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49章 大胆地试,大胆的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大胆地试,大胆的闯(1 / 2)

此时,会议室气氛相当的轻松。

刘韬也没有一开始的紧张、拘谨。

“有些同志认为,你们厂生产的先进武器不宜出口,对此你有何看法?”老人的巴蜀口音很重。

乡音难以改变,很多人话一说出口,别人就知道他是哪里人。

老人少小离家,也少有回巴蜀,但是巴蜀口音一直没有改变过。

刘韬无奈地说道:“要是国家每年军费能有现在的数十倍、一百倍,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自然都不宜出口,而是列装部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一枚棋子。

老人失笑道,“你这同志.”

原本盘山机械厂不过是个中小型军工厂,职工都没有多少,在三线军工厂都只是排列中下游水平,但是现在盘山机械厂职工就有数万人,再加上家属就超过二十万人,已经发展成了超大型军工厂。

投资建设新厂,不过是出于盘山机械厂自身的发展考虑,钱是盘山机械厂自己掏的,也不需要国家掏钱,建设工厂还能拉动地方经济建设,创造就业岗位。

难道‘猫论’这个时候就有了?

这次返京,除了刘韬之外,还有他二姐一家都回京了,便住在四合院那边。

刘韬有些晕乎乎地离开,心中涌现惊天骇浪。

以盘山机械厂现在的情况,哪怕改革失败,那都是属于大赚特赚,毕竟固定资产摆在那里,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先进技术!

有些人对盘山机械厂投资建设新厂很有意见,认为这些钱应该上缴,由国家统一调配,毕竟现在到处都需要用钱。

未来几年,军费都差不多,不会有多少增幅,部队数量减少,而强化技术兵种的比例,更新武器装备,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

这一日,刘韬来到五机部,看到了此次五机部支援盘山机械厂的干部。

随着归途将近,刘韬好好地陪着家人。

云省在少了三线建设大笔资金,经济建设并没有放缓,反而提速了,不就是因为盘山机械厂的投资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么。

炮弹上面要花的钱,甚至超过装备方面的钱。

“这位是赵国平同志,之前在办公厅担任秘书,他之前四年就读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去年毕业!”王保国介绍着。

可是最终,这些都被挡了下来。

盘山机械厂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甚至在恢复高考以后,大学生毕业后,也是通过包分配到各个单位,人才高度计划。

总不能买了武器,结果没炮弹,那不就是成了摆设。

刘韬愣了愣。

随着盘山机械厂发展壮大,需要各类型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还有管理人才!

同时介绍着其他人,这些人有的是赵国平这样的已经有工作岗位,要调去盘山机械厂;有的是原来在科研所或者在大学里面任职,要去盘山机械厂新成立的兵器科学院;也有是在各部委里面已经是干部的,此次要调任去盘山机械厂.

这就是这个时代,国营厂、地方政府、各部委、高校等等,都是可以调来调去。

稳了稳内心,刘韬眼中充满着坚定之色。

“要是不出口赚钱,甚至都没钱搞研究,更不要说建设生产线了!”刘韬说出残酷的事实,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现在华夏太穷了:“我们能够建设现代化工厂,还不就是靠着出口贸易创造的利润?”

老人露出赞赏之色,“这话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经济建设也是一样,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既然伱们盘山机械厂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就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老人勉励说道,“有些同志的担心,我看是多余的,就算盘山机械厂改革试点失败,再差难道能比两年前只是三线厂还要差?”

要是部队采购上千辆自行高炮、坦克,那部队甚至连馒头都吃不起。

“看看我们研制出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部队到现在总共给出的订单是5辆80式自行高炮、10辆80式坦克,再加上训练弹、炮弹之类,总计4000万人民币,这些钱甚至还不够80式自行高炮的研制经费了,更不要说80式坦克研制经费。”刘韬忍不住大吐苦水,“至于生产线,看看我们为了建设能够生产制造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总投资超过十个亿!”

此时九月份,已经没有夏日酷暑那般烈日炎炎,什刹海的人也愈加地多起来,特别是周末。

老人可是了解过,像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是贵,但是更贵的其实是炮弹。

也因此,今年经过几轮商讨,最终形成了精简部队方案,要差不多裁军一百万。

沦为棋子,说明他有当棋子的价值,没有价值,连当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哪怕这些出口版,性能比不上自用版,不过放在世界上依旧非常先进,绝对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刘韬颇感无奈道:“若是部队能够像西德一样,给盘山机械厂上千辆订单,我们也舍不得将这么高的武器装备出口。”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刘韬总结道。

其他领导都是一怔。

各种人才,都可以通过上级集中调配。

“我们有些同志啊,怕年轻人犯错误,年轻人富有活力,充满锐气,要让年轻人勇敢地去闯,大胆地去试,而不是束手束脚。”老人说道,这是对刘韬的勉励,也是对一些人的敲打。

刘韬看到了一张略有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