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外星文明之智能人的崛起> 第133章 一身国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一身国宝(2 / 2)

关。因为在西方的上流社会,只要是参加这种彰显身份与地位的酒会,男的都会身穿燕尾服,即使没有燕尾服,也应该是彰显身份与地位的大牌西装或者名匠手工定制西装,而女的基本上都是当季最新的晚礼服配上奢侈豪华的包包和首饰。反观廖廖今天的衣着,却是一身白色经过改良的传统华夏汉服。虽说是改良版的汉服,但是懂行的人从廖廖身上服装的缂丝用料,到胸口和背后的两只随着灯光光线变化而不断变幻色彩的三脚金乌,都是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从无论从任何的价值上看远超那些国外的所谓奢侈品。最重要的是廖廖在汉服外边还披着一件用“素纱襌衣”工艺制作的绉纱,就这件绉纱就几乎是文物级别的工艺才能做得出来,而且配在白色的汉服上,更显飘逸。

为什么“素纱襌衣”的价值如此昂贵?要知道“素纱襌衣”现如今真正的“素纱襌衣”叫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博物院。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而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整件素纱襌衣分量仅49克,不足一两。湖南博物院曾委托某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但成品出来后,重量却超过了80克。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工匠都在试图仿制“素纱襌衣”,却没有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现代的制造工艺水平应该比汉代的要发达,但是做出来的却比汉代的要重?因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蚕宝宝都是人工养殖,它们吐出来的丝要粗一点。而汉代时的蚕宝宝基本上都是野生的,它们吐出来的丝要细。所以从重量上来说就达不到“素纱襌衣”49克的要求。好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大国工匠,“素纱襌衣”的制作工艺被一位叫李建华的国家级工匠还原到汉代时候的工艺,这位李建华老师做出了的“素纱襌衣”只有45克。

这可是国宝啊!但是对于这些不懂华夏文明的老外来说,那也只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衣服而已。而廖廖这一身衣着,包括这件“素纱襌衣”那可是巨灵神获取了这种工艺之后,知道廖廖喜欢华夏的传统服饰,于是偷偷复制的。但是即使是复制,廖廖全身上下的衣服和配饰加起来,都堪称无价之宝了。

像威尔.戴维斯和史坦这种西方的政客,只知道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玩转权力与金钱的人,又怎么会懂得华夏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其实不仅是他们,就连我们的国人都只知道爱马仕(hermes)、香奈儿(chanel)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却不知道华夏的也有奢侈品,像很多华夏的非遗好手艺都是真正的奢侈品,除了素纱襌衣之外呢!还有乌铜走银(或金),这乌铜走银只有华夏的云南省有,据说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不足十人,这乌铜本就难得,走银更是难上加难,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还有就是龙鳞装,又称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帧形式之一 ,最早出现于唐代,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叶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叶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现今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在华夏仅剩一人。

华夏文明传承万年,其中的很多优秀的技艺都失传于悠悠岁月。而今,廖廖就是要将这些传统的技艺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华夏的传承永留于世。

安保人员检查了请柬之后就将美国领事的车放行。而廖廖稍等片刻之后,安东跟着梁鑫和苏冰一起来到卡口迎接廖廖。

安保人员见自家老爷亲自出来迎接廖廖,立刻心头暗惊,因为在这些上流社会里,他们这些安保人员如果得罪了某位权贵,轻则丢掉工作,重则小命不保。如果不是看在薪水高,估计没人会来受这种气。好在廖廖并没有为难这些安保人员,跟着安东走向别墅。

梁鑫和苏冰看到廖廖今晚的一身打扮,立刻羡慕不已。梁鑫这家伙跟着梁伯钧学过鉴别文物,自然对廖廖的这一身穿着赞赏不断:“老大!我靠!你今晚可以啊?这是“素纱襌衣”?还有缂丝的衣料!你是要将国宝都穿在身上显摆吗?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一个人穿得那么拉风,什么时候给我们也整一套啊?”

苏冰在一旁用手抚摸着廖廖身上的衣服眼睛发光啊!也连忙附和道:“老公!你这么穿太奢侈了吧?要给国人知道,非骂你败家玩意不可!不过鑫子有一点说对了,什么时候给我们也做一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