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女神征服系统> 第211章 经贸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经贸司(1 / 2)

这一天晚上,小主人命驿站准备了盛大的宴席,无论是劫后余生还是美梦成真,都值得好好庆祝一番。令商队癫狂的是,这个驿站居然有风骚的胡姬,她们的美色、舞姿、一颦一笑都让单调的戈壁增添了无限的亮色。

酒足饭饱,小主人搂着一名胡女进了房间,驿站的主人好心提醒肖掌柜道:“这个也是收费的,明码标价。”

肖掌柜赶忙追了上去,在门口拉住了小主人的衣服。

小主人一回头,正在急性上,颇有些不悦,道:“肖掌柜,你有完没完啊,我爹可是说过的,有张有弛,人要学会奖励自己,事情才能长久。”

肖掌柜尴尬地笑了,说道:“不不,小主人误会了,我是想问问,那卷《敦煌商会条例》您带着么,我想今晚好好研习一下,毕竟,这条路,还长。”

少年一愣,哈哈大笑,搂着胡女进了房间,一把扯下女人的上衣露出白花花的胸脯,一边把玩,一边将一捆长卷丢了出来。

肖掌柜接在手里,小心地关上了门。

“年轻人,果然是年轻人啊。”肖掌柜一边走,一边感慨,一路颠婆,小主人居然还有精力,不对,应该是自己老了吧,老得都要跟不上变化了。以前自己不是一个守旧的人啊。长安最新的织机,就是他老肖最先引进的,当时那可是大手笔。三十万两,一百台织机。整个长安都在笑话他。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织机织出来的丝绸质量更好,价钱更高,织得也更快。很快就和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那一年底,三家商铺就倒闭了。他成了长安城中的风云人物,最炙手可热的大掌柜!

自己果真老了么?果真不能接受这些新事物了么?果真看不清云起云卷的变化了么?

肖掌柜用力握了握自己手中的长卷,一咬牙道:“没有,老肖还没老。老肖手中还握着将来!”

和肖掌柜一样握着将来的还有驿站的主人。

四十万钱,在商路上拥有一座小型驿站,并享有十年的经营权。这在过去,如果有人建议他做这样的买卖,他一定将那人打个半死,然后丢在路边,在狠狠踏上一脚!实际上,就在自己做出这样决策时候,其他朋友还纷纷在嘲笑他。

但自己的儿子却坚持让他这么做,而且收起来还头头是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比他厉害了,回过头来看,自己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买了敦煌书院附近的“学区房”并送孩子去读书。如今,他接触的可都是一些大人物。匈奴的王子,羌人的首领,还有武威、天水的大官的孩子。敦煌城中,最厉害的富商都有孩子在书院学习,那些没有孩子的就送来孙子,连孙子也过了年龄的,就送来侄子、表亲。官员和商人们争先恐后,因为一不小心,他们就错过了未来。

没错,错过了未来,司徒先生是这么说的。如果此时不投资驿站,就是错过了未来。

他到今天都记得那些朋友的冷嘲热讽,什么自己被官府骗了,钱要打水漂了,他的父亲拄着拐杖骂他是不孝子,他的妻子哭着要回母家。

可是,现在呢?

他奶奶的,一年时间,他就已经转到了四十万。在商路上的大佬们,哪一个不是一掷千金的主。虽然住宿和草料不要钱,但是吃饭、饮酒,胡女、维修、大夫,哪一个不能赚钱。商会规定了住房标准,但是每一个驿站都有更高级的房间,古琴、古画、古色古香,还有侍女为伴。有的还伴有温泉,可以和女伴一起沐浴。这样的房间都不便宜。

但即便不便宜,也供不应求。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越来越多了。他在考虑是不要要再交一百万钱,将驿站升级?

前几日,那些嘲笑过自己的好友纷纷私下过来,愿意出一百万将驿站盘过来。啧,这些没有头脑的傻瓜,现在才醒悟过来么?商路上的驿站早就全部出售了。如今,一个他这样的驿站在黑市上的转让价已经抄到了两百万,他们居然还想处一百万就?他们真当自己是傻瓜么?

如今妻子对他更是百依百顺,就像新婚之时温顺。而父亲将他看做家族的希望,逢人就说自己得了他老人家的真传,家族将在他的手上兴旺发达。

唉,爹又说错了,真正能使家族崛起的应该是自己的儿子!

敦煌的城中心,“经贸司”三个金漆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令人目眩。而里面的争吵声不仅令人目眩,还让人头晕。

“漆器的价格上涨的那么厉害,但在鄯善就买到了4000钱,凭什么不让我们带漆器?”

“哼,就是,银器的价格一直不高,又重,却发给我们三车,是何道理?”

“你们经贸司根本不懂鄯善的市场,瞎调配,让张就出来!”

“没错,我们要见张就!”

敦煌府内,一群衣着华贵的商人正在喧闹。在门外,胡人的马队已经整装待发。只是因为商人们闹事,才耽误了市场。坐在内堂,面对一群气势汹汹的商人的却是一个黄口小儿,脸上稚气未脱,言谈举止已经颇有些不耐烦。听到商人们喊着要见张就,猛地一拍桌子,喝道:“混蛋,张司马岂是你们说见就能见的?”

“你们经贸司素来负责调配物资的,但每一次,我们明明可以赚更多,却要我们运便宜的货物过去,难道敦煌府和钱有仇么?你这个黄口小儿,做事不妥,我们要找张司马理论!”

“我们要告你!”

“就是,换人!”

年轻人道:“告我?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经济学,你们凭什么告我。我这样调配,是为了敦煌能够长久发展。”

“呸,你父亲不过是在商路上经营驿站的小商人,哪比得了我们这些动辄出入上千万钱的巨商。你哪里会懂得什么经济学,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

黄口小儿双手撑着桌子,等着说话的人,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杀气,“我在敦煌书院苦学三载,每日从天亮后就跟在司徒先生身边学习经济之道,夜晚还要和仓太守、张司马学习西域物产、行价、风土民情。最后一年实习期,我随张司马在鄯善经商一年,才回到敦煌。书院之中,钻研经济之道者二百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