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董叔(2 / 2)

两扇大门上贴着一副大红的春联:左联是“一点灵心通素问”,右联是“满腔医术为人民”。横批是“掘济世良方”。

不愧是董偏方,连春联都与众不同。

王珂走上前去,拍了拍门环,“董叔在家吗?”

“来了!”大门里面传来一声略带沙哑的声音,正是董偏方大叔。

门“吱”一声打开了,里面走出来穿着一身新衣、略有一点婴儿肥的董偏方,一看门口站着三个穿着军用皮大衣、戴着棉军帽的战士。

“董叔,我是王珂,给您拜年来了!”说着,王珂给董偏方敬了一个军礼。

“哎呀呀,贵客到了!小子,没想到你驱车40公里,就是专程来给我拜年的?”董偏方一把搂住王珂,这时候他才发现,另外两个竟然是女孩。

“是的,董叔。我这次专程来给你拜年,并且要感谢你!”

“咦!要说感谢,我们全家,都应该感谢你!这两位闺女是……”

“董叔,这两位都是我的朋友。”

话刚说完,吴湘豫站出来也给董偏方敬了一个礼。“董叔叔好!”

“走走走,快进屋!孩子他娘,还有翠兰,你们看看谁来了?”

董偏方把三个人引进了堂屋,这边还没坐下,那边董大叔一家全部都出来了。大家围着王珂,像很久没有见到的亲人那样,嘘寒问暖。而翠兰忙的就去给三人泡茶,董偏方的老伴进屋去给三个人煮糖水鸡蛋。

三人脱掉军用皮大衣,董偏方将三人的大衣放到里面的炕上,又走回堂屋。

他看到吴湘豫和叶偏偏有些惊诧,董偏方说:“两个闺女一定会很奇怪,王珂这小子怎么会和我们家这么亲?他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说着,他就把当初王珂怎样在雪窟窿里救翠兰的事又说了一遍。完了,董偏方问王珂:“小子,部队给我来信,说给你记了一次三等功,是不是啊?”

王珂笑道:“是的,董叔!谢谢董叔。”

两个女孩子一听,惊讶地立刻睁大双眼,王珂啊王珂,你好厉害!

说着话,董偏方大叔带着王珂,两人来到院子里。

此时,吴湘豫和叶偏偏都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哎呀,这两个闺女真俊!”董偏方的老伴走出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装着三碗煮好的溏心鸡蛋。放下碗,就走到两个女孩面前,拉起二人的手端详起来。

一时间搞得两个女孩不好意思。

“好好,可惜,可惜,可惜小王珂不能一起娶回家去!”此言一出,两个女孩大窘。

“阿姨,不带这样说人家的!”叶偏偏脸红的头也抬不起来。

而吴湘豫则是立刻跑到院外,一把薅住王珂,拽到一边:“说,你怎么和董叔家说我的?”

王珂一头雾水,“什么怎么说?”

吴湘豫脸通红,“真没说?”

王珂反应过来了,脸也是一红。“此事不能乱说,除非你们自己乱说!”

“死王珂!”说着她就要拧王珂的耳朵。

董偏方大叔一看就笑了,这两个女孩一进门,董叔就看出来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王珂这小子恐怕安稳不了啦。

一看董偏方在笑,王珂忽然指着屋里的叶偏偏说:“董叔,我帮你找了一个本家,她母亲也姓偏。”

“哦,她母亲是鲜卑族还是蒙古族?”董偏方大叔问。

叶偏偏赶紧跑出来,听董大叔说姓偏的来历。

“姓偏的起源有的说是来自偏将的官姓,但我认为以下两个说法比较靠谱。一个是五胡十六国有个北燕国,老百姓多为鲜卑族人,而国君却是汉族人,叫冯跋。此人曾任鲜卑后燕国禁卫军偏将,屡建战功,后建都于朝阳。遂赐封军中有功者都为偏姓,意为鲜卑族中偏氏。还有一个说法源于蒙古族,是出自元朝的蒙古族海鸠特部落,海鸠特氏在汉义中,为偏坡、旁侧,到了明朝时期,干脆冠汉姓为偏氏或柴氏。”

“董叔,那我们家可能是鲜卑族,现在有很多亲戚还在朝阳一带呢。”

听到叶偏偏这样说,董偏方更是高兴,“没准我们还真的是一脉,我们祖上,也是从那边迁过来的,是随满族人过来的。”

“满族人?”王珂不解。

“去过西陵没有,那里的守陵人全是满族啊!”董叔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