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章:乾坤(2 / 2)

却看清了脚下的洞口。

地上洞口更小,上面还盖着一块石板。

“谷茂林,里面有什么东西?”

“排长,里面啥东西也没有?但是这上面的洞里却似乎有着机密。”

“是嘛?”王珂说这话时,已经在脑海里仔细地搜索着这石洞里的一切。现在有意而为之,模模糊糊中,似乎看得更清楚一些。除了那张石床,还有石桌,石凳,还有一堆钎子类的工具。

原来,这里还真的住过人,严格说,住过挖下面洞穴的人。

很多事情走过来,你会发现,人生一路,无处不是转弯的地方。可是这个住在洞穴里的人,挖这个洞干什么?是想藏“宝贝”吗?

可是藏东西也用不着挖什么深啊。王珂正想问,洞口外一片喧哗,赵明明回来了。

“排长,等一下,我们下来了哦。”侦察班长宋睿民在叫。麻秆赵明明带来好几支电筒,此时宋睿明和王明生都下来了。

灯光就是人的胆,王珂接过侦察班长宋睿明递过来了三节电筒,几支电筒对着洞里一通乱照。王珂现在看清楚了,也证实了自己刚才的判断。

与刚刚看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洞的一角,有棵大树的根长了进来,而那墙角不仅有个灶台,还有一口破缸,看来这里还真的住过人。

王珂走了过去,用手电筒向上照了照,才发现顺着石缝,竟然可以见到一丝丝的亮光,原来这里是洞里的透气所在。

现在来看,这里原来是个山洞,只不过后来的人把这个洞扩大了,搞成很舒服的一个地下石屋,可以生活,可以做饭。

可是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住过的呢?

既然是住人,为什么又有那些工具?难不成是专门藏在这里,就为了挖这个洞的吗?

王珂走到洞中洞前,用手电向下照照,下面的洞并不大,人站在里面连腰都直不起来,根本不像是藏东西的,而更像一个过道。

王珂忽然想起了崇陵那个U型洞。

“谷茂林,这洞有多深?挖到哪个方向的?”王珂扭头问谷茂林,可是身边谷茂林并不在,他早就和宋睿民、王明生,又带着手电筒钻到那个洞中洞里去了。

下面那么小,钻进去也没有什么意思。

王珂拿着自己的三节电筒,开始细细地打量起这间丈余大小的石屋。

那堆工具早就腐烂、旁边是烂掉的破筐。一个灯盏座引起王珂的注意,他走了过去,拿起这灯盏,是个烧制的瓷灯盏,用手一摸,挺滑。现在很多村民家里还能找到这种灯座,点油的。只不过有陶泥的,有瓷的,也有铜制的。

王珂想,这个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住过了,如果从洞里的工具样式,很有可能在抗战前,或者是民国时代就有了。也就是说,这个洞的存在,至少有六七十年的存在。那么这个洞的主人,如果活着,至少也应该在百岁。

王珂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纯粹就是一个洞。

此时洞外面又“扑通、扑通”跳下几个人来,侦察班牛锁柱和电话班长小高都跳了下来,石屋一下小了起来。但是下来的兵更关心那个洞中洞。几个人都围在屋角的洞口。而里面谷茂林、王明生和宋睿民显然已经完成了“探险”,正鱼贯从里面向外爬。

王珂呢,依然用手电四下乱照,已经没有更多的发现。

倏然,王珂的手电无意朝头顶一照,他停住了,他在石床的上方的顶壁上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他走了过去,仰起头仔细地辨认。

现在看清楚了,是一些刻出来的线条,虽然在头顶上,也有半张炕蓆大小。

由于年代久远,本来顶上的石壁就凸凹不平,这些没有方向感的线条看起来很吃力。

王珂看得入神,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侦察班的战士都站了过来,大家一齐围在那里,仰着头左右辨认。

“排长,这会不会是一张藏宝图?”地瓜梁小龙问,说着,他仰起头在底下转了一圈。

王明生的手电筒也加入进来,大家都在辨认石壁上刻划的东西。

“排长,我看不像诶,倒像是一幅画。”王明生侧着脑袋,突然他躺到石床上,惊喜地叫了起来。“排长,你快躺上来看看。”

王明生跳下石床,王珂躺上去一看,这回看清楚了,因为有了方向,的确是一幅图画。原来只有躺在床上,才能辨认出这是一幅图。

什么图?麻秆赵明明也躺下了,躺在石床底下,双眼炯炯有神地向上瞅着。

这是今天最大的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