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女神征服系统> 第173章 魏征遇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 魏征遇袭(1 / 2)

为书院招聘老师的活动还在继续,王允之前也没有料到寻找合格的教师居然是这么为难的事情,一连数日,合格的老师只找到两人。在敦煌,不乏狐耳这样的人,他们对各自的领域颇为擅长、熟悉,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教育和文化,他们难以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归类、梳理,并形成理论。

在源世界中,王允就曾经听闻过,古代中国有工匠但是却缺乏学者。工匠的技艺也许神乎其神,但是因为自身的地位、文化的限制、还有为自身利益的着想,他们很少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汗牛充犊,吟诗作对,春花秋月,借古讽今、纵论国事的文章数之不尽,但关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却寥若星辰,王允站在敦煌府,思前想后,也就想起一本《天工开物》,一本《齐民要术》,其余有名的作品,一时半会还真没想起来。

唉,古典中国培养了太多的文科生,但对重要的理科生却亏欠太多了。

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的情况下,在王允的央求下,敦煌司马张就将担任“算学”教师,他本来就善于经商,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而且他也能够将这些只是讲出来。马超则是“体育”教师,他的任务就是强壮孩子们的身体,整个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是无法支撑高尚的道德和聪明的大脑的。除此二人之外,通过面试的还有三位教师,他们分别负责教授孩子们“农学”、“堪舆学”、“工学”。

堪舆学实际上就是后世常说的风水,在王允看来,此时的堪舆学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玄而又玄的“风水”,而是很讲求实际,类似日后“地理学”。

最简单的道理,房屋的朝向就是堪舆学。风水中所为的“藏气”、“养精”只说,其实就是考虑到了风向、采光、采暖等条件,然后进行选址,建造房屋。这样的房屋建造出来,当然冬暖夏凉,对健康有益。还有通过观星,来确定方位、辨别方向,也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这些学问后来不断被填充、扩展,越来越复杂,并且从为活人选宅,发展到了为死人选宅,从地理学很快就发展成了玄学。但在王允看来,生活在广袤无垠的西域,孩子们需要具有这些有用的知识。

至于“工学”,则是一些非常浅显的建造、制造类的知识,有点类似物理学的样子,那位教师是个栗特人,看得出来很有文化,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漂泊到敦煌。在和王允讨论了几日后,他已经重新修订了自己的教学大纲,从一些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开始教起。

最基础的读书、认字则由阿思齐来教授,她也是授课任务最重的教师。因为从小生活在敦煌,又是一名“胡姬”,她通晓各种语言,尤其精通汉话。除此之外,她和张就、马超等人都是没有工资的,属于义务教师。

近一个月,王允忙得脚不着地,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无事生非,揽这么一个苦差事,但一旦干起来,却又停不下来。在洛阳的时候,他真正感兴趣的就是教授两位小皇帝,到了敦煌,居然办起了学校,这让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更适合去当一名教育工作者。

一个月的时间,羌人的商队往返了三次。后两次还带上了汉族商人,按照约定,汉族商人的利润将和羌人平分,汉族商人们口上不断抱怨、发着牢骚,但即便如此,前去敦煌府找仓慈报名的商人依然络绎不绝,可见这其中的利润多么惊人。

一来一去之间,密切的合作和惊人的利润似乎也融化了羌人与汉人之间的坚冰。第四次出发的时候,汉人已经唱起了羌人的歌谣,换上了他们的胡服劲装,而羌人则热切地在向汉人请教各种经商的知识。

仇恨似乎真的在消融,如今敦煌城外似乎也没有往常那么危险了。

两个月后,敦煌书院中的学生数量已经增长了两倍,原先看似空旷的学生宿舍和教室很快就被塞满了。阿思齐如今不仅要教授书写和文字,还要负责照顾一百多名从五岁到十三岁的学生。天知道这些小孩子哪里来的那么充沛的体力,几乎要将阿思齐榨干。也就只有阿思齐,能够抱着对孩子无限的爱意,软硬兼施管理好这群可怕的上蹿下跳的“小猴子”。

令王允感到意外的是,如今,这所书院中,胡人孩子反而多过汉人孩子。按理说,从古至今,汉人应该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啊。书院的条件如此优越,为什么反而不见他们送孩子来就读呢?

“因为他们不愿意和胡人孩子一起啊?”仓慈一语中的。

王允这才明白,汉族的优越感有多么强。不过,这不算什么问题,王允相信随着生意往来的频繁,日常生活的密切,羌族也好,匈奴也罢,大家都会成为朋友。

在第四次商队离开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王允手上的丝绸已经不多了。丝绸是西域贸易的主要产品,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产品。王允明白,缺乏了丝绸的诱惑,他很难继续将这些人笼络住。而且,一旦丝绸售空,书院也会立即断粮。

不仅仅是他,当看到仓库已经空了的时候,仓慈、张就,马超、杨婉,还有阿思齐,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要补充敦煌的存货,就必须说服羌人,全面放弃对商路的劫掠。显而易见,只要商路是安全的,凭借着汉人对利润的渴望,商路很快就将繁荣起来。

好在当他决定建设“丝绸之路”的时候,他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因此专门给魏征去信,让他尽快运送尽可能多的丝绸过来。

“是时候和羌人们谈一谈了。他们已经尝到了贸易的甜头,我相信,现在说服他们应该更容易了。”王允自信地说道。

但生活在源世界的王允,小看了羌人和汉人之间的仇恨。

戈壁上,一支延绵上千米的商队正在缓慢的爬行着。

商队的主人正是魏征,而他的掌柜正在苦劝他。

“主人,带如此多的丝绸,太危险了,商路上,羌贼横行,咱们这样,简直是点着灯笼,请他们来劫掠啊!”这名老掌柜是魏征最信任的人之一,除了他,没人知道他此行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