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开局假太监:女帝命我拿下皇后> 第9章 建议修建都江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建议修建都江堰(1 / 2)

“张爱卿,此次赈灾,需要多少银两?多少粮食?”秦宁开口问道。

果然,正如秦宁二人所预料的那样,张汉微微躬身道:“禀陛下,臣已经和户部的官员计算过,此次赈灾,需要白银五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

什么?

纵然已经做好了被宰的准备,但是,当秦宁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被震惊的站了起来。

她一脸怔怔的望着张汉,道:“你,你再说一遍。”

张汉闻言,看了一眼赵德,见对方很稳之后,脸不红心不跳的奏道:“陛下,此次灾情严重,乃是几百年难得一见。需要花费甚巨,望陛下感念苍生之难,拯救灾民!”

话毕,其余相国一党的人纷纷站出来,请皇帝感念‘苍生’之难。

“望陛下感念苍生之难。”

“望陛下感念苍生之难。”

……

秦宁脸色铁青,准备发怒,但是,又不得不压制下去。

太憋屈了。

“咳咳~~”李九道轻声的咳嗽了一下,示意秦宁暂时休整朝会,不要着急。

秦宁正在气头上,听闻李九道咳嗽,正准备骂过去,但是,豁然间,她好像明白了什么,宣布道:“赈灾之事刻不容缓,朝会暂停一刻钟,各位臣工都想想,该派何人前去赈灾!”

说罢,也不等群臣反应,直接带着李九道回到了后殿之中。

来到后殿之后,秦宁的语气依然不善:“你可有话说?”

看的出来,她的气还没有消呢。

李九道微微躬身,道:“陛下,您可是担忧他们将赈灾钱粮中饱私囊,不会流入百姓之手?”

“没错。”

秦宁喘着气,怒道:“这群蛀虫。前年的时候,河南赈灾,花费了三百两银子,五十万石粮食,去年,淮河赈灾,花费了一百万两银子,二十万石粮食。今年,竟然直接要五百万两银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陛下息怒。”

李九道微微一笑,道:“奴婢有一策,可解陛下之烦忧。”

“哦?”秦宁眼眸一挑,期待道:“速速说来。”

李九道拱手道:“陛下,这些蛀虫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的贪污,完全是因为只要他们上下其手,就可以将贪污的证据藏匿的干干净净,并且,等陛下事后您再派人去查的事后,灾情已经看起来平息了,也没有地方可查!”

“谁说不是。”

秦宁怒道:“可是,如此一来,百姓会怨恨那些贪官污吏,更会怨恨我大秦朝廷,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会动摇我大秦国本。”

李九道点点头,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何不改变一下赈灾的策略,以工代赈,让陛下您在事后可以查到赈灾的效果呢?”

“以工代赈,具体说说?”秦宁眼眸一缩,看向李九道。

李九道拱手道:“陛下。据微臣所知,蜀地虽然是我大秦的粮仓,但是,却连年受到洪涝灾害。这一次,只是稍微大一些而已。陛下何不兴修水利,彻底的杜绝蜀地的水灾,为我大秦创建一个真正的粮仓,一个可以传到万世的粮仓!”

“谈何容易。”秦宁为难的摇摇头,道:“我大秦缺少水利专家,现在的那些人,都是酒囊饭袋,修的水利,根本起不了作用。”

“非也。”李九道摇摇头,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工部有一个侍郎叫黎冰,他就擅长此道。除此之外,关于兴修水利,奴婢有一策略,或可帮助黎冰,助他一臂之力。”

秦宁抬起头,有些怀疑的道:“你也懂水利?”

“陛下,借您的御笔一用。”李九道憨憨一笑。

“给!”

李九道拿过秦宁递过来的御笔,开始在一张白纸上画了起来:“陛下请看,此乃岷江,此乃蜀地。此乃湔(jian)山。此处西北高、东南低。如果在湔山东南方三里处,挖开一条小渠,将岷江之水引入川中平原。并且,如果在此地建立一个飞沙堰,就可以保证多余的水量不流入川中平原。……”

李九道侃侃而谈,将他在前世知道的关于都江堰的事情全部介绍给了秦宁。

“……”

有些呆滞的望着李九道,秦宁一直处于懵逼状态之中。

他竟然真的会水利?

“如果此工程建成,可保蜀地千年、甚至万年无恙。”

李九道说完之后,躬身道:“还有,工部侍郎黎冰乃是太尉苏玄策的得意门生,据奴婢所知,此人素来廉洁,颇为有才,若让他负责此次赈灾事宜,相国那边的掣肘减少,定然可以事半功倍!”

“……”

听完之后,秦宁犹豫了。

李九道说的这些,她听起来很牛逼,但是,她也不确定!

李九道见秦宁犹豫不决,直接使出了杀手锏:“陛下,除此之外,您还有其他策略吗?”

“这……”秦宁一阵语塞。

李九道见秦宁动心了,赶紧道:“陛下,您可以征询黎冰的建议,若他认为此工程可行,那岂不是更好!若他认为不行,再行否决也不迟!”

秦宁略微沉思了片刻,道:“上朝吧!”

……

金銮殿上,朝会继续。

秦宁宣布道:“朕决议,听从众位爱卿的建议,赈灾!”

“陛下英明!”

张汉见秦宁同意了,立马彩虹屁拍了过去:“臣替蜀地百姓谢过陛下。蜀地百姓定然会感念陛下之恩德。至于赈灾的人选,臣建议……”

说罢,张汉正准备举荐赈灾的人选,却被秦宁直接打断。

“朕决议赈灾。”

秦宁朗声道:“但是,蜀地连年发生水灾,这样一次次的去赈灾,无异于耗费我大秦的国力、人力。所以,朕决议,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彻底解决蜀地的水灾。

什么?以工代赈?

闻言,赵德等人都是一愣。

这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啊!

群臣的中央,一个略显清瘦的中年男子双眸唰的亮了一下。

正是黎冰。

自从他听到蜀地涝灾之后,他就想建议兴修水利,彻底杜绝水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