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大宋泼皮> 第22章 【收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收心】(2 / 2)

小狗儿似是想起了什么,愤愤不平道:“阿爹,王赖子今个儿说小郎君坏话呢。”

闻言,谭强叮嘱道:“那厮不是好人,往后莫要跟他耍。”

“嗯!”

小狗儿郑重地点点头。

……

……

书房里。

韩桢正在整理今天清查的户籍信息。

毫不夸张的说,他现在手中关于小王村的信息,要比县衙里的更准确,也更详细。

因为面对官府时,不管是村民还是王员外,都会选择一定程度的瞒报。

明明家里五口人,硬是咬着牙说只有三口。

另外两个呢,死了!

田地也得往少了说,村民怕地多了被摊派衙前,地主则是怕被多收税。

都是苛捐杂税和徭役闹得,百姓们被折腾怕了。

这也是为何王孝夫妇在听闻他们要丈量田地时,会表现的如临大敌。

此刻,韩桢握着一沓纸,一户一户仔细查看。

一直到深夜,他才将所有信息全部查看并统计完。

目前,小王村共有127户,总计396人。

让韩桢有些意外的是,青壮年比自己想象的要多,16-40岁的男性占比31%。

其中木匠三人,铁匠学徒一人,识文断字者一人。

包括荒田在内,共有1584亩田地,其中水田只有46亩,全部在他手里,其他均为旱田。

水田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就注定了水田不会多。

无人耕种的荒田有391亩,再除去他手中的231亩田地,小王村户均田地只有可怜的7亩多一点。

七亩田地在这会儿不算多,而且没有化肥和农药,普通旱田每亩产量很低,亩均不足一石。

即便北宋时期北方已经普及了小麦、大豆和高梁两年三熟的轮作方法,每家每户一年也就只能从田地里收获不到十石粮食。

十石粮食,勉强刚刚够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吃喝用度。

若是家里人口再多一些,就得挨饿了。

注意,以上所说的是风调雨顺,且没有虫害的最理想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年到头能有七八石粮食就很不错了。

若是遇到灾年,怕是连三石都没有。

也就是说,小王村每家每户幸苦耕作一整年,只能勉强果腹。

要知道,这还没有算交税呢。

北宋实行两税法,夏秋各收一次税,等于十抽二。

既,八石粮食要交一石六的税。

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村民到手能有两石粮食就已经算官家仁慈了。

两石粮食,哪里够一家人吃一年?

仅从小王村的数据就能看出,宣和年间的农民实际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即便没有金兵南下,北宋也会在接踵而至的农民起义中分崩析离。

咚咚咚!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紧接着,便听到方三三语气焦急地喊道:“阿郎,不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