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零六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1 / 2)

赵煦到了保慈宫后,几乎没有费任何力气,就让两宫同意他召见司马光。因为赵煦通过日拱一卒的办法,已经成功的让宫里宫外,都习惯了他时不时的召见大臣独对。事情就是这样的。赵煦第一次单独召见、接见大臣。两宫担心他做不好,朝堂上的宰执也担心他出洋相。所以,他第一次顺利的召见了沈括后。朝野都是纷纷吹捧——我大宋兴盛有期!到现在所有人都麻木了。也都习惯,并接受了赵煦时不时的单独接见大臣,甚至给大臣安排工作、给大臣下令让他办事,都已经不再会掀起波澜。就连汴京人也习惯了。汴京新报,时不时的刊载一下——官家今日崇政殿召见xx。很多人都是哦了一声,就把眼睛挪去看三国,或者看看今天胡飞盘又说什么话了——他会不会否定自己昨天说过的话?这可是现在汴京人的生活乐趣。不过呢,赵煦还是认认真真的,规规矩矩的做好他的细节。每次召见大臣前,都和两宫商议,召见后,也会来汇报一番。有事情先商议好,得到同意再做。这既是表明他的态度,也是他能够日拱一卒,而没有引起任何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得了两宫同意赵煦就当着两宫的面,让石得一去通见司,将传召司马光后日入宫独对的旨意下达。至于为何选择后日?纯粹是赵煦需要调整一下心态。……司马光激动的接过了通见司送来的许他后日上午,崇政殿陛见独对的诏书。他立刻面朝福宁殿方向,再拜顿首:“老臣司马光,恭遵旨意!”他已经知道,天子是在看了他的上书后,就立刻去了保慈宫,向两宫请旨的事情。皇恩浩荡!“官家果然是信老臣的!”司马光在心中欢喜不已。心中那少少的担忧,已经不翼而飞。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能让官家信任他,并接受他的道。那么,王安石就算能赢了现在的他,也绝赢不了将来!官家一旦亲政,只要念及他司马光的赤诚肺腑之言,采纳他的忠贞之见。那么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只在眼前。于是,司马光回家后,就开始整理那些他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整理和收集的案例。这一桩桩案子,这一个个例子,都足以说明,王安石当年错的离谱!……北方的汴京,没有雨雪。但在遥远的南方,江宁府之中,却已经下起了大雪。保宁禅院内,王安石遥望着半山园里,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色。手中的信件,在他指间跳动。信,来自遥远的京东路,登州!写信的人叫苏轼,随信而来的还有几十斤的海鱼干。苏轼告诉他——介甫相公,这些海鱼干很好吃的,而且对身体很有好处,我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人都精神了很多……想起介甫相公身体似乎不太好,所以就送来些海鱼干,给介甫相公补补身子。随信而来的还有好几种做法。根本就将他王安石近些年来,一直参禅吃素的事情,都给忘到了九霄云外。“这个苏子瞻!”王安石回忆着去年这个时候,苏轼莫名其妙跑到了江宁来见他的情况。然后在两天之内,就和他,还有整个保宁禅院上下都打成了一片。他甚至开始拉着禅院的几个高僧,谈论起佛法来了。虽然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词文章的风格,都有了明显变化。已经不再随意谈论国事,甚至刻意的避开了政务。但事实证明,苏轼还是那个苏轼。他只是悄悄的将自己的想法,从文字里隐去了。但他骨子里的豪放和不羁,却是丝毫未改!依旧是那个敢说: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的苏子瞻!不过,除了这些事情。苏轼在信里和他说的另外一个事情,引起了王安石的注意。宋用臣,正在带着数万青壮民夫,修整河北的道路、桥梁,甚至还派了一千多人,来登州帮着修葺道路、桥梁。王安石知道,在之前,宋用臣带着这些人,在北流道清淤清了一个多月。这让王安石一开始有些担心。因为钱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府库流失。而官府一旦缺钱,王安石知道,会怎么做?再苦一苦百姓!然而,王安石稍微打听了一番后,通过那些从河北回来的商贾,得知了那些河北清淤工地上的事情。他就哑然一笑。商贾们告诉他——河北清淤营地,常常休沐、空闲之时,遍地皆酒坛!几乎是——辄得工钱,既行买醉、勾栏、赌博之事。而酿酒卖酒甚至开赌场的人,都是同一个人——宋用臣!而这些日子来,来自其他各地的书信。比如说,王安礼的妻弟谢景温,从潭州离任时,写信告诉他——潭州永兴场,自以‘胆水浸铜法’以来,月得铜倍之!永兴场的铜矿产量,已经倍增了!韶州岑水场,那边也有人说——胆法以来,矿冶得铜,数倍于往年!于是——广南东路之民,蜂拥而来。都是为了发财的人!官家推恩,许胆法得铜减免一成课利。这一成课利一减,对于民间的百姓,特别是形势户们的吸引力就大增!王安石根据着这些信息,因此知晓,今年天下州郡各处铜矿矿冶,起码增产了百万斤甚至更多的铜!一贯铜钱一般重五斤,官钱以七分铜,两分锡,一分铅铸造。换而言之,光是增产的这些铜,就足够多铸二三十万贯的钱了。这还只是官府抽的课利和和买的铜料。民间拿去铸成铜器,进行售卖的铜料的数量,肯定在这个之上。这还只是今年这几个月的增产。明年,胆法全面推广、落实而且采矿人数大增后。一年下来,新增的制钱,怕不是要达到百万贯之多?一岁多得百万贯铜钱?王安石想着,重新拿起了手里的信件。他看着苏轼信上介绍的那几种海鱼干的做法,尤其是其中一种被苏轼称为:东坡肉炖东坡鱼的做法。王安石忽然舌头生津,多年没有再次出现的食欲,重新在心头浮现。于是,他笑了一声:“老夫原来已经动心了呀!”过去,他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而现在,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他修持了接近九年的佛法,已经动摇。他的心,不再平静。那曾经犹如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波澜,对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留恋的心思,现在再次摇动。就像当年,他在江宁得到先帝旨意,起复他入京再拜宰相的时候那样。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在京口的瓜州,仰望着头顶的明月,兴从中来,于是写下的那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轻轻念着,然后他又想起了,他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