书,约定好了甘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