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97章 广交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7章 广交会(2 / 2)

馆1974年落成,是在首届广交会的承办地——中苏好友大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建筑面积由最初的1万平方米,扩展至如今的17万平方米。

“哟,风景不错嘛。”

走下皇冠出租车,老林四处张望,表情乐呵,难掩的有股骄傲。

流展馆放在这年头,那是相当气派。

展馆正面很大胆地采用了玻璃幕墙的设计,在1974年,国内还没有过先例。彼时有个故事,专家组在首都讨论时,有人提出:这么多玻璃如何清洗?

现场鸦雀无声。

后来,专家组请来两位特殊客人,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和李富荣,请他们来不为教打球,而是教怎么样擦玻璃。

专家组认为他俩出国机会多,对此肯定更为了解。

两人遂回忆说,似曾见过房顶上吊下一根绳索,绑着人进行拭擦,此事才得以解决。

小小一则故事,饱含着无尽辛酸,以及一贫如洗下接壤世界的决心。

“是挺不错。”李建昆笑着接话。

流展馆毗邻越秀山和流湖,环境优美;正对东方宾馆,背靠友谊剧院;附近还有为广交会配套的新火车站,1974年同期落成。

距离白云机场不足五公里。

可以说咱们把最好的一切,都呈现给了世界来宾。

四人沿街而行,来到展馆正对面。

前方有个喷泉广场。

展馆正面的长排玻璃幕墙上,镶嵌着由郭沫若手书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九个金色大字。

字高4.8米,宽4米,用钢筋水泥塑造,使用了1.1公斤黄金装饰,平均每个字重达300公斤。

咱们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用最笨拙的方式,给予世界来宾最高的礼遇。

当然,也给了自己些许体面。

这一切都是因为广交会太过重要。

1957年首届广交会,成交额即达到8686万美刀,占当年全国现汇收入总额的五分之一。

这是经济效益。

同时,它亦是咱们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时代窗口。

一张鲜活的名片。

“走吧,从这边过去出租房看看。”李建昆招手说。

这条路线接下来很关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