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736.印度,又称小乐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36.印度,又称小乐事(2 / 2)

的人的安排,同理锡克人也不会听从廓尔喀人的指示。如此一来便导致这个看似声势浩大的‘革命’出现了各种致命问题。

所以,即使苏军有意与他们进行联系,从而达成合作,也不知道该找谁才好。

无论找哪一个,另外一个都会不服,更要命的是印度可是有上百个民族,总不可能全都找上一遍吧。

就像是某名牌薯片一样,除了空气就是碎。

当朱可夫知道此事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他向一位印度政委吐槽道:“难道你们印度人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乱的吗?”

这位印度裔政委颇为无奈地摊开双手:“事实上,他们能不打起来,达成表面上的停战,这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听完这位印度裔政委的话,朱可夫默默地抽起了烟,他发现自己低估了印度的复杂性了。

但无论如何,印度前线部队的革命,确实给第二远征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即使这支印度革命军内部各成派系,而且各自为战,但奇怪的是即使他们各自为战,负责前来镇压的英属印度军队也打不过他们。

这可不是人数上的劣势,这是指挥上的问题,还有信念上的战斗意志。

这就导致,同为印度士兵,战斗力却呈现出悬殊的变化。

但那是霍伯特到来之前的局面,随着霍伯特的到来,英军也加入战场了。

第二远征军中,英军确实占据少数,但这少数英军皆是精锐。

无论是部队内的机械化亦或是他们的战斗素养,都绝不是印度人所能比拟。

所以当霍伯特带领着英军的三个装甲师加入战场时,战场局势便立即发生转变。

即使有着信仰加成还有士气加成,但是近现代战争可不是个人精神力量就能扭转局面。

当近现代战争的澎湃火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切的英勇果敢都化为乌有。

英军的2磅炮对付苏军时,几乎毫无作用,可是对付这些印军却得心应手。

由于英军一直在提防着印度士兵,留给他们的武器基本都只是步枪和手榴弹而已。

严重缺乏重武器的印度革命军,很快便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就是近现代战争,是装甲与火力这盾矛之间的战争。

这场轰轰烈烈的印度士兵革命火焰很快就要面临被浇灭风险,可即使如此他们内部依旧无法团结。

唯一算是有所进步的,也不过是他们内部之间的矛盾暂时搁置罢了。

眼见镇压部队快要打过来了,这支印度革命军的首领们才开始组织在一起,开始商讨接下来的方向卨。

是打,是降,还是投奔苏联。

三个选项,却在他们内部抄得不可开交,最终在争吵之下分道扬镳。

只有章西地区的印度人决定投靠苏联,他们转身就跑,没有半点犹豫,而其他的则打算与英军申请和谈。

得知反抗军想要和谈时,英军的一些将军不同意,毕竟他们是大优势。

但霍伯特却同意了,并且给这些‘叛军’开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印度士兵的好处。

至少,得让他们在堑壕里的生活过得跟正常人一样,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力。

这是一次巨大退让,这份退让的巨大程度甚至让不少英国军官感到不满,纷纷向丘吉尔上诉。

然而,丘吉尔赞同了。

他也认为先稳住这些印度士兵,等战后再去结算。

说白了就是秋后算账。

而且这些头目也会被带走,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

当然那都是后话,英国政府的妥协确实稳住了这些印度士兵,他们依旧能对其进行驱使。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决定给印度士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装备升级。

丘吉尔已经发现了,盲目地将印度人送出去拉枪线,那还不如让他们装备一定的重武器,然后杀伤苏联人。

所以在丘吉尔的安排下,印军已经开始装备一定的先进武器了。

与投降派做相对比的是投苏派的印度革命军,双方几乎是同时进行。

当这支来自章西地区的印度士兵到来苏联时,便立即得到朱可夫的亲自接见。

他给予了这支印度革命军的重视,心中也有了打算。

或许,可以让这支印度革命军发挥出‘革命’的真正力量。

于是乎,他向这支印度革命军的领袖问道。

“我想向总书记申请,让你们来彼得格勒进行训练,为未来解放印度而做准备,你觉得如何。”

这位领袖听到翻译后便兴奋地点着头。

得到认可后,朱可夫便立即向上级汇报这里的情况。

约瑟夫很快就知道此事的所有经历,他沉吟片刻后赞同了朱可夫的建议。

如果能够在印度那边发展处一些新的革命力量,那必然能对英国进行大削弱。

就这样,英国领导人和苏联领导人都做出了各自的不同决策。

丘吉尔依旧要利用印度人,但决定给印度人升级一下。

约瑟夫决定要解放印度人,这不单是为世界革命做铺垫,更是为了削弱英国实力。

尽管这场发生在第二远征军内部的印军革命来得很突然,但结束得也同样很突然。

印度革命军溃不成军,除了四分之一的投苏之外,其余都接纳英军的和谈协议。

但因为这场革命的缘故,苏军又把战线往前推了五公里,距离英军的前线指挥部蒂斯特城只有20公里距离。

然后朱可夫的部队就很难再继续往前推了。

其根本原因正是兵力不足的问题。

他要防守北方,又要防守多瑙河,更要对西南方向的第二远征军发起进攻。

三条防线三处分兵,再分下去恐怕就要以一个旅打别人两个师了。

所以朱可夫立即向玛利亚那里发送了一封电报,要求玛利亚跟他们配合。

只要汉堡苏军和沃尔夫斯基堡苏军发起钳形攻势,英德法三国联军就很难打了。

但玛利亚却给了他一个回复。

“我说老朱啊,我知道你现在的战局蒸蒸日上,但你那里蒸了,我这里可没蒸啊,我再给你分兵,我就得破防了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