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882.埃及,重新拾回光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82.埃及,重新拾回光明(1 / 2)

“反对英国,反对这个无耻的无赖!”

当丘吉尔陷入政治困局时,法国这边,也同样出现政治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与英国的合作。

由于《费加罗报》的卖力输出,让大部分读者都深感不安。

人啊,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动物,同时也是最从众的动物。

当《费加罗报》煽动起了一部分读者时,这些读者便开始传播这些内容。

不仅只有读者在传播,在法共的支持下,几乎所有的法国工人报,都开始渲染起了关于英国在开罗那边的不做人行为。

尔后,便是大力鼓吹法军的纪律性。

因为法军并没有炮轰正处于极寒领域内的开罗市民。

《费加罗报》更是写了克格勃所提供的一份材料。

“我们英勇正义的法兰西士兵,为了反对英国人的无耻行为,与他们发生了斗争,那是什么?那是法兰西精神,是真正的骑士精神!”

“伟大的法兰西人民啊,不要忘记我们的骑士精神,不要忘记圣女贞德所肩负的‘信仰与英勇’!”

法兰西人民最重视的,便是流传下来的法兰西民族精神意志。

当《费加罗报》以贞德为开头,渲染起了民族情绪时,确实带起了节奏。

眼见节奏已经被带起来,前来购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多,《费加罗报》便加大力度,卖力地干起来了。

“法国从未有过,也将不会再有比英国更残忍的敌人了,我国的全部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法国不能再让英国牵着鼻子走了,那样的日子,已经彻底过去了。”

“现在,摆在法兰西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独立自主,保证自身权益,而非不是在英国人的摆布下,如提线木偶般做事。”

最后,《费加罗报》补上一刀。

“不要忘记了,圣女贞德就是被英国人给烧死的!”

“伟大的拿破仑陛下,也是在英国人的无耻偷袭下,遗憾退场。”

“那是我们的遗憾,而我们也绝不能再走上这样的遗憾之路。”

“为了法兰西的伟大复兴之路。”

最后这句话,切切实实地让法国人感同身受。

法国人有很多遗憾,他们的遗憾体现在他们的法兰西民族之中。

带领着法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圣女贞德,在英国人的阴谋下被活活烧死。

引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伟大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也是在英国人的阴谋下,彻底失败。

法兰西第一帝国,他们所引以为豪的伟大时代,是最后可能统治整个欧洲的神圣皇帝。

可是,他失败了,滑铁卢的悲痛,成为了无数法国人心中的一道疤痕。

他们铭记于心,其怨恨比当年的普法战争更加强烈,更为远久。

所以,在掀起民族情绪时,《费加罗报》所引用的贞德和拿破仑,确实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作用之大,甚至连克格勃也为之一惊。

在他们的预想中,《费加罗报》最大的效用就是给戴高乐的自由党一点阻碍。

可没想到的是,《费加罗报》所带来的可不是单纯的阻碍,那是一杆民族大旗。

戴高乐之所以能压制现在的法共,这跟他所宣传的民族主义有着密切关系。

可现在,却被《费加罗报》宣传的民族主义给裹挟了。

法国的历史,大部分都跟英国有关,而且还都是一些很不愉快的经历。

而且,戴高乐所宣传的是‘维护法国利益’,而不是‘与英国人合作’。

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发生,那就是,法军可以脱离也英军的合作,以一己之力守护本国利益。

戴高乐是真的没想到,宣传民族主义的自己会被民族主义给禁锢了。

他看着《费加罗报》所描写的内容,实在是没忍住,把报纸摔在桌面上,无奈地捂着头,向自己的参谋发出吐槽。

“我本来以为我们的敌人是苏联人,但没想到,我们的敌人是在法国里面,是在这巴黎里面。”

这一刻,康熙点了个赞。

眼见局势已经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戴高乐只能顺从民意,要求前线部队单独行动,拒绝与英国人的任何协助请求。

当然,明面上是这么说,暗地里,戴高乐还是要求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指挥官,好好配合英军。

暗地里是有操作,但因为明面上的原因,戴高乐暂时断开了与英国那边的联系。

这一断开,当即给丘吉尔整难受了。

而且要命的可不止有国内,就连美国那边,居然也谴责了。

发出谴责声音的人,自然是罗斯福,可罗斯福也有困难,因为他也是被迫发出谴责的。

玛利亚所联想到的计划,只概括了英国和法国,但约瑟夫比她想得更远。

约瑟夫的目光,落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所以,在安排舆论压力上,约瑟夫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自然是媒体方面,在苏联的要求下,美共展开行动,大力鼓吹开罗那边的悲惨性和英国士兵的不做人行为。

由于美国人民过得实在是太舒服,一旦舒服起来就容易感性。

一旦感性,多愁善感就会蓬勃发生,各种人文关怀,各种人道主义,在美国境内可谓是层出不穷。

于是乎,对开罗的遭遇表达同情的美国人民,越来越多。

有些市民更是组织起来,希望能募集出一些多余的物资,将其送到远处的开罗人民手中。

百姓的心是善良的,他们在物质丰裕的情况下,愿意奉献出自己多余出来的物资去帮助他人。

但是,百姓也是盲目的。

他们不知如何去做,也不知怎么样才可以将物资送到开罗人民手中。

于是乎,他们想到了罗斯福,想到了这个拯救美国的伟大总统。

这是第一步,而这一步很显然,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二步,则是宗教方面。

这是约瑟夫第一次从宗教方面入手。

他向玛利亚那边传达意思,玛利亚又将约瑟夫的意思转达给墨索里尼,最后,墨索里尼转达到梵蒂冈教皇耳中。

可能是玛利亚的长时间影响,现在的约瑟夫,在行事风格上已经逐步走出沙文主义风格。

所以,他是让玛利亚去劝说梵蒂冈教廷,配合他们的工作。

玛利亚自然是转达了约瑟夫的意思,重点是‘劝说’。然后,落僔在墨索里尼耳中就不一样了,劝说?不,不存在劝说,他直接就带着部队进入教皇寝室。

十几分钟后,墨索里尼一脸满足地离开了教皇寝室。

不久之后,来自梵蒂冈的意思,传到了美国。

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人口都是基督徒的国家里面,教皇的话,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力。

所以,当梵蒂冈做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