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50章 华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0章 华强(2 / 2)

价,谁给伱的底气?”

李建昆躺靠在椅背上,特别安逸,有这位在,还有他什么事?

坐享其成便是。

换他出马不可能比这位谈得更好。

袁总暗戳戳和他讲过,这位在日内瓦的那幢万国旗飘扬的大楼内,待过四年。

这种高才来到商场上谈判,只要提前做好功课,无异于降维打击。

以诺亚·施怀雅为首的施怀雅家族的家族班底,在这位看似平静,实则句句凶猛直打七寸的话语下,节节败退,苦苦支撑。

“五十!这是我们的底线!”

“很显然你们高估了自己的价值,也低估了我方控股之后的权柄,我奉劝诸位还是收起你们不切实际的底线,现在是给你们机会好好谈……请相信我,凭借我方昆兰投资和招商局两大股东的实力,假以时日,你们会非常难受,最终能落到的好处会比想象中更少,个中滋味你们也不是没体会过,还请不要自误。”

诺亚:“……”

谈判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中午双方也没走远,施怀雅家族有没有心情吃饭不晓得,李建昆他们盒饭解决。

毕竟好酒好饭什么时候都能吃,主打一个一鼓作气。

临近黄昏时,双方总算达成共识。

“太古股份”的发行价为每股十八港元,施怀雅家族发展多年,也算劳苦功高,给到他们二十七港元每股。

昆兰投资全资收购他们手上的所有股份,耗资约三十亿港元。

这场几乎牵动所有港城人神经的收购战,最终以“昆兰”持股太古洋行99.5%尘埃落定。

随后“昆兰”因大股东变更等合理缘由,呈请证监会,回收了另外的0.5%的市场流通普股,等于完成私有化,暂请退市,进行重组。

隔日,“昆兰”发布公示:

“即日起‘太古洋行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华强太古有限公司’”。

这个建议来自李超人。

按照李建昆的最初设想,“太古”二字他是打算丢进粪坑里的,不过李超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住了他:

“太古”是个超过一百年历史的老招牌,虽说现在在港城名声很臭,但老百姓也知道太古已经易主,成为华资企业,这将消除前一阵儿被纸媒狂轰乱炸出的负面影响。

而作为一个百年老品牌,其品牌价值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用金钱去度量的。

李超人还给李建昆举了个例子:太古业在大陆珠三角一带统御着半壁江山,倘若将“太古方”突然改成“华强方”,销量必将大幅下挫。

这也是为什么他收购和记黄埔,包船王收购九龙仓后,都未更名的原因。

李建昆被他说服了。加上“华强”二字踩在“太古”头上,是他身为爱国党的最后倔强。

再隔日。

华强太古有限公司发布公示:

“环球集团(包家主产业)入股本公司,占股10%。”

“长江实业入股本公司,占股10%。”

“东方海外入股本公司,占股15%。”

全港哗然。

三大华资顶级豪门,三家华资企业的天板存在,携手入股“华强太古”,再加上由“昆兰”和招商局共同持有的大股东“昆兰投资公司”,四大华资巨头联袂执掌原太古洋行。

让港人们全都嗅到一股浓烈的信号——华资在崛起。

以无可抵挡的姿态在崛起!

同时,港交所内的股民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只盼着“华强太古”能够尽快重返股市。

开玩笑,这是什么背景?

除了华资四大巨头外,后面甚至还站着“大陆”。

傻子都能看出来,“华强太古”一旦重新挂牌上市,至少短时间内,股票绝对会疯涨。

但是,可能要让股民们伤心的是,李建昆暂时并没有这个打算。

金融风暴的“暴风眼”愈发靠近,不少企业想赶紧完成私有化,苦于资金压力或其他原因无法如愿,“华强太古”好容易完成私有化,这破节骨眼上,还上个劳什子市?

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融资,他李建昆是差钱的人吗?

虽说,确实欠下了好多外债。另外,8月1号“东方快车”理财产品眼看要到期,他手上也是属实没钱做交割兑付。

但是别忘了,原太古洋行它旗下……有家银行呀。

施怀雅家族已经滚犊子,老百姓前一阵儿抽走的小钱钱,也该陆续送回来了不是?

银行,你说这事儿……

嗯,真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