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恐怖灵异>血色曜变> 第19章 历史迷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历史迷踪(1 / 3)

郑伟局长打破沉默:“感谢司徒教授对犯罪现场做了精彩还原。各位还有什么疑问吗?”

王逸英首先发问:“司徒教授,我是灵安公安局刑警队长,具体负责侦办‘06.88’大案。想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何觉得凶手有两个人,而且是熟人间的非预谋犯罪?”

司徒教授摘下眼镜,抬眼望向王逸英:“你刚才问了三个问题:我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是一个人,一手与受害人争夺,另一只手用刀斩断受害人手腕,势必会造成受害人多处切割伤,受害人也会因为痛苦争扎,造成争夺的茶盏损坏;要造成这样的离断伤,凶手必须右手牢牢地抓紧受害人手腕,左手拿刀,顺着腕骨缝隙一刀离断。”司徒教授边说边用自己的双手比划了一下。

不少刑警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

“再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凶手如果和受害人不相识,按照受害人孤僻性格,他决不会离开熟悉住所来到这么偏远地方,凶手如果和受害人不熟,也不可能和他共进海鲜大餐;现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是预谋犯罪,凶手完全可以在吃饭时下毒,或者下迷药,那样他只需要处理尸体就可以,或埋或沉湖,不会给警方留下这么多线索。”

听了司徒教授这番分析,在座刑警频频点头,眼神由疑惑变成了敬佩。

李光尧站起身来,对着司徒教授深深一躬:“非常感谢司徒教授的精准分析,这对下一步开展侦破工作帮助太大了!还想请问一下,您如何确定是受害人是主动逃下车而不是被案犯推下车呢?”

司徒教授用手中铅笔点击着桌面,说道:“其一,如果是被案犯强行推下车,那就证明案犯有杀害受害人的故意,很可能会进行二次碾压,伪造事故现场;其二,刚才赵法医说尸检报告时,受害人是右肱骨骨折,证明他用右手臂做了自我防护,如果强行推下车,猝不及防之下,着地的部位最大可能是头部。”

赵喜云接着问道:“司徒教授,凶手为何要在一个风雨之夜开车出行呢?他们出行目的是什么?”

“不知道。这是你们专案组应该弄清楚的情况。”

赵喜云又问道:“既然是熟人关系,两个人又一起喝过酒,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车上发生争执呢?”

“这我哪知道!”司徒教授将手中铅笔往桌上一扔,“我只能凭着你们提供的线索模拟案发现场,还原程度完全取决于你们提供线索的深度和广度。”

“足够了足够了!”郭局长立刻出面打圆场,“司徒教授已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案发现场,可谓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尤其是具体指出了罪犯有两人,轿车的规格,这些都对我们下一步侦查工作巨大指导意义。今天与会的,还有一位文物方面专家,来自杭州博物院的唐研究员,下面请他来介绍一下物证‘曜变天目茶盏’,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思维。”

“各位警官,下午好!”唐研究员是个体态健硕的中年人,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但清晰有力,“对于刑侦办案,我一窍不通,但那件国宝‘曜变天目’茶盏,将我和各位牢牢联系在一起了。‘曜变天目茶盏’在京都被拍卖的消息一发布,立刻引起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立即开展了溯源调查。如果查证是走私文物,将通过国际协议要求拍卖公司中止拍卖并向文物所在国讨还,正在查证工作毫无头绪之时,我们接到了公安部转来的灵安公安局出境取证的请示,我们马上和日本文部省交涉,促成了这次日本取证之行。

首先,我向各位警官介绍一下,‘曜变天目’建盏为什么会这么引人注目:

曜变天目建盏是一种窑变釉瓷器,它的釉面光泽亮丽,色彩斑斓,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因此得名“曜变天目”。通过刚才的现场录像和拍卖公司网站上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次京都拍卖会拍卖的曜变天目建盏,器型是典型的供御款,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宫廷御用的款式,它通常由皇家造办处的工匠设计和制作,样式精美,工艺精湛。可惜的是,曜变天目建盏烧制工艺在南宋末期就已经失传,其工艺和配方至今依然是不解之谜,除了这只在京都拍卖会上露面的‘曜变天目’建盏外,仅存于世的三只完整宋代曜变均存于日本,被奉之国宝。由于‘曜变天目’建盏胎质疏松,釉面脆弱,因此在保存过程中需要避免接触化学物品,以免对胎质和釉面造成损害。同时,要避免受到机械碰撞和阳光长期直射,以免对器物造成损坏。还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引起温湿度变化,导致器物开裂。”

听到唐研究员这番话,赵玉雯和王逸英不约而同地一吐舌头,内心飘过两个字:“好险!”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极少有人见到‘曜变天目’建盏的真面目,没有实物参照,复兴‘曜变天目’技艺更加困难重重,这是我国陶瓷界的一大憾事。刚才听了几位警官的发言,我深受鼓舞,更深感振奋,而且如果这件‘曜变天目’建盏能重归中国,那对揭开‘曜变’神秘面纱,恢复‘天目’失传工艺,将会有极大推动作用。如果‘曜变天目’建盏能够复烧成功,那将是中国陶瓷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研究员激情洋溢的话语,让在座的每个刑警心中都沉甸甸的,似乎有一副千钧重担,压在自己的肩头。

“明明是中国瓷器,怎么成了日本的国宝?”席间有人小声说道。

“要说清这段公案,还必须从‘天目’和‘曜变’这两个词汇入手。”

唐研究员将笔记本电脑接到投影仪上,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硕大的“曜变天目茶盏”图片。

“这是日本广播协会拍摄的藤田美术馆藏‘天目曜变’建盏特写--

大家请看,碗里的耀斑,就像深夜在海边望见的璀璨星空,梦幻而奇妙,深邃的宇宙,浩瀚的星辰,浓缩于一只茶盏表面,让人充满遐想,并让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