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六十三章 齐王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三章 齐王党(1 / 3)

“我看这朱燮元是弃了我等,转投齐王去了!”当朱燮元拒绝浙党要求的消息传回京城,当天夜里、浙党大臣们就聚集到了朱国祚的府中,言语之中尽是攻劾。坐在主位的朱国祚看着眼前的乱局,倍感头痛,而坐在他一旁的另一位阁臣沈潅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在他们下首、便是眼下浙党之中第三人的姚宗文,而他也在气愤的骂着朱燮元之举。过了片刻、朱国祚才突然开口道:“行了……”一声出,百声闭。所有人闭上了嘴,纷纷看向了朱国祚,而朱国祚也紧锁着眉头说道:“他不同意是他的事情,但官员调任是我们的事情。”“只要吏科和吏部的同乡好好操作,调一些同乡前往湖广、广西、云南和四川就官,轻而易举。”“可朱燮元若是不调用这些同乡,他们也就没有功绩了。”姚宗文一针见血的开口,而朱国祚则是回应道:“五省临近贵州若都是我浙东子弟,他即便再不情愿,也还是需要调动的。”“与其纠结这一点,倒还不如想想山西和南边的事情。”山西和南边……这两个词蹦出来后,群臣便闭上了嘴。山西和南边,所指的便是山西和北直隶南部的事情了。齐王朱由检统辖御马监兵马,实施着浩浩荡荡的军屯田厘清举动,并且将山西三万多营兵战马通通吸收进入御马监。如此一来、御马监便有十六卫四十营的兵力了。更要紧的还是这近二十一万兵马,还在山西和北直隶驻扎行走。大明朝上一个可以随意调配二十万大军的人是谁?好像是成化皇帝朱见深吧。但即便是朱见深,在拥有二十万兵马之余,却要受限于赋税。可眼下、御马监财税自成一体,厘清了两省田亩之后,恐怕所掌控田亩便要超过四千万了。四千万田亩、上千万佃户,二十多万关内大军,七八万辽镇兵马……仔细想想,现在好像除了地方和官员这两点,皇帝还要受限之外,其他东西,文臣已经竞争不过皇权了。“该死的东林……”不少浙党官员破口大骂,只因为在东林没有崛起之前,他们齐楚浙宣昆等五党所组成的文官势力,可是连万历都得低头的存在。好吧、就因为一场淮北大饥,双方内斗,这才给了皇权机会。就这点来说、他们都小看了朱由校两兄弟,尤其是眼下的那个齐王朱由检。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局势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山西那边传来了消息,齐王准备将宗室制度取缔革新。”沈潅忽的开口,吸引了众人眼球,并低垂眼帘继续说道:“亲王依旧可世袭,但郡王之后便是递减。”“到了奉国将军、县主便是发放现银作为实禄。”“两阶之下的中尉子弟、郡君等人,则是发放二十至五十亩不等的田地。”说到这里、沈潅忽的抬头道:“这消息传开之后,周藩和楚藩反应最大,众多宗室子弟纷纷希望皇帝将河北两省的宗室新法推开。”“这不是很好吗?”姚宗文不解道:“这新法变了之后,那些宗藩也不再需要官府出钱粮了,并且宗藩子弟还要缴纳田赋,怎么看我们……”“对我们是有好处,但不是田赋。”朱国祚打断了姚宗文的话,气定神闲道:“天下藩王三十七位,眼下算上齐王,京中有四位王爷没有就藩和旁系。”“周藩是天下第一大藩,而晋、代两藩本来是第三和第四的大藩,眼下被革新,只是因为齐王手握兵权罢了。”“革新之举,已经惹得周藩、楚藩不喜,加上洛阳那位的话,或许……”朱国祚没有明说,但拉拢藩王的想法几乎就是写在脸上了。他并不想拉拢藩王造反,而是想借助藩王给皇帝施压。用藩王的施压,以此来转移吏部调动人员这件事情的注意。“洛阳那位,当初可是与我等结怨不小啊……”姚宗文话里有话,而众人也都知道,他说的是当初的“争国本”之事。“暂且不管他。”朱国祚皱了皱眉,明显不想提及这件事情。“要扼制一下齐王了,再给齐王几年时间,恐怕时局会更糟。”沈潅说着,而朱国祚也微微颔首道:“齐王和万岁唯一的优势,便是齐王年轻,达不到就藩的条件。”“只要拖个五年,让齐王婚娶,之后便能以祖制要求齐王和瑞王他们共同就藩了。”藩王婚娶之后一年就要就藩,这是大明宗室制度的一个潜规则。就藩的速度,取决于文臣势力认为藩王的威胁程度。眼下的朱由检,赫然已经达到了齐楚浙宣昆五党抱团的程度了。只要朱由检就藩,那无异于是断了皇帝一臂。但想要调走朱由检,首要面对的就是北直隶和山西、辽东的三十多万大军。能与这股势力对抗的,便只有地方权力和官员数量了。只要牢牢掌控地方和官员、“民心”,皇帝即便想要调兵再打一次天下,却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双方一旦撕破脸皮,文臣便可以断漕粮和赋税。哪怕御马监的赋税可以撑起三十多万大军一年不停的征战,但打下了城池后,还需要人治理城池。这里的治理官员,便成了一个问题。没有自己的人,便只有用曾经有着身份的官员子弟,而他们一旦上位,但凡只要有一个人断了粮草供应,几十万大军就要在前线饿死。便是用自己的官员,或者用兵马来镇守城池,但城中的豪强士绅只要振臂一挥,数以千计的佃户就会被裹挟而乱。除非皇帝能在北方数百个县,分别都留下成百上千的兵马。不然、只要有一处薄弱,千里之堤便会毁于蚁穴。这便是文官能携势而压皇帝的原因之一,至于皇帝会不会动兵直接一边攻城,一边屠戮豪强士绅?这点文官们更是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全天下的豪强士绅,甚至大地主、中小地主倒向他们。只要战事拖久,慢慢的、朝廷的军队就会被地方所拖垮。所以、能击垮一方势力的,往往是另一方新崛起的势力,与前势力不沾一点边的势力。这势力必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班子,而眼下皇帝的班子中,还缺少的就是官员和地方支持……庭院之中的主要浙党大臣纷纷眯了眯眼,脑中不停的在盘算。按照朱国祚的话,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必须牢牢把控着地方势力和官员出身的问题。“难熬啊……”想到朱由检的年纪,一群浙党官员就跟吃了屎一样的难受。眼下浙党官员,大部分都是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熬过来的,基本都五六十岁了。五六年时间,朱由检指不定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