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天大惊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天大惊喜(1 / 2)

第二日清晨,朱瞻壑朱瞻基他们两人,再次庆幸自己昨晚又安全度过,没有遇到任何危险,这是一个好征兆。

他们相信今天要么能走出去,要么能找到水源。

朱瞻壑和朱瞻基吃了一个粗粮饼,喝完最后的水,两人一人拿斧头,一人拿刀,在向着他们以为的云南府方向前去。

同时间他们两人一路上也在找水流。

“我好渴,我们不会困死在里面吧,那真就冤了啊”朱瞻基叹息了一声。

堂堂太孙,因为被绑架,还迷路,最后渴死在森林中,那他们两人也算是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得事迹了。

朱瞻壑感觉微微不妙,这如果情绪不稳定,就麻烦了啊,这可是求生得最大忌讳啊。

“瞻基堂哥,别想多了,应该没问题,你砍人都不眨眼睛,还怕没水?”

朱瞻壑尽力劝解道,安抚朱瞻基,尽量让他别乱想。

“砍人是砍人,这是这,两码事,可是壑弟,我怎么感觉,我们一直在这林子里面打转呢?”

忽然朱瞻基提了一声,这让朱瞻壑感觉不妙,因为人体不可能完全对称原因,所以左脚和右脚迈动的距离不一样,一般右边肌肉要比左边发达一些,而右脚总是比左脚多迈出一定距离。

然而就因为这一点点距离,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凭着感觉,就只会永远转圈。

不过按理说不可能啊,他们现在是靠着太阳为参照物在移动,虽然太阳也在移动,上午还有雾气,但是他时刻在观察不可能转圈啊,不过他从没有如此经历,所以对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

但他记得,还可以用大树年轮来辨别方向,一般宽面是南方,反之北方,他可以在借这验证一下。

不过他看了一圈,都没断树,哪有年轮给他看,用斧头砍吗?估计有点难。

因为这个时候森林有些茂密啊,这完全就是原始森林,没开发的那种,树木老大了。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朱瞻壑还在想,据闻树木向着南面的那边枝叶比较茂盛,然而他一看,都感觉差不多样。

他在脑海中翻找,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到还有好几种可以试试。

比如靠影子来计算,什么蚂蚁穴方向是向着南方得等等。

“壑弟有水了,溪流”

忽然前方朱瞻基叫道,把正思考的朱瞻壑拉回神,听闻水之后,朱瞻壑赶忙跑了过去,他怕朱瞻基出现幻觉了,那就完蛋了。

虽然两人走了一上午已经是口干舌燥了,但是幻觉还不至于吧。

然而他过去后,前面是一个斜坡,而下面则真是流动的溪流,还是不小的一条。

“有救了”

这是两人的心声,朱瞻基是想着喝水,而朱瞻壑是想到能出去了,虽然靠着辨别方向说不定也能出去,但是谁知道要出去的那一方有多远。

然而找到溪流就不一样了,有句话说的好,走水不走旱,特别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小溪河流就是最好的向导。

只要有水就能延续生命,同时这个时代很多村庄都是逐水而居,只要找到村庄人烟,两人就算成功了。

顿时两人顺着斜坡慢慢走了下去,这里的溪水清澈见底,甚至能看见里面游动的小鱼小虾。

本来这最好烧一下再喝,但是这水无比清澈,直接喝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现在就算想烧也没工具,也来不及了,因为朱瞻基已经开始猛口猛口地喝水了,毕竟这个时代喝水,别说百姓,很多富贵家庭都没有把水烧开在用的案例,除非喝茶。

于是两人喝了个痛快,最后在旁边休息了半个时辰继续赶路,然而这一回,两人重新制定了路线,跟着溪流走。

这水是在往外流,他们进入这林子时,能感觉到这林子里面地势要高上许些。

这一走又是几个时辰,黄昏很快到来,两人因为顺着溪流前行,速度变快了好多好多。

很快两人前方豁然开朗,这里有着一片平地,溪流边还堆积了不少鹅卵石,于是两人准备再此安营扎寨,休息一晚。

不过朱瞻壑刚停歇下来,准备休息,他四处观察时一眼看去一低洼处,那里被溪水浅浅浸没,可他瞬间发现了一物,让他神情骇然,赶忙跑了过去。

甚至都顾不上休息,临近时,还摔了一跤,却也没有影响他,让他直接趴着观察起来了。

“惊喜啊,大惊喜”朱瞻壑喃喃自语“野生的吗?不可思议,野生的长势如此好,品种不一般啊”

顺着他目光看去,那是七八株金黄的野生稻,颗颗饱满,粒粒紧凑,稻穗也要比现在大明普通稻穗长上许多。

这不是最关键,而最关键的是,几株野稻已经黄了,甚至看这样子,应该成熟好些时日了。

可现在是什么时日?他行军这一路上赶来,所有的稻谷要么才在开花,要么才在开始长稻穗,而这却已经黄了,成熟了?

“壑弟,你干嘛呢?”朱瞻基前来问了一声,刚刚休息,就见到朱瞻壑跌跌撞撞的跑过去了,最后趴在地上,半天没动静。

“瞻基堂哥,你看这是什么”朱瞻壑差点就要大笑了,看向朱瞻基高兴的问道。

朱瞻基看了摇摇头表示“不认识”

朱瞻壑抬着头一下垂下去了,也对!朱瞻基长于深宫大院,不认识水稻正常。

“堂哥稻谷啊,米就是这个里面长出来的”朱瞻壑解释道。

“那又怎样”朱瞻基显然不明白,此刻朱瞻壑的心情,只是稍微好奇罢了。

“这么说吧,现在大明稻谷产量,亩产也就两三百斤,甚至这都算好得了,差点都只有一百多斤,而这野稻可比其他稻谷好了许多,你看这一颗颗饱满程度和稻穗的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