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大宋泼皮> 第555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5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2 / 3)

宽心,我等会照办的。”

钱先礼继续吩咐道:“这段时日,盯着些族中小辈,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家中,谁敢出去鬼混,打断腿丢去祠堂思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钱家人口众人,他有兄弟姐妹,他上一辈的父亲、祖父也有兄弟姐妹。

历经八九代人,如今余杭、临安的钱姓族人足有三五千人。

林子一大,甚么鸟都有。

万一哪个偏房出了个混账,在这个节骨眼惹了事,那就麻烦了。

“我们省的。”

众人赶忙应道。

“此外,陛下遇刺一事,都给我压在心里,藏深些。出了这道门,谁敢乱嚼舌根,莫怪我不讲情分。”

尽管钱先礼没有言明会是甚么下场,但从他语气中的森森寒意,只怕会很凄惨。

没法子,这种事情由不得他不谨慎。

有些事情,心里可以知道,但绝对不能说出来,否则只会招来杀身灭族之祸。

交代完事情,钱先礼目光越过大门,遥遥看向杭州方向。

到底是官家,行事果决狠辣。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必杀之招。

此番过后,整个南方的世家门阀,不知道还能剩下几家。

……

……

三日后。

京杭大运河港口,矗立着数千水师。

河面之上,还有百余艘战船巡视。

半个时辰后,运河远方出现一根诡杆,紧接着,数艘战船出现在视野中。

奢华典雅的宝船被护在中央,顺流而下。

谢鼎与杭州知府许翰神色一凛,挺胸直背。

宝船的速度很快,不消片刻,便已经驶入港口。

舷梯自甲板上放下,落在码头之上,韩桢迈步走下船。

“臣见过陛下。”

谢鼎二人躬身作揖。

“不必多礼。”

韩桢一手虚抬,吩咐道:“先入城。”

“陛下这边请,马车已备好。”

许翰伸手示意。

上了马车,在千余玄甲军以及数千水师的护送下,赶往杭州城。

杭州城本就处在军管之中,加上韩桢遇刺,谢鼎调集水师入城,这让城中的气氛变得愈发压抑。

马车上,韩桢接过谢鼎递来的茶盏,轻抿了一口,问道:“进展如何了?”

谢鼎答道:“臣已将虞相武等人控制在福云客栈,等候陛下发落。”

韩桢吩咐道:“不必拖了,就拿会稽四姓开刀,许卿从旁协助。”

“臣领命!”

谢鼎点头应道。

一旁的许翰面色如常。

作为杭州知府,此番谋划,他显然是知情的。

没错,遇刺之事正是韩桢自导自演。

拿世家开刀,也得有个合理的借口。

还是那句话,师出有名很重要。

所谓明君与暴君的区别,差就差在这四个字上。

名正言顺,即便杀的人头滚滚,百姓与文人也只会夸赞一句陛下英明,杀得好。

行刺皇帝这种捅破天的禁忌事儿,哪怕韩桢把南方世家门阀全部血洗一遍,谁也挑不出理来。

当然,真要将整个南方彻底血洗一遍,肯定需要承担后果。

所以,杀鸡儆猴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挑出几个跳的最欢的宰了,其余世家自然会乖乖交出田地。

没了田地,等同于没了牙的虎豹。

韩桢叮嘱道:“此事办的利落些,莫要留下把柄。”

谢鼎本想为会稽四姓族中妇孺求情,韩桢这句话,打消了他求情的念头。

犹豫了片刻,他点头应道:“陛下宽心,臣省的。”

见状,韩桢轻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谢卿有同理之心是好事,但伱可知,灭一族,能使多少贫苦百姓过上丰实的日子?”

妇人之仁,是文官的通病,哪怕是谢鼎也不例外。

“臣受教。”

谢鼎与许翰拱了拱手,心头感慨。

官家始终将百姓摆在第一位啊。

也正因如此,自己才会效忠于陛下。

进入杭州城内,韩桢在樟亭驿住了下来,前戏已经铺垫完了,接下来只需静看谢鼎表演就行。

……

这几日时间,福云客栈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笼罩在恐慌之中。

虞相武已经连续三日没有睡过安稳觉了,烟圈发青,眼中布满了血丝。

短短三日时间,他却觉得度日如年,每时每刻都是煎熬。

其余人同样如此,早没了先前结盟时的意气风发。

傍晚。

一众人聚在楼下大厅用饭。

肉菜早就吃完了,如今只有米粥。

虞相武握着勺子,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粥,心不在焉。

坐在对面的魏圩叹了口气,忍不住问道:“虞兄,咱们还要被关多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也不知”

虞相武摇摇头。

他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这几日时间,他将事情从头到尾细细思索了一番,发现多处端倪。

前脚吴庆才起了个头,后脚陛下就遇刺,这中间相隔才不过一两日而已。

就算吴庆吃了熊心豹子胆,可也来不及啊。

策划一场行刺,尤其刺杀对象还是陛下,准备时间起码需要三五个月以上,所以时间对不上。

一拍脑门,纠集一帮人就杀向陛下,那不叫行刺,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