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诸藩分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诸藩分地(2 / 3)

有些心动了,而他旁边的朱绍烔似乎看了出来,连忙劝阻道:

“父亲、若是要对莫卧儿动手,那莫卧儿数十万大军强攻而来,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恐怕难以为继。”

“我周王府变卖家产,只要凑出银子,就足以招募六卫兵马为我们征战一年!”朱恭枵拿出了魄力。

这一幕看的朱肃秦十分满意,他想了想后才道:

“若是有六卫兵马,完全可以击退这个这个号称莫卧儿的南虏,届时掌控一省之地,再联合其余诸藩共同讨伐南虏,则大事可定!”

周藩的底气和教育,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到了最大的牟利机会。

他们有一个优势,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背后站着大明,身旁站着诸藩。

即便不算郡王,三十二个藩王组成的势力,也绝对不是莫卧儿可以一口吃下的。

哪怕每个藩王只招募一营拱卫营,他们也能形成三十二个拱卫营的巨大规模。

近十万兵马,足够崩碎莫卧儿的牙齿,而唯一需要操控和注意的,就是如何在就藩地上和和气气的进行分地,并且团结诸藩。

“分地的事情,还需要好好商量,不能恶到强藩,不然之后难以结盟。”

朱肃秦抓住了问题所在,而朱恭枵道:

“朝廷设立小西洋监察使司,显然是为了监督诸藩,顺带掌控诸藩。”

“结盟一事,还得看看朱由检会派谁前往监察使司。”

“依我之见,恐怕不是洪承畴,便是孙传庭,再无第三人……”

朱恭枵说出了两个有可能的名字,而朱肃秦想了想后才道:

“洪承畴这人手段老练,心狠手辣,小西洋监察使司很适合他,就是不知道朱由检会不会另有人选。”

“总之还是先团结诸藩,等十日后太庙召开诸藩大会,再议事也不迟。”

“是……”象辂内众人纷纷应下,而像周藩象辂之中的场景,也在各种不同的象辂中上演。

三天的时间缓缓过去,当诸藩象辂进入了东城百王府中时,锦衣卫也把这三天所打探的消息送往了镇抚司,并交到了陆文昭的手中。

“这群人倒是挺有远见的……”

陆文昭看着手中的诸藩态度,不过看到后面却又收起笑容:“不过蠢货也多……”

说罢、他带人向着皇宫而去,越过西华门、武英殿,最后来到了乾清宫门前。

在他抵达乾清宫门,并得到宣旨可以进入的时候,养心殿内也传来一声呵斥:

“别动!”

养心殿内传来呵斥声,声音还不是皇帝的,这让人有些心里莫名发虚。

不过若是仔细看到殿中场景,便不会有人再心虚了。

此刻的养心殿内,朱由校头戴翼善冠,身着黄色的常服,腰别玉带,坐在一个屏风面前,大马金刀,看上去十分威风。

他座下是一张纯玉质的龙椅和三乘三丈的上好蜀锦地毯,仅仅这地毯,价值便有千两白银,而座下的玉质龙椅虽然质地一般,但也价值数万两白银。

由于整日不是海鲜、就是山珍野味,加上朱由校自己做手工活计,并且有朱由检帮忙处理政务,因此他没有历史画像上那么瘦弱,反而有些壮实。

他坐着一动不动,而他的对面这是一个摆好的画桌,桌后是执笔正在为朱由校描绘全身像的朱由检。

进入殿内的陆文昭被呵斥声吓了一跳,不过在看到呵斥的人是朱由检后,他就放心了下来。

他站在殿内角落,等着自家殿下作画完毕后汇报。

原本他还好奇为什么自家殿下要呵斥万岁,不过过了一会儿他就明白了。

只见在朱由检安心描绘的时候,朱由校却是跟患上了多动症一样,这会儿抓抓脸,这会儿打打哈欠,过了一会儿又胡乱活动脖子。

就这胡乱动的举动,换做寻常的宫廷画师自然只能自由发挥,但当这个画师变成朱由检后,朱由校便开始受罪了。

任谁坐下来两刻钟一动不动都会难受,更别提喜欢驰马射箭、做做木工活的朱由校了。

对于他来说,被自家弟弟作画,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尽管这作画的要求,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煎熬的日子终究是在一刻钟后过去了,当朱由检放下画笔的时候,朱由校立马靠在了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尽管没有开口,但殿内所有人都能看出,这位前一天还吵着闹着要自己弟弟为自己作画的皇帝,恐怕有生之年都不会再让自家弟弟给自己画第二次全身像了。

“说吧,什么事……”

朱由检走到养心殿角落,在金盆中洗了洗手后,便头也不回的询问陆文昭。

陆文昭闻言,当即上前一步,双手呈上文书道:

“这是诸藩这三日的举动,基本上都是盯上了靠近天竺中部的沿海地区……”

“他们倒是挺会选的……”朱由检擦了擦手,才接过文书看了看。

看完之后,他将文书递给了朱由校:“哥哥可以看看这些好皇叔的就藩地了。”

“弟弟这么笃定?”朱由校接过文书,大致看了一眼。

倒是朱由检则是道:“他们还没回来时,我就大概知道了这天竺之地他们会如何分。”

“三十二为亲王,一百余名郡王,天竺之地不过和我大明本土差不多大小。”

“他们若是挤进去,恐怕天竺之地也经不起他们折腾。”

“哪怕打下一个大大的藩国,可以我大明祖制,兴许不用百年的时间,天竺之上便会出现数百郡国。”

大明藩王子弟是需要分封出去的,这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差不多的。

因此朱由检从来不担心诸藩造反的事情,因为拖得时间越长,天竺之上的势力就越割裂。

不过、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任何一种计谋,可以真正无解。

所谓的无解,其实也只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局面,推恩令其实也是如此。

作为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种阳谋,推恩令其实并非无解。

只不过是在汉武帝时期,那种特殊的局面之下,诸侯王们破解推恩令的成本太大,所以就显得无法破解而已。

对于推恩令这个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诸侯王们其实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破解。

这三种办法分别是:计划生育、直接造反,或者只分封地不分权力。

也因此、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章为了维护老朱家的统治,曾经把自己的儿子,都封到了国内的各个要地去镇守。

但同时,朱元章也是读过史书的,他也担心这些诸侯王过于势大,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所以,朱元章当时设计了一套很聪明的制度。

按照这套制度,明朝藩王虽然是被分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