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恐怖灵异>阴阳镇魔司> 第445章 寻到宣德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5章 寻到宣德炉(1 / 2)

我们五人一妖绕到一个村子的后山上,王小虎用金属探测器对着半山腰的地方进行探测。

马小帅和何志辉,一个人扛着铁镐,一个人扛着铁锹。

我和刘雨涵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有吃的,有喝的。

这一路小白的嘴就没有闲过,不是啃苹果,就是吃香蕉,零食也没少吃。

“小白,我劝你还是少吃点吧,你都要胖成球了,你现在这个样子很丑!”

小白听了我的话,向刘雨涵问过去“我很丑吗?”

“没有我刚认识你的时候好看,你确实有点胖了!”

小白听了刘雨涵的话,撅着个嘴露出一脸郁闷的表情,她将手里面剩下的半袋薯片给了刘雨涵。

我们在村子的后山探宝时,一个六十多岁满头花白发的老大爷走了过来。

这个老大爷身高能有一米六七八,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下身穿着一条黑色卫裤,脚上穿着一双旧皮鞋。

“前天还有一波人拿着这个玩意来这山上寻宝。”老大爷走过来,指着王小虎手中的金属探测器说了一句。

“他们来了多少个人,找到宝贝了吗?”王小虎问向老大爷。

“一共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这山上转了半个月,找到一些东西,有硬币,铜板,他们还找到倭国人使用的硬币。”

“老大爷,听说这铁甲山有当年倭国人留下的军火库,军火库里面可能藏有黄金,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我向老大爷问过去。

“这事我当然知道,住在铁甲山的人也都知道。不是什么秘密。当年倭国人战败后,他们将武器弹药还有掠夺来的黄金藏在他们之前挖好的防空洞中,传闻当时运送了几十卡车。自我懂事起,就有不少人来这后山寻宝。当时政府还组织了上千人来铁甲山寻找武器库,他们将铁甲山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后来的这几十年,都是民间寻宝团队来寻找倭国人留下的武器弹药库,结果也是没有找到。大约在十年前,有一个人在这山上找到一个明朝时期的官墓,他将墓里的陪葬品全都盗走了,结果被民警给抓了.......。”老大爷很健谈,他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都告诉给我们。

“大爷,在这铁甲山周围有没有废弃的村庄。”何志辉问老大爷。

“有,数量还不少,有十几个。”

“这么多!”我惊呼一声。

“铁甲山周围有一百多个村庄,这些村庄分布得广散,而且每个村也就十几户二十几户人家,多一点的能达到五十多户人家。住在深山里的人家嫌交通不方便,就搬到镇子和市里居住了,二十年来人口流失很严重。就拿我们村子来说,之前五十多户人家,现在就剩下十五户人家了,都是年纪大的老人。”老大爷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粗气。

王小虎拿着金属探测器探宝的时候,老大爷一直跟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聊着天。

“哔哔哔!”金属探测器突然响了起来。

王小虎圈出位置后,何志辉和马小帅抡起铁镐和铁锹就挖了起来。

两个人挖了不到十分钟,挖出一枚长满绿锈的铜板,王小虎查看一番,价值不高,也就值十几块钱。

“去年,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也是拿着这么个东西,在我们隔壁村找到十多枚袁大头。”老大爷对我们说了一声。

“你们隔壁村没人住吗?”

“我们隔壁村荒废三十多年了,之前有二十多户人家。”

“老大爷,你带我们去看一下!”王小虎说了一声,就从兜里掏出一百块钱递给老大爷。

“可以!”老大爷接过一百块钱,就乐呵呵地带着我们向他们隔壁村走去。

我们跟着老大爷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一处荒废的村子里,这村子的房屋全都倒塌了,废墟上面长满杂草,若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村庄。

王小虎拿着金属探测器在这荒废的村庄探宝,何志辉,马小帅,还有那个老大爷紧跟在王小虎身边。

我,刘雨涵,小白在周围转了起来。这村子东南方向,有一条小河,小河宽两米,河水深一米,能看到一群鱼在水里面游来游去。河里鱼名为狗鱼,最大的二十公分,小的能有十公分。

“咱们就把这帐篷搭在河边吧!”刘雨涵向我询问过来。

“可以!”我点着头对刘雨涵答应一声。

接下来我帮忙将帐篷搭在河边,在搭帐篷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上一次露营发生的事,当时我和王小虎还势不两立,现在就变成了朋友。

我和刘雨涵刚将帐篷搭建好,王小虎那边兴奋地冲着我喊了一声“王一,你快过来,我们找到好东西了!”

听了王小虎的喊声,我们迈着大步就向他们的身边跑过去。

我跑到他们几个人身边,看到马小帅的手里面端着一个满是泥土的铜香炉。

“我们挖到宣德炉了!”王小虎指着巴掌大的铜炉很兴奋地对我说道。

“这玩意很值钱吗?”我好奇地问王小虎,因为我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

“说起宣德炉,要从明朝宣德皇帝说起。宣德皇帝喜欢玩赏香炉,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当时御匠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