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852.敌在华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52.敌在华沙!(1 / 2)

第三次谈判算是结束了。

前两次所谈好的东西,自然会一点点地进行兑现,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更加重要的工作。

当天晚上,马林科夫将玛利亚的要求转达到安娜和塔基亚娜那边去。

因为有了玛利亚开头,这两姐妹也相继去探望阿列克谢。

相较于玛利亚的可怕压迫感,还有他特有的《玛利亚综合征》心理疾病,在面对安娜和塔基亚娜时,他显得更加正常和自然。

至少,不再心悸了。

三姐弟谈了很久,算是为数不多的叙旧了。

而且对比玛利亚的身份敏感性,安娜和塔基亚娜完全能以个人身份,从苏联飞往伦敦。

所以,与玛利亚的见面可能是唯一一次,而与安娜和塔基亚娜的见面,不一定是唯一一次。

随着玛利亚的指令转达到两姐妹手上,她们便意识到,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她们不能完全性了解玛利亚这个人,但在对待亲情方面,她们对玛利亚还是十分了解的。

玛利亚不会无缘无故的让她们收拾行李,虽说还想再与这个久违的弟弟多聊聊,但两姐妹还是很懂事地收拾东西。

就在第二天,他们出现在伦敦机场。

在保镖做完检查后,一行人便登机起飞。

去的时候,不急不慢,离开时,却风风火火,没有一点的拖泥带水。

只不过,马林科夫没有离开,他在玛利亚的指令下,暂时留在伦敦,会当任一个英国与苏联之间的信息中转站。

登上专机后,安娜直接就睡着了,塔基亚娜则坐在玛利亚后面,百般无聊地看着窗外的云景。

正当无聊之际,莫洛托夫把把卢比扬卡那边的情报信息递交给玛利亚。

翻开一看,全都是关于己方内部出现间谍的问题。

上面赫然写着卢比扬卡的分析。

这个间谍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外围,也就是说不是苏联内部的克格勃特工。

第二,这个间谍必然是高层,即使不是高层,也必然是能够接触到高层信息的特殊人物。

第三,这个间谍是男的。

这一下,范围就被缩小了很多。

看着手中的情报分析,即使是契卡创始人,玛利亚也不得不感叹一声,克格勃的效率是真的高。

从发现内部出现间谍,再到对间谍的全方位分析,仅用了一天时间。

而且,这三个特征还不是胡乱写的,上面就写了三个特征的详细分析。

首先,cia是利用的三级密码,是跟苏联的三级密码不一样。

苏联的情报为什么这么难破解?就是因为他们的密码十分复杂,其复杂程度不单难住了敌对势力,也难住了己方的人。

在德国战役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十分滑稽的事情。

己方为了破译从高层传达下来的电报,足足花费了一天半时间,刚破译完,敌人就已经打过来了,而破译内容正是‘敌军将要在明天发起进攻’

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有一件,而是多次发生。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制定了另外一个方针。

那就是,不同地区的电码加密都由他们来制定,以此来减轻不同地区的负担压力。

当然,就事实而言,并没有真正的完成减负,反而还带来了更多繁琐的步骤。

但这都是后话,现在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寻找间谍的手段。

根据潜伏在cia内部的克格勃特工分析,那就是一套华沙加密系统。

如此一来,便确立了对方的所在范围,华沙。

紧接着就是对方的职位,由于cia所破解的信息内容,都是玛利亚亲自发送到彼得格勒和巴基斯坦那边的内容。

能够获得如此重要内容,不可能是普通情报人员。

所以,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高层,还有能够与高层接触的工作人员身上。

最后就是性别。

这个比较简单,cia对他的称呼是男性称呼。

如此一来,便能够更加大规模的缩小范围。

除此之外,克格勃还向玛利亚申请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情报部门内部的肃反运动。

对于这样的申请,玛利亚眼眉轻挑既没打算拒绝,也没打算支持。

如果自己批了这申请,那就是越权了。

当然,在政治局内,那是绝对没有人会这么认为,退一步说,现在的克格勃负责人安德罗波夫,就是玛利亚提拔上来的。

再退一步去说,克格勃的前身契卡,就是玛利亚创立的,四舍五入一下,称呼玛利亚是克格勃之父也不为过。

所以,玛利亚是绝对有权力去做决定。

有归有,玛利亚并不愿意过多干涉,于是就让小秘书艾米尔,记下自己的指令。

“第一,继续调查内部间谍问题。”

“第二,内部肃反问题,应当移交给安德罗波夫,由他全盘负责。”

艾米尔一边记录,一边理解着玛利亚的意思。

但这只是第一份文件,莫洛托夫带过来的,可不止有克格勃的情报。

在那文件里面,有一份是来自伊朗的援助申请。

看到这份申请时,玛利亚稍微一愣,不禁好奇起来。

现在的伊朗,其所处环境比较特殊,左边是土耳其,右边是巴基斯坦,如果苏联要给巴基斯坦那边提供路上支援,就只有两条路是最方便的。

一条要穿过阿富汗,现在的阿富汗还很倔,穿过去多半得有不少损失。

另外一条路则是从高加索那边出发,横穿伊朗,直接进入瓜达尔港口城市。

目前为止,他们使用得最多的路线,就是伊朗的整条。

如果伊朗出了什么事,那么,这条铁路恐怕得遭殃。

一旦断了这条伊朗大铁路,巴基斯坦那边的武装革命会变得更加艰难。

所以,在看到伊朗的援助申请时,玛利亚不得不慎重起来。

翻开文件去看,一个大字映入眼帘。

在他们那边,出现了泛突厥主义,而且还是从土耳其那边传过去的。

看到这个‘泛突厥主义’时,玛利亚是惊讶的。

因为,泛突厥主义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他们给掐没了。

第一次针对泛突厥主义,是沙俄时期的事情,而且玛利亚还参与其中。玛利亚很清楚泛突厥主义的危害性,所以她向自己的老师斯托雷平提供建议,加紧对泛突厥主义运动的镇压。

在如此强压下,泛突厥主义很快就被压出俄国,转而进入到奥斯曼境内。

只不过,奥斯曼内部的泛突厥主义思潮,出现得比俄国更早。

建立于1889年的青年土耳其党,就是希望由奥斯曼帝国去统一突厥语系的民族。

建立一个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阿尔泰山,甚至从地中海延伸至太平洋的突厥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