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三十五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五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2 / 3)

是行尸走肉一般。两个爱女,一个嫁给了吴充之子吴安持,婚姻不幸,据说日日以泪洗脸。也就是小女儿嫁的还算好——嫁给了蔡京之弟蔡卞。夫妻感情和睦,多少能算是个慰籍。可那终究是别人家的妇人,而且远隔千山万水,十年也未必能回江宁探望一次父母。于是,王安石夫妇,就剩下了过继来的王棣,以及那个时不时就会发癫的小儿子王旁。“这……”章惇自然犹豫起来:“此去广西,山高路远,而且广西瘴疠……”“无妨的!”王安礼道:“况且,元泽就是因为自幼文弱多病,才不幸早亡……”“这也是家嫂的意思!”“士大夫该当游学,增长见识,知天地之大,晓四方之事……”章惇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促仪随某南下吧,某会尽力照顾好的!”他感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那可是恩相家的最后血脉啊!王安礼连忙道了一声谢。这个时候,王安石重新回到了宴席上。他看向正在和王安礼说话的章惇,问道:“子厚,在与和甫说什么呢?”章惇连忙答道:“回介甫相公,某与和甫正在谈促仪、致平的事情呢……”“看到他们的模样,某才知自己已经老朽了!”王安石呵呵的笑了笑,也看了看王棣、章援,说道:“是啊,你我皆已老朽了!”王棣、章援,自然是立刻起身,连称不敢。王安石见了,就摆手道:“尔等少年郎,自去少年郎之地,就不要在此,与我等老朽同处了!”王棣、章援,自然是拱手拜辞。看着那两个十七八岁得孩子,肩并肩的走出厢房。王安石也是笑了起来。然后他就对章惇道:“子厚啊,你我已有将近十载未见了吧?”章惇点点头。王安石笑着道:“今夜,你我当秉烛夜谈!”他看向王安礼:“和甫也留下来,吾等一起效古人秉烛而谈之雅事!”王安礼拱手应命。于是,这一夜,三个从熙宁时代走过来的重臣,在这江宁府的半山园下,秉烛而谈,最后同榻而睡。他们谈了很多事情。熙宁的往事,汴京如今的风貌。当然,还有宫中、朝中的那些事情。夜半时分,王安石从塌上坐起来。然后,他举着一根蜡烛,点燃烛光,看向在塌上和衣而睡的章惇、王安礼。接着他推开房门,披上裘衣,走在早春时节的回廊上。他的妻子吴氏的身影,从另一侧出现。“就知道獾郎肯定睡不着……”吴氏走到他身边,替他将衣服穿好,体贴的说道。“促仪会跟着章子厚一起南下……”吴氏说道。“恩!”王安石点头。“淑娘昨日写了家信回来……”吴氏又道:“说是会带着小娘和丈夫一起来江宁,看看伱我!”王安石终于露出笑容来:“淑娘前年才生了小娘吧?”吴氏点点头。“那老夫就可以抱抱曾外孙女了!”“她肯定很漂亮,也定然和她母亲一样乖巧!”只是……“吕安中,不是应该在京城,服侍乃父吗?”王安石问道。“听说,吕望之这次因为市易法等被弹劾了……已经被罢官……”“可能会贬南方州郡……”王安石哦了一声。对吕嘉问被贬,他其实早有预料。在市易法被罢的那一天,吕嘉问就该被贬了。吕嘉问能撑到现在才被罢官……王安石心里面明白,恐怕是哪位少主刻意保护的原因。于是,他问道:“知道吕望之会被贬何地?”“好像是广西……”“淑娘在信中说,似乎是什么提举都大右江安抚使……”王安石的瞳孔猛然放大。然后,他就笑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章惇今天和他说的那些事情……吕希哲、陆佃、蔡卞等人给他写的信上提及的事情……特别是吕希哲转达的吕公着的嘱托。吕嘉问在这个时候被贬广西,还是一个新发明的差遣。章惇、狄咏、高遵惠、吕嘉问……执政、武臣、外戚、酷吏,几乎凑齐了一套完美的班子。无论做事、施恩、率兵作战都有人。就连唱红脸、唱白脸的人都找齐了。只要这些人不内讧,不和熙宁南征那样,将帅不合。王安石知道的,明年这个时候,富良江以北,就不该为交趾所有了。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大宋国力、战力,远在交趾人之上。更因为,交趾北方,特别是右江地区的溪侗各部,本来就更倾向于跟着大宋走。只是过去,大宋觉得那些地方太偏僻,也太荒芜,得之无益。而且,又因为侬智高的教训,朝野都感觉,与其花费力气在那些漫漫群山之中。不如交给交趾人去处置。毕竟,大宋就算得到,也不过是羁縻之,并不能在当地实行郡县。所以,过去右江的那些溪侗人家,虽然屡次上表请求内附,但大宋都予以拒绝。这既是现实的客观条件,让大宋不具备统治当地的能力。也是因为那些地方,既贫瘠又荒芜,产出只能勉强养活当地的土人。这些事情,王安石作为当年南征时的宰相,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王安石好奇了起来。“少主,是否有他的想法?”“他是否有办法,让大宋可以在当地,至少维持收支平衡?”收支不能平衡,就会持续失血。就像现在的熙河路。而熙河,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可以承受失血。即使如此,一直以来,朝中都有弃熙河的声音——太贵了!连熙河这样的地方,都有大臣每年都在提议干脆放弃。类似交趾北方的那些地方,一旦,无法做到收支平衡,即使现在占有了,最终哪怕天子坚持,也只能和熙宁时一样放弃。王安石知道的,即使羁縻,也需要成本!那些臣服的溪侗首领,得授官,得册封。一旦授官、册封之后,就得允许他们朝贡、通商。而朝贡需要回赐,通商则可能让他们赚走利润——这也是交趾境内的土司们,更亲近大宋的原因。升龙府的交趾国王,可不会给回赐!只会拼命压榨这些人!此外,即使最终能做到收支平衡。其实,对大宋来说,也是负担。因为需要保护当地,需要拒止交趾人。这需要分散精力,也需要在当地维持驻军。至少得修筑一个大型城市,作为政治文化与军事的中心。这就又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了。后勤供给以及转运。广南西路是承受不起这样长时间的输血的。所以,当地不仅仅需要收支平衡,还得有足够的产出来供给一个驻军至少数千,有数万甚至十余万人口的大型城市。这些都是问题。也都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宋才能真正的在当地扎根,并建立稳固统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