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1 / 2)

赵宁去了院子里的菜地拔菜。

赵家院子里已经种满了菜,生长时日短的已经长成。

赵宁拔了两棵青菜,回到厨房里淘洗了两遍,然后把淘洗的水泼到了菜地里。

饼、青菜、鸡蛋,可惜没有番茄酱。

赵宁去了几次菜市专门有留意到,这里还没有番茄。

问了菜贩子,他们也不知道“番茄”、“西红柿”这个名字。

倒是根据菜贩子的推荐,说是有类似的,结果去找了一圈才发现是柿子,只好作罢。

或许这个地方还没有番茄的存在。

小灶很快热起来,赵宁用锅铲推开猪油,“滋滋”油香中把一个饼子贴在了锅底。

李生看着,手指头暗自扭了几次麻花才小声问道:“……宁姐姐,上次做的煎饼,也是这样做的吗?”

“对,不过有点区别,之前是料都搅好了,上锅煎就成,这个饼子需要半道上加个鸡蛋。”

说话间,饼子受到热量开始鼓起,片刻就鼓起了一个大泡。

李生惊奇得看着锅里的饼。

那么大的包,会不会炸……

眨眼功夫,大包被赵宁一筷子挑开了。

稍微打散的鸡蛋流进了面饼里,又经过高温的加热慢慢凝固。

挑起、翻面,停了片刻就铲出了锅,然后开始下一个。

赵宁的动作熟练且快,一个鸡蛋灌饼不足两分钟就出锅,没一会儿几个饼子就全部完成。

最后,手起刀落间,赵宁“刷刷刷”切了堆南瓜丝。

只要没有陈氏和赵政在一旁看着,她就会自在些,也就加快了切菜的速度。

李生张着嘴愣愣看着。

这么厉害……

那南瓜根根条条的,就像先生让他习字练画的一道道线条。

他第一次感觉到,做菜好似也不比习字简单。

南瓜丝切成后,趁着小锅里的余热,赵宁把南瓜丝下锅加料翻炒了。

饭做好后,赵宁给李生夹了两个饼子带回了家。

赵家开始了晚饭时间。

赵妙意对新饼子好奇得很,左看右看了半晌,最终还是把筷子探进了面皮里。

看到面皮里面有鸡蛋顿时惊讶道:“姑姑,里面有蛋蛋。”

赵宁好笑的摸了摸她的头,“对,囡囡快尝尝好不好吃。”

一顿饭吃得分外愉快,赵宁也把受邀的事情和陈氏讲了清楚。

陈氏听得赵宁答应了赴宴,筷头点着米粥好半晌。

最后提议到:“明天,我们去一趟布庄。”

赵宁疑惑问了句。

鲜少见陈氏主动说花钱的,乍然听见还有些不适应。

“你要去人家的生辰宴,怎可穿平日的灰扑扑的衣裳?”

陈氏眉眼带着嗔怪,叹道赵宁不上心,“你也别空手去,总要给小孩子带点生辰礼的。”

不过赵家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礼,最多就是赵妙意新得的草编,小动物模样的,可爱的紧。

-

第二日。

因为要去布庄,选布的事儿还是得陈氏来,赵家四口人就都一起了。

牛车晃晃悠悠中,赵妙意裹着被子,盯着还在一闪一闪的星星,冷不丁说道:“阿娘,星星走得好慢啊。”

赵宁和陈氏抬头看了眼天空,不禁相视一笑。

陈氏笑说,“不是星星走得慢,是牛伯走得慢了。”

“牛伯拉不动囡囡吗?”赵妙意疑惑道。

赵宁嘴角微勾,“囡囡,牛伯年纪大了,走慢些是正常的,你看张爷爷,是不是也很慢?”

赵妙意嗯嗯点头,继续和星星聊天。

陈氏朝前看了看自家步履蹒跚的老黄牛,也不禁联想到张大爷。

等哪日有空去买头牲口罢了。

一行人到镇上时已至巳时。

赵家摊子一般都很早,今儿来的晚了些,路过其他摊子处得了一溜的招呼。

赵妙意路上睡了一会儿,这会儿精神头正足,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扒着车板一边看一边问。

赵宁耐心地一一解答,遇到自己也不认识的东西就问赵政和陈氏。

“姑姑,那个什么?”

赵宁看过去,“草编的帽子,跟阿爹给你编的小兔子一样,都是编出来的。”

这小丫头,上次集市都问过了,这是又忘了?

片刻后,赵宁觉得这小丫头就是没话找话。

有了陈氏的出力,今日卖卤就轻松了许多。

过了午时,趁着买串的人少,赵宁还带着坐不住的赵妙意去转街。

“姑姑……”

赵妙意突然脚上扎根似得停了下来。

赵宁顺着视线看过去,一个小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彩色的小玩意,旁边坐着的老太太手里还拿着一个正在画。

赵宁问道:“囡囡想要那个?”

赵妙意直盯着看。

那个东西好漂亮,囡囡从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东西!

还会叫!

可是……阿娘说不能随便买东西,会没有钱钱吃饭……

赵宁的手指被软乎乎的小手抓着,一动不动。

她心有所感,蹲下身去探寻小姑娘眼里的情绪。

小时候的她,也如此吧,眼里是亮晶晶的渴望和黯然之后的泪意。

“囡囡,你最近是不是一直在和阿娘一起种菜呀?”赵宁点了点小姑娘的鼻头,轻声问。

赵妙意回过神来,顺着问话想了想,点头如捣蒜。

“囡囡每天都有拔草浇水!”

“囡囡真棒!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