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红色玛利亚> 683.第一次公司战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83.第一次公司战争(2 / 2)

攻击,但人数其实只有一个连。以一个连的规模,硬生生击退了这三国杂牌军。

当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到联合果品那边时,他们还一脸不可置信。

但随着更多的战报传来,联合果品这才醒悟过来,自己所要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含苞待放的青涩美少女,而是一个满身横肉的肌肉女汉子。

这个时候,正是1937年一月,距离托洛茨基在东亚地区飙车只剩下不到六个月时间。

联合果品意识到这些杂牌军不堪重用,于是向美国那边申请了专业的军事专家,为他们专门培养合适的军事军官和可用士兵。

鉴于联合果品给美国带来不少税收,同时还可以给美国稳定拉丁美洲等因素,罗斯福答应了这一请求,派出了最专业的高级军官下去帮忙。

而这位高级军官,正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而他身边跟着一位副官,名叫艾森豪威尔。

当然,美国只是给他们培养军官,而不是给他们提供士兵与武器装备。

他们想要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就得花钱去买。

毕竟他们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可以给你们先提供武器,再让你们慢慢还无息贷款。

对于这样的要求,联合果品并不意外,他们除了交付对这两位军官的高额费用之外,还买了一个团的武器装备。

这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可谓是大动脉出血,但为了稳定自己在拉丁美洲的地位,联合果品公司已经了豁出去了。

只不过在训练士兵和军官这方面的工作,麦克阿瑟直接丢给了艾森豪威尔,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艾森豪威尔已经是见惯不怪。

自从他成为麦克阿瑟的副官之后,便已经见识到自己这位长官的各种特征。

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艾森豪威尔就曾经跟自己家人吐槽过。

‘他认为自己就是天上的太阳,他决不允许天上出现另外一个太阳。’

可即使如此,艾森豪威尔还是跟随在麦克阿瑟身边,因为这是他上升的最佳渠道。

所以,即使麦克阿瑟不负责任地将所有工作都丢到他身上,艾森豪威尔还是尽心尽职地工作下去。

一年多之后,也就是1938年8月,在苏联开始对加泰罗尼亚做出战略打算时,拉丁美洲的联合果品也同样向自己的对手,互助果品公司做出战略打算。

这一年,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离开了,尽管拉丁美洲的士兵废材得让艾森豪威尔感到了绝望,他从未见过如此懒散如此漫不经心的士兵。

但一年之约已经过去了,艾森豪威尔已经是尽力去教导这里的军官和士兵,所以他是问心无愧的。

随着他们二人的离开,只属于联合果品的一个兵团,就此诞生了。

这个兵团一共有2513人,武器都是美国的现役武器,m1加兰德步枪。

有了如此庞大的兵力,联合果品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借此机会将互助果品公司直接消灭。

却不料,互助果品公司也同样在发展自身的实力。

他们首先是向彼得格勒那边提出申请,希望可以组建一支自卫部队,以便于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约瑟夫知道此事之后,便授予了他们最高的自由权,允许他们组建自卫部队,并向他们派出了职业的高级军官进行军事培训。

而负责这次任务的军官,便是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之后,崔可夫就成了外援军官。

他第一次以军事参谋外出支援的,正是震旦,而且那时候他追随的人,是加仑将军,也就是布柳赫尔元帅。

而如今,他则成为了主要的军事顾问前来哥伦毕业,给互助果品公司进行军事顾问工作。

尽管因为距离遥远,他到来的时间比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更晚一点,但他所培训出来的效果更大。

最大原因,便是哥伦比亚的高度合作性,还有当地士兵对互助果品公司的高度拥护。

当他们知道,这拉丁美洲要爆发一场公司战争时,他们便立即踊跃参加,只为护下这家给哥伦比亚带来巨大帮助的水果公司。

就此,崔可夫以五个月的时间,给他们培养出了三个营的精锐部队。

原本崔可夫还想培养更多的士兵,但他也发现拉丁美洲的士兵战斗力,确实是太拉胯了。

即使哥伦比亚这边的士兵更加积极,但积极并不能取代他们的战斗素养。

而更重要的是,联合果品公司宣战了。

一家公司对另外一家公司进行宣战,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奇怪,但在拉丁美洲这里,却显得格外正常。

随着宣战开始,在巴拿马这边爆发了第一场公司战争。

互助果品公司的三个营对付联合果品的一个团。

双方就在这个狭窄,战场宽度不到十公里的战场上进行战斗。

虽说战场宽度不到十公里,但对于一个团和三个营的人数战斗上,已经是大纵深了。

所以,这场战斗从原本构想的‘激烈战斗’,逐渐演变成菜鸡互啄。

虽然是菜鸡互啄,但是在拉丁美洲这片仅次于非洲的神奇土地上,却显得格外激烈残酷。

而且双方之间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

联合果品的军队会对当地村庄进行掠夺,所到之处几乎是三光。

而互助果品公司则是以正常的方式,与当地居民进行经商,多半是购买粮食为主。

在如此明显的差距之下,巴拿马人民对这两家公司逐渐发生态度偏移。

在这些巴拿马人民里面,就有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将这一切都目睹在眼内。

年幼的他,却看得比身边所有年长之人都要清晰,都要清楚。

他看到了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

未来的道理,已经在他脑海中铺垫好了,年仅10岁的他,已经有了一颗异于同龄孩子的决心。

这个孩子有一个必将响亮巴拿马的名字。

他叫做,奥马尔·埃弗拉因·托里霍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