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53章 初临山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初临山城(1 / 2)

转眼间,三天时间便匆匆而过。

山城,散发着独特魅力。

刘韬望着嘉陵江,那里停着一艘艘小船,也不知道是捕鱼的,还是渡客。

再往下约莫两三公里,便是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入口。

作为抗争时期民国政府临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同时也是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大区驻地,山城可谓是中西部重镇,拥有着260万人口,仅仅城市人口高达190万人。

这里同样也是工业基地,聚集着大量的工厂!

在抗争时期,作为临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当时共有400多家工商、金融企业内迁山城,促进了山城的第一次跳跃式发展,形成了以兵器和军需生产为中心,以机械、轻纺、冶金、采矿、电力等为主体,轻重兼备、门类较全的产业结构。

建国后,基于国防安全考虑,山城进一步得到国家投资,在‘一五期间’,国家在山城布局了一批能源、机械建设项目。‘二五期间’山城的冶金、煤炭得到重点发展。而长达十多年的‘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是兵器民用机、医药、化工、仪器仪表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重型二业结构特征明显大中型骨子企业和与之配套的科研开发机构,使得山城成为全国重要工业体系。

这个时代,政府只要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百姓也拥护党和政府,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钉子户。

看着那一张张眼中有光的人,刘韬心中暗暗感慨着,虽然缺少施工器械,施工效率差一些,但是人定胜天,这一群有信仰的人可以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华夏初步实现工业化、三线建设,便是由这群人战天斗地创造出来的奇迹。

要知道,自行高炮也好,坦克也罢,涉及到的零部件足足有数十万之多,用到的材料很多都是新型材料。

而且那可不是一次性总投资超过十个亿,工厂建好后,那可是需要不断生产,再加上工人生活,带动的作用可大得多。

为此,山城、川省除了组织大量建筑工人外,还调配来少见的工程车辆。

就是这样的承诺,让工人们激动地鼓掌喝彩。

刘韬说的很简单,那就是代表盘山机械厂进行承诺,在这里建设期间,工人工资是之前的三倍,也就是在外面一天1.5元,在这里一天工资是4.5元。

上面的领导甚至电告地方,要让他们务必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各种条件上,山城远胜于昆市。

约莫十五分钟后,众人走出屋子,因为开工仪式要开始了。

而且这还是前期征地移民,仅仅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要是放到三四十年后,这么多地要征地移民,恐怕就得搞个三年,还不一定能搞定。

一来,云省再怎么样,也是属于前线,北极熊可是一直在支持安南,安南并不甘心去年的失败,正整军备战着,而山城不一样,山城属于真正的大后方。

毕竟那可是超过十个亿的大投资,国家在云省一年总投资都不到十个亿呢。

也正是因为有着大量的工厂,山城这个时候城市化达到惊人的73.1%!

也就这个时代,这个是重点项目,不惜一切代价。

相比之下,昆市总人口才140万人,城市人口勉强达到百万,差不多刚好是山城的一半。

当初在建设坦克制造厂时,其实内部是有其他意见的,云省方面也表达了自身的建议,想要刘韬将坦克制造厂放在昆市。

二来,山城是全国工业基地,拥有着大量技术工人和高校科研场所。

砂子、石子、钢材等等,很多已经堆积如山了。

原本的村庄已经搬迁走了,林地、田地被清理一空。

坦克制造厂便是要在这里开工建设。

他们不仅仅负责军事保卫建筑物的建设指导,后面厂武装力量也会接受他们的培训,甚至关键时刻,厂武装力量接受部队的领导。

坦克制造厂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总装车间,要求非常的高,都是采用钢结构,是通过大量技术人员的计算,方才确定,毕竟最大的起重设备可是达到70吨,可以将一辆完全制造好的80式坦克给吊起来。

在一个简陋的屋子中,墙壁上挂着地图,穿着绿色军装的中年人‘庞勇’正在介绍着军事保卫设施。

作为军工厂,军事保卫设施是重中之重,比如沿江需考虑设置一些碉堡,东、西端设置哨所式的大门,山上设置哨所和堡垒。

短时间还可以,长时间肯定是扶植配套厂起来。

山城,郊外。

这些军事保卫设施,需要保证面对敌人进攻,厂的武装力量可以依靠着这些军事保卫设施抗击敌人,坚持到援军抵达。

除了坦克制造厂外,这里将同时建造一个码头,以后水运将成为坦克制造厂物品运输的重要交通方式。

生产出来的坦克装甲车,将会直接在码头装船,通过长江直接运输出去。

此时,刘韬等盘山机械厂领导层,山城的领导,川省的领导,五机部的领导,齐聚于此,出席坦克制造厂的开工仪式。

作为今年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坦克制造厂建设可谓是备受瞩目。

这方面的军事保卫方面,自然由军方负责,毕竟行军打仗,他们才是专业的。

不然的话,以现在的条件,恐怕便是十年时间,也建不成坦克制造厂。

而他们需要在一年半时间,顶多两年时间,建设完成。

这个时代,土地是集体的,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认为土地就是政府的。

足足一万多亩田地、林地,已经平整好了。

最后便是山城这里可以形成强大的配套,不管是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