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第二百四十八章 改变弊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改变弊端(1 / 2)

“现在学府制度我看了看,需要改变一下”朱瞻壑开始分析道。

没错最早的义务教学,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二年的时候,下诏。

天下府,州、县都要设立学府,从上到下,依次是府学,州学,县学,甚至在边疆设卫的地方也要建立学校被称为卫学。

据闻巅峰时期学校有着一千二百三十所,在各行政机关所在地也要设立学校,可说明代办学情况之盛。

而且学生得待遇也不错,学校都是有固定得学田卫基金,学生入学就提供食宿。

但是学校规矩很严,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月考,岁考,对于学生品行有着稽查薄记录,等等一切事宜。

当然这一切目的,朱元璋也是为了,一来教化百姓,更好传授程朱理学,让大家忠于天子,这样子子孙孙才能坐好皇位。

不过呢?虽然朱元璋这想法是好,大张旗鼓得建立这个教育体系,可除他以外,朝廷上下真就没几个愿意和朱元璋一起玩这个的。

很多大臣打心眼里面不同意这个政策,因为这个政策耗钱的同时,还是在和他们作对。

本来读书也就是士族子弟,豪门子弟的专场,就算是科举能选拔寒门子弟,可一年能选几个人?寒门又能出几个?

而这个教育就不同了,弥补了科举不足,让寒门平民子弟都有资源,甚至让最底层的平民也能读到书。

表现出众的,能破格升道国子监,而在那个时候,国子监出来就能做官,这可就让不少大臣不高兴了。

再加上整个教育体系贪污严重,不少学府官吏在农村家把孩子送来时,会说学生人满了,却还在一边登记吃着朝廷下放的经费,或者收受贿赂,才放学子入学等情况。

再加上学校校规严重,一是不能讨论学校饭食,二是不能学生批评别人,更加不允许讨论政务,还不许参加各种活动,若有违反轻则打学生板子,稍微重点就打学生家长板子,在重一些就直接充军发配。

所以整个教育繁荣完全就是政治强制的效果,等朱元璋死后。

建文帝登基看了看,国子监每年出来的学生都多得没法安排,还有科举取士完全够用,在加上下面大臣劝解,同时经费在燃烧,贪污还多,索性就是能停得学府就停了,只留下了各地用得到的学府,这也是因为明代科举采取的是,科举必由学校,成为生员,才能参加科举,不然可能停得更多。

永乐大帝朱棣登基后,更加注重的是科举取士,所以基本还是保持着原样,毕竟科举已经满足了人才的需要,也就无心在大办学府,毕竟学府够用了。

“重新启动,改变,你想怎么改?”朱棣询问道朱瞻壑,毕竟这个时候,很多学府已经荒废了,重新开办又得费心废力。

“现在国子监主要收的是,贵勋子弟,以及一些被各地官员推上来的寒门子弟,而这些寒门子弟,究竟是否寒门,究竟是否正规入了各地官员的眼,就不得而知了”

“同理现在还剩下的学府,在里面读书的人,究竟是否是真正平民子弟也难说”

“那你打算是”朱棣疑问道,然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整个教育体系里面的贪污腐败肯定是要严厉打击,然后就是课本的选材,我觉得不能全是四书五经,九章算术,以及大明法律什么的,毕竟四书五经读得再多也无法推动生产”

“可以多出一些,关于农学,勘探地理,工匠书,医术,以及爱国教育,等等之类,分类编辑出来,然后教学下去,当然一个阶段是一个阶段的教学,最后就看学子能在哪一个领域里面绽放出来”

“然后通过考试,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这样能释放更多的人才”

“当然也并非一下全国推广,能找个地方开始试点,有什么问题突出出来,也能一下控制住”

朱瞻壑考虑得不多,现在主要是需要各方面人才,来建立庞大的工业体系,来推动社会发展是主要的。

朱棣闻声思考了起来,这样好似也行,确实按照朱瞻壑这么一说,程朱理学,自然是不能一直推广下去,若一直推广下去,将大明人思想僵化了固定了,选上来一些酒囊饭袋,那后世就危险了。

虽然按照这小子说法,将他大明传万世的梦打破了,但是不能传个万世,那也争取让大明多传几代啊,传个千百年也不错啊。

“至于科举得八股文,皇爷爷也能慢慢改,比如,题目可以从阐述圣人得观点,改成某件策论,以自己观点论述出来等等,反正也就是先将固定的改变了,解放学子们的思想,不在是死记硬背这一套最好”

“这一些下来了,不就慢慢对程朱理学撕开了一个口子了,只要能撕开一个口子,这个口子慢慢越来越大,理学也就会慢慢被弱化,减小危害,时间一久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好了,我得观点和想法就这三样”朱瞻壑说完摊摊手,看着朱棣,他一下说这么多也算将他累着了。

“皇爷爷,给我倒杯水”朱瞻壑伸展了下身体,随口说道。

“哦”朱棣下意思答应了,后一下反应过来,“嘿,你这小兔崽子,竟然命令起,朕来了”

朱瞻壑也一下反应回来“皇爷爷,这不口误,口误吗”于是他立马转移话题。

“所以皇爷爷,我说也就只能说这多了,至于要改变,如何改变,就得看你了”

朱棣没有过多计较,“你这一系列,想法和考虑也很中肯,确实将理学弊端都分析出来了,也将八股取士的危害统统讲了出来,至于改变我会召集人商量的,毕竟这件事,关乎到了整个大明,马虎不得”

他改变程朱理学的想法已经有了,至于到底怎么实施,肯定还是要和大臣商量,甚至也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