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703.接着第一缕阳光,粉碎法西斯狗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03.接着第一缕阳光,粉碎法西斯狗头(2 / 2)

来的轰鸣声给吓回去。

与此同时,易北河对面的苏军火炮阵地,在架设好的角度下展开炮轰。

如若是之前,这样的炮轰必然会引来英法德三国的炮轰回击。

然而,在苏军的轰炸机群下,他们的炮击阵地已经成为了率先轰炸目标。

尽管这个时代的轰炸命准率不高,但轰炸所带来的威慑力,确实把留守在炮兵阵地上的士兵给压制了。

为数不多的留守德军,开始在河对岸对正在渡河的苏军进行射击。

他们所架设的机枪阵地,确实给不少渡河苏军带来威胁,第一批负责对河的苏军很快就出现以连为单位的伤亡情况。

但这只是部分地区而已,易北河很长,那是把三分之一的德国给划分开来的长度,是属于天然的界限。

要想越过这条界限,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与苏军协同作战的还要德共hong军,在得知要收复德国的其他地区时,德共hong军表现得更加勇猛。

特别是德共hong军内的犹太人士兵,他们几乎全员红眼。

自从nazi控制了德国大部分城市之后,德国境内的犹太人没有一个是好过的。

好一点的人能躲藏起来,运气差点的直接被丢入集中营,隔天处死。

是以工业的方式去杀死这些犹太平民,以希姆莱的说辞是“这是一种高效的体现”。

所以,逃到波森地区的犹太人,几乎都是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

他们无一不想回去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对nazi充满着仇恨,所以他们加入到德共hong军,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

德共一直针对的犹太人,都是犹太资本家和一些不良犹太商人。

对于这些人,德共政府是不会有任何情面可言。

然而对于这些犹太平民,德共政府会保护他们,给他们提供生活环境。

按照台尔曼的说法是:“我们要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民力量,只有这样才可以赢下法西斯。”

正因德共的宣传,大批大批的犹太平民从nazi的控制区域内,组建组团地润到了波森地区。

一点点地,他们成为了这里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壮大了德共hong军的规模。

然后,在这场反攻作战中,爆发出无与伦比的仇恨火焰。

他们冲得比所有人都快,打得比所有人都狠。

几乎是冒着敌军的火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

一些苏军军官希望他们配合作战,以此来避免人员伤亡,但他们还能给出建议,不可能强行要求。

但这样的不要命冲锋确实是带来了很大效益。

在如此冲锋之下,确实是给他们冲出了一个口子,苏军就以这个口子发起突击。

配合着火炮与空中轰炸的压制下,有一个连队成功渡河,杀到了河对岸。

这个连队十分专业地就地驻防,以此来稳固这个临时桥头堡。

后方部队立即跟上,更有大量的浮桥被建立起来,以便于步兵与坦克跟进。

由于只有这片地区得到空军支援,所以苏军的主力都是以这个地方进行渡河。

而且,苏军的战术并不只有渡河作战,还有敌后渗透,而负责渗透的正是苏军伞兵。

提出‘以伞兵的方式,在敌军后方进行作战和破坏行动’的战术建议,正是由玛利亚提出来。

这个战术并不被朱可夫所看好,因为伞兵所能携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大部分士兵都只能携带轻武器,他们能造成的破坏十分有限。

而且,这些被投落到敌后的伞兵会分得很散,而且严重缺乏后勤补给,等同于孤军奋战。

但碍于局势紧迫,朱可夫只是不看好,但不代表会去反对。

而且苏军的伞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玛利亚以‘国防委员’的身份,赋予了‘第一梯队’的重要性。

正因为有玛利亚的强行推动,苏联伞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进行特训。

直到现在,苏联空军不单可以投放伞兵,还能投放一些重武器下去,而伞兵也懂得如何快速行动和快速汇合。

当然,除此之外,苏联空军还学会了滑翔机攻势。

所以这次作战中,苏军所进行的空投行动里面,就采取了伞兵战术,并用了适当的滑翔机,对敌军后方进行空降。

他们是紧跟在轰炸机后方,随着轰炸过后,便开始降落,然后对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行控制或者摧毁。

只不过,也有一部分伞兵十分倒霉地落到了敌军阵地上。

这些倒霉的伞兵就地组织防御,但因为人数劣势的缘故,开始被蚕食或者俘虏。

这一次投入的伞兵有4502人,因为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伞兵作战,自然会出现很多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伤亡。

尽管出现了不少伤亡,但伞兵的出现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作用。

而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切断了他们之间的铁路轨道。

铁轨一切断,后勤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伞兵还是在路上进行伏击,他们所伏击的正是对方的货车,截获或者摧毁他们的货车物资。

但事实上,更重要的并不是苏军的攻势,而是英法德三国的反应速度。

德国是反应最快,因为他们就把守在易北河方向,在这些地区进行了各种防御工事筑造。

英法两国反应最慢。

由于丘吉尔的命令,英军分成两批,一批是把守在威廉港和基尔港,另外一批在汉诺威那边当任预备队,这使得他们的支援力量格外不足。

法军这边就更离谱了。

由于夏季的柏林第一缕清晨是在六点开始,苏联轰炸机是在六点正投下第一枚炸弹。

但是,前线消息是六点半的时候才告知到最高总司令甘末林那边去。

之所以会迟了半个小时,那是因为甘末林还在睡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