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游戏竞技>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02章 前进号空间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前进号空间站(1 / 2)

在决定推行核计划后,新远公司内部开展了正式的登月方案计划制定。

七八个工程师和林炬待在阴暗的小黑屋里,一起进行着头脑风暴。

首先,登陆月球要准备什么?

这个中继卫星可以提前发射,也可以后续跟登月飞船一起发射过去。

而在内部正式提出登月计划后,新远的工程师们想的周到的多,写出了两个版本的登月草案:

先用一发新远二号甲,即cbc构型的新远二号,月球转移轨道运力50吨,往月球轨道送一个大型舱段作为空间站。

然后取消中间的二级火箭,在侧面挂上大型航天飞机实施登月。

制造h2型大型航天飞机,长度约74米,自重85吨,最大起飞重量132吨,搭载三台a100核热发动机,12吨甲烷,可搭载乘员5人,服务舱和乘员舱加起来共70立方米空间,同时也建造甲烷机的常规版,除了不能远行外其他指标差不多,专用于近地轨道任务。

h2可以先用一次无人任务用货舱送过去35吨载荷,包括月球车、居住舱、核电站;

然后5名乘员坐着航天飞机,回到地球,完美。

制造采用6台nape的行星飞船xn90,取新远的首字母x,原子动力的n,数字是自重90吨左右,自己就从地面起飞到太空,然后在地球轨道的空间站加注燃料飞往月球,着陆,起飞回地球轨道,空间站加注燃料,着陆到地表。

xn90同样可以带5名航天员,将返回舱、轨道舱、着陆器、上升器融为一体。

着陆和起飞就像星球大战电影里一样,喷着火焰就飞向宇宙,科幻程度max。

不过虽然两个计划区别很大,但都可以用得上环月空间站,以及先发射过去无人建设的月面基地。

郭申规划了新远现在就能做的前期准备:

先发射两颗卫星到月球轨道,一颗探测月球背面可能存在水的地方,一颗作为通信卫星保持不间断联系。

找到水源后就先用新远二号或者新远三号去建设基地,发电站、居住舱、飞船着陆场、以及能合成甲烷的燃料站。

然后是环月空间站,提供居住场所和在轨燃料加注,月面的燃料站可以通过无人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燃料上升器没事儿就运点甲烷上来。

以及建设近地空间站,可以和天宫空间站一起,也可以独立运行。

不管是h2还是xn90,都用的上这些设施。

以上任务都需要发射五到六次新远二号甲或者新远三号这样的巨型火箭,加上空间站等,前期投资准备80亿元(内部计价,不公开)。

而h2或者xn90的造价将在20到40亿元一艘,非常昂贵。

nape和a100核推进计划耗资约在300亿以下,整个登月计划的预算初步定位400亿元。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没有。

关于近地空间站,安德罗夫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

“前进”大型离心式空间站,回转半径60米,以每分钟2圈旋转,可产生0.28g重力。

空间站由两个纵向的14米直径核心舱和中间的节点舱作为旋转中央,向外辐射出六个辐条舱,连接外圈的舱室。

外圈上有12个舱室,是边长11.8米的长方体,其中6个与辐条舱相连,彼此之间通过环形管道连接。

轴线两个大型舱段和一个节点舱重量共220吨,六个连接通道直径5米,每个长度43米,重量30吨,离心舱每个长度44米,重量90吨,连接的环境管道每个重5吨。

组装质量220+30*6+90*12+5*12=1540吨,而后续在添加燃料或者物资后可以超过1800吨

12个离心舱中,6个是乘员舱一起提供2400平方米空间,6个电力、燃料、储备的服务舱。

整体可供乘员的活动空间高达32000立方米。

在轴线上还有4个大型对接口,可以停靠xn90飞船或者h2、h1航天飞机,但必须有两架在对称面以供转动的平衡。

这将是人类

更重要的是,0.28g重力加上不断的锻炼,已经足以保证宇航员在太空中两年不发生严重的身体机能衰退。

而两年,应用核火箭发动机已经能在太阳系内完成任意行星的探测了。

到时候在前进号空间站就能依靠在轴线上增加不超过500吨的质量,增加包含核发动机和燃料的推进舱。

当然了,前进号的整体预算也比较高,14个大型舱段一共需要发射14次新远三号巨型火箭,12个弧形管道连接舱段需要6次h2运送,6个辐条舱需要三三一组由两发新远三号发射。

光是各部分就要发射一共16次新远三号巨型火箭、需要发射6次新远二号甲巨型火箭运送h2,火箭发射费用就是87.8亿元。

至于舱段,6个服务舱每个需要5亿,6个生活舱每个0.8亿,2个核心舱每个0.8亿,6个辐条舱每个0.3亿,12个弧形管道连接仓每个0.1亿,总价39.4亿。

两架h2交替执勤,连研发费用造价40亿,6次飞行任务成本单次1亿。

所以前进号空间站的总造价就是87.8+39.4+40+6,已经来到了137亿。

但这都是理想状态,算上其他支出,耗资约160亿元左右。

其实安德罗夫对前进空间站还有过更进一步的设想,就是让离心部分转,而中轴舱段不转,需要做两个大型滑环。

这个滑环必须同时保证强度、气密性、低阻力、信号核电力交互等等,这一个结构带来的问题相当复杂。

气密性就不说了,单说阻力问题,离心部分可是1000吨的质量,哪怕摩擦系数很低,也会给中轴舱段带来巨大的偏转扭矩,想要解决很是麻烦。

轴承都不行,安德罗夫设想的是磁悬浮,滑环的内环和外环之间抽高度真空,然后利用磁力悬浮起来,几乎没有阻力。

但气密性又是个很大的问题,还有连接件可能要承受加速的强度等等……

最后干脆放弃了这个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