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810.我要代表真主,消灭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10.我要代表真主,消灭你(1 / 2)

巴基斯坦的解放战斗,必须由他们自己来进行。

只不过,在此之前,玛利亚还是需要给他们打一打正面战场。

穆共和穆联的总兵力加起来连两千都不到,反观对方,那是有十几万人。

真要打起来,即使躲到山区里面打游击战,也很难取得胜利,更不用说解放整个巴基斯坦。

现在的穆斯林联盟已经彻底改变了,从土地改革开始,再加上对英国殖民政府来的使者进行殴打驱逐之后,便已经是宣战了。

为了扩大宣战声势,真纳发表了宣言演说,那是对英国殖民政府,同时也是对全体人民的呐喊。

“真主相信着你们,巴基斯坦的人民啊!他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因对信徒的爱而被鼓舞的穆斯林!为他而战,为穆斯林而战,为了我们的子女而战!”

“如若战至毁灭,我们也绝不会被活捉,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直到回归真主的怀抱,穆斯林!”

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优美却臃肿的词汇,有的,仅仅是发自内心的冲动,还有对英国人的仇恨。

尽管受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设备十分落后,缺乏广播电台的大部分地区都不知道真纳的这份宣言。

但是,拉合尔地区的百姓都听到了。

土地改革的初步红利他们已经享受到,他们已经发现,现在的新穆联和穆共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所以,在得知英国政府要来摧毁他们来之不易的利益时,拉合尔地区的人民竟第一次得到了团结。

近乎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踊跃参与到后勤工作上。

也有不少农民,在穆共的基层工作下,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只不过,这些都还是不够。

理想主义归理想主义,无论他们有怎么好的思想,有多崇高的理念,在面对绝对的军事武力威胁下,都难以维持。

所以,在这场战斗中,身为顾问的玛利亚给了他们一个战略部署。

“正面战场,由鲍斯负责,敌后作战则交给你们来进行。”

这样的决定是有玛利亚的考虑在里面。

格里芬的第一支作战部队虽然人数很多,足足五万人,可是这五万人大部分都是从印度地区而来。

他们里面或许有少数人是从巴基斯坦这边被征过去,可说到底都只是少数,有些士兵甚至都还未处理好语言不通的问题。

所以,让这支印军去搞敌后作战,那必然是弊大于利。

但穆共和穆联就不一样了。

穆联拥有在巴基斯坦地区拥有广大的影响力,而穆共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求生之下,变得更加灵活,他们对基层工作比穆联高不知道哪里去。

所以,穆联与穆共应当互相派人组成联合部队,然后进行敌后作战。

决定已定,玛利亚便开始给他们传授有关于游击战的知识理论。

为了让他们都明白什么是游击战,玛利亚将穆联与穆共的主要干部都拉了过来听课。

她特意挑选在一间穆斯林课堂中,一块大黑板,妥妥的一个严厉老师,给他们开始上课。

一开始,有些人还是不太习惯,毕竟在穆斯林世界里面,哪有女性给他们上课的。

但也只是不习惯而已,他们会尽快接受新思想的解放。

玛利亚就不一样了,她可不会管这些人习不习惯,时间紧迫,她也只能给他们上课,希望能临时抱佛脚。

‘叩叩叩!’

三声轻响,玛利亚敲打着黑板,给台下的人提醒道。

“现在是上课时间,肃静!”

由于语言上的问题,玛利亚只能用英语给他们讲课,能听得懂的干部会很认真听,听不懂的只能硬着头皮去听。

很快,课堂进入主题。

首先的必然是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你打你的,我发我的

然后,便是游击战的最基本逻辑,那就是慎战。

慎战变现为四点。

第一,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第二,必须做充分的准备。第三,必须做最坏的打算。第四,在准备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遇到有利战机,亦须歼敌。

但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还是玛利亚着重且反复提及的一点,正是群众基础的建设。

“如果你们缺乏群众基础,那么,你们的游击战不可能成功,更不可能维持得长久。”

“所以,你们必须建设好属于自己的群众基础,不得有任何偏差。”

反复提及,并要求他们做好笔记。

穆共的主要领导人名叫默罕默德·阿迪莱,他同样也在英国那边留过学,所以英文还算不错。

而负责游击敌后作战的主要力量,便是穆共。

阿迪莱将会支撑着穆共的游击力量,进行群众建设。

就在玛利亚还在给他们讲课之时,南方的第一次试探性接触,开始了。

鲍斯是格里芬印度区分部部长,但负责领军作战的将军,是一位学历不低的儒将莫夏尔科夫。

莫夏尔科夫可是参与过最残酷的捷克战役,那场战役,苏德双方投入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万人,高地作战几乎是绞肉机一般的存在。

所以,拥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莫夏尔科夫,在这次作战中,负责了主要指挥工作。

但对于这场作战,他并没有抱必胜的决心,毕竟他所指挥的印军实在是太拉胯了。

即使到了现在,也依旧有几个兵团无法达到指挥统一,其根本原因正是语言上的问题。

他们的语言不通,导致有时候传达命令时,需要有翻译官在场,一旦翻译官不在现场,这支部队就无法行动。

这种事情,就跟当年的奥匈帝国几乎一样,一旦翻译官被击杀或者没在现场,部队就散了。

这样的部队又怎么可能打得赢战争呢?

只不过,莫夏尔科夫还是有些高估了对手,同时也低估了大印度地区的奇妙匹配机制。

英国殖民政府压根就看不起穆联与穆共的联合部队,在他们眼中,这就是一支无关重要的民兵部队而已。

唯一值得重视的,就只有玛利亚而已。

但他们不知道那五万印军,同时也不知道玛利亚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所以,秉着‘欺负弱小’的精神,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