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85章 向南开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5章 向南开拔(1 / 2)

第685章向南开拔

十月一日,国庆节。

早上八点,铁娘子卫生用品厂院门旁边。

那间透着水泥和腻子粉味道的、屋顶上用铁架子焊有“华电牌传呼机展销厅”几个红漆大字的平层建筑,在一阵喜庆的炮仗声中,打开大门。

乌泱泱的市民们鱼贯而入。

华电牌传呼机在本市的第一个销售网点今日开门的消息,报纸和广播里数天前已经开始报道。

他们中很多人天不亮就赶过来排队,迫不及待想尝个新鲜,成为华电牌传呼机上市后接触到的第一拨人。

洁白明亮的展销厅内,共分为三个区域:

正对大门的里侧墙边,摆着一排玻璃柜台,货架上有序排列着十来部拆过封的样机,码放着更多未拆封带包装盒的新设备。

销售柜台左侧靠墙的位置,有一面纯实木的白色柜台墙,里面空间更宽敞,摆着两套办公桌椅。这是“入网登记区”。

销售柜台的右侧,在一个长条形的空间中,摆放着六套刷着纯白油漆的洽谈桌椅套。这是“业务洽谈区”。

三个区域中,现在都有穿着统一装束的姑娘:纯白色衬衫、黑色过膝直筒裙,和同色中跟高跟鞋。

她们热络招待客人,但今天的客人实在太多,使得她们学到的东西多半用不出来,更多的只能微笑待人,露出八颗洁白的小牙齿。

而市民们也不管她们负责什么,逮住人便开始打听。

展销厅内比肩接踵,人满为患,门外还有更多人挤都挤不进来。

“嚯!2188!还行还行,我本来以为要两千大几呢。”

“是这样的,2188元不仅包含设备费,还包含入网费和首月的信息服务费。”

“哟,这么说还挺划算?”

“我们诚信经营,首先传呼机设备的造价就相当不菲,另外我们在背后投入的信号基站和寻呼台的搭建,更是一个天价,大家有需要的话买去绝对物超所值。”

“我听说现在还不能用是吧?”

“是的,目前是预售,但大家不必担心,我们的设备好不好用在全运会上已经得到证实,只是信号基站和寻呼台的搭建需要一定时间,现在如果购买的话,我们保证元旦之前一定可以使用上。对啦,预售不必付全款,只须缴纳一百元意向金,而且到时不想要的话,可以退还。”

“早说呀,要这样我真订一部,看看年底能不能凑齐钱,凑到咱就搞一部!”

原本绝大多数人只是来过过眼瘾,毕竟二千多元的售价实在太过昂贵,没几户家庭能一次性拿出来,但只须缴纳一百元的预售活动,使得多半人心头犯起痒痒。

瞅着这架势,柜台里的货并没有很多,往后想买都不见得有——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这种体验属实不陌生。

机子也是实打实的好,和电视报纸上介绍的一样,甚至亲眼所见质感还要更胜一筹。

不如先花一百块“抢”一部机子,后面能不能凑齐钱再说,反正订金可以退。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不少人开始掏荷包。而人类一向是种从众心理的动物。

“来,我订一部!”

“姑娘,这是我的钱哈,别搞错了!”

“我叫舒大华,户口本上的地址是……”

霎时间,展销厅内出现一股抢订购潮,销售姑娘们激动欣喜,忙得不亦乐乎,收钱收到手抽筋。

“订购有用么?后面大部分人还得退吧?”铁娘子厂院中,林新甲和李建昆杵在展销厅的后窗口处,向里面打量,前者问。

“多半不会退,现在下订的人,即使后面自己没钱买,还能靠这个名额赚点钱。”李建昆回道。

“这……”林新甲有些不信。

李建昆也不解释,在魔都待这么久,对这边的经济他也算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比起动辄大几千的电冰箱和电话安装费,两千块的BB机算个啥?

而这边电话普及率其实不算低,几乎每条弄堂里都有,电冰箱也能卖到脱销。

这个城市的有钱人还是不老少的。

早前舆论一边倒,几乎所有市民都认为汉显BB机贵,主要是因为物件太小,传统观念喜欢拿物品的价值和体积作对比,而最近泼天的广告宣传很好的消除了这种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来个饥饿营销……不是他想,而是大概率跑不掉。特区华电工厂那边,现在每天都有电话打过来,催促李建昆赶紧回去主持大局,用厂长季美仙的话说:

“那电话嘎嘎往进打,邮局送信用麻袋装,还有单位的人特地找上门!”

全运会是举国盛事,每天的赛事情况各个地方都在报道,谁谁勇夺金牌什么的,连带着因全运会爆火的华电牌传呼机的新闻,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一言以蔽之,现在很多地方和单位都想找华电合作,而华电眼下的货源全部依赖港城进口,不提其他,运过来都费功夫。一旦摊子铺得太多,出现货源紧张的局面是必然。

话题说回魔都,当市民得知华电牌BB机已经没货时,从这边的经济上看,再考虑到民众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李建昆预测现在下订金抢购到货源的市民们,手里的订单会变成香饽饽。

时间匆匆,日落西山,展销厅打烊,首日的预售结束。

铁娘子厂行政楼一楼的财务室里。

金科长带着手下的两名姑娘,一人狂按电子计算器,两人拨算盘,响声一片,在她们围坐着的红漆五屉桌上,绿花花的钞票堆成一座小山。

张心梅等几名厂骨干,安静坐在一侧的红漆木艺沙发上等待,但所有人眼珠子都盯在钞票上,挪不开。

这钱来得太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